今天我们说一说胸痹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本病较轻时会有胸部闷结,心口痛的感觉,严重时会牵连后背疼痛。本病的发生与消化系统有湿热相关,所以,从脉象上来看,阳微而阴弦,就是心脉很微弱,尺脉会弦大。心脏病较轻时,可以用栝蒌宽胸豁痰,配合薤白强心升阳散结。当病情严重时,要上焦与中焦同治,豁痰下气,清热解*,散结。如果病人出现短气现象特别突出,那就要考虑宽胸理气化痰润肺降气,针对证状而去用药。中医治疗疾病,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子,是要根据证状来用药。
治疗胸痹大概有9个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桔枳姜汤”、“薏苡附子散”、“桂枝生姜枳实汤”、“乌头赤石脂丸”。
痰结胸中,痹阻胸阳更甚者,“心痛彻背”、“不得卧”,则加半夏,增强祛痰逐饮之力,便成“瓜蒌薤白半夏汤”;胸痹延及胃脘,“心中痞气”,“胁下胀满”,病人会有消化症状,纳呆、恶心、呕吐,宜胸胃同治,既以瓜蒌薤白宣胸痹,又加厚朴、枳实调胃气,再入温通的桂枝,便成“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水饮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还可以加葶苈子、大腹皮、茯苓、猪苓,就增加逐水饮的效应;偏于气滞的用“橘枳姜汤”;也就是胸和肝同治,胸肝同治。可以加上好多舒肝理气的药,尤其是柴胡和香附来提高疗效;偏寒湿急性作痛的用“薏苡附子散”;当然还可以加上好多温通的药,比如可以加桂枝、川椒,炮姜,乌药,鹿角霜;寒饮内停“心中痞”,上逆而“心悬痛”的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偏寒而切痛,温通止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乌头赤石脂丸”,加了川椒和生姜等。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所写的方剂,并不是临床上所要使用的真实方剂,他的每一个小方子,只是要说明临证用药方法,病是怎么辨的,证状是怎么解决的,药是怎么用的,他教给我们的是治病的方法,故临证时大多要经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加减用药。
本病多由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演变而成。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时地治疗痹证,不使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脉入心而造成本病。
心痹既成,更要及时治疗,善加调养,不使变生他证或病及他脏。因动则耗气,所以心痹调护的首要问题是要注意控制体力活动,不能操劳过度;其次要注意寒温适宜,预防感冒及其他疾病,以免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再者是注意情志护理,要防止郁怒伤肝、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恐惧伤肾,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另外还要注意饮食的护理,要少食多餐,注意营养搭配,荤素适宜,避免暴饮暴食,损及脾胃,加重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