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热痹型: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关节肿痛、局部灼热、皮色发红,或触之有热,或兼发热,小便*。舌红,苔*腻,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2、*热瘀痹型: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欣热剧痛,拒触拒按,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发热,甚至高热寒战,皮下红斑,口渴,小便短*,大便干燥。舌红,苔*或燥,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凉血通络。
3、寒热错杂型(寒痹、痛痹):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期,或急性期向稳定期过渡。关节肿痛,局部皮色正常,但触之有热感,或自觉局部有热灼感,但全身畏寒畏风,受风寒则关节疼痛加重。舌暗红,苔薄白或薄*,脉弦滑或弦缓。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通痹
4、风寒湿痹型(着痹):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或慢性活动期。症见关节肿痛,屈伸拘急,局部皮色正常或苍白,遇寒加重,得热减轻。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痹。
5、久痹型(肝肾亏损、痰瘀阻络):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期,稳定期,以及后期。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屈伸严重受限,时有自发痛或活动时疼痛。皮下结节,按之坚硬。面色无华或晦暗,腰膝酸软,肌肉瘦削,心悸气短,疲倦乏力。或面色潮红,时有低热。舌暗红,或舌淡体胖有齿印,瘀斑,苔白或腻,脉沉弦或沉细涩。
治法:补益肝肾,化瘀散结,搜风剔络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痹证的发生多与外感风、寒、湿、热及人体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按感受邪气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行痹(风)、痛痹(寒)、着痹(湿)和热痹(火热)。采用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主要以局部阿是穴为主,同时配合循经及辨证选穴。1.选穴: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穴亦有所差别。如肘部可选择阿是穴、曲池、天井、尺泽、少海等穴位;腕部可选择阿是穴、外观、阳溪、阳池、腕骨等穴位;肩部可选择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臑腧等穴位;踝部可选择阿是穴、申脉、照海、昆仑、丘墟等穴位;膝部可选择阿是穴、膝眼、阳陵泉、血海、梁丘等穴位;髀部可选择阿是穴、环跳、髀关、秩边等穴位;脊背可选择阿是穴、身柱、腰阳关、大柱等穴位。同时,行痹者可配膈俞、血海;痛痹者可配肾俞、关元;着痹者可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可配大椎、曲池等。2.操作:一般以毫针常规针刺治疗即可,也可采用电针治疗。此外,风寒湿痹者可加用灸法,热痹者可局部点刺放血。何玲
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35年。曾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突出中医针灸特色,擅长应用耳穴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埋线、火针、刺血等疗法以及头针、腕踝针等微针疗法。
擅长治疗中医减肥美容、中风及后遗症恢复、三高人群调理、甲亢、疼痛科、中医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疑难病疗效显著坐诊时间周二全天
交通路线:6路、(K)12路、(K)29路、35路、(K)路、路、路、路、11路、路、23路、路、路、路、路、路、26路、46路、路、路、路、路、路等公交车南门外车站或地铁永宁门站沿长安北路向南出发米后左转沿体育馆南路直行58米中保堂碑林中医门诊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