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是一切新事物开始的起点,人们体内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肝火旺盛、湿热等症状。
而春季有很多美味而又有营养的时令菜,尤其这4种药食同源的“春菜”,多吃一些不仅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而且还能帮助人们养阳气、防春燥、调肝气、养肝血。
咨询热线
--
01春季第1菜:韭菜
俗话说“一月葱,二月韭”。“二月韭”,指的就是农历二月所生长的韭菜,这时候的韭菜是最鲜嫩和最营养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菜“乃菜中最有益者”“春日佳蔬韭为先”。
中医认为,韭菜性温,有补肾固阳的功效。因此像常见的肾阳虚引起夜尿增多、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症状,以及容易感冒、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应该在春天多吃韭菜。
此外,韭菜素有“洗肠草”之称,其富含多种维生素,粗纤维非常丰富,对于大便秘结的人,食用韭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利于大便的排出。
推荐:1、韭菜炒鸡蛋
推荐:2、韭菜炒虾仁
特别提醒:春天的韭菜虽然好,但并非人人都适宜,尤其是体热的人要少吃。
体质偏热者,表现为口干舌燥、喉咙肿痛等,而韭菜性温,吃太多韭菜会加重上火症状。02春季第2菜:荠菜
“阳春三月三,荠菜赛仙丹”,荠菜是春季最有代表性的野菜,也被称为“报春菜”。
春季肝木气旺,风邪当行,易发“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木犯脾”等所致病证,如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中风、消化不良、目赤红肿等,这时候就要常吃点荠菜!
《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
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平,药用价值极高,可止血、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其高纤维、低热量,还有减肥、润肤、美容的功效。
不仅如此,荠菜的含钙量相当高,约克荠菜里面的钙含量就高达毫克,也是非常好的补钙菜。而且,荠菜的钾含量也很高,比香蕉要高,适合高血压的人群食用。
推荐:荠菜豆腐汤
这道汤特别适合高血压,肝病,动脉硬化眼底出血,支气管扩张等患者。
提醒:荠菜有一定含量的草酸,尤其是野生荠菜,食用前一定要在沸水中焯一下。
03春季第3菜:春笋
俗话说“春吃春笋似*金”。春笋脆嫩鲜美被誉为“素食第一品”,每年的3月至5月,是吃春笋的最好时机,在中医理念中春笋不仅是佳蔬还是良药。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能清热化痰、益气和胃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
中医认为,吃春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并对防治血脂增高、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推荐:春笋鸭肉汤
如何挑选新鲜的春笋?看底部:竹笋底部越白的越嫩就越新鲜,越好吃。
看竹节:竹节间越紧密越短就越嫩。
看笋肉:笋肉越白越嫩,口感比较清甜脆嫩。
看整体:整体看上下粗细差不多的竹笋更加鲜嫩。
提醒:春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若用笋片、笋丁炒菜,要先用淡盐水将春笋煮开5-10分钟,这样既能使菜肴无涩感,味道更鲜美,又能防止吃笋过敏。
04春季第4菜:豆芽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而豆芽最适合春季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而且,豆芽还具有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缓解春季气候干燥导致的“燥热”。
《本草纲目》记载:豆芽具有“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骨髓,补虚损”等功效,可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
各类豆芽的功效不同
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
*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
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
蚕豆芽: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推荐:豆芽炒韭菜
备注:节目音频来源于广播!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路护航,护您一生平安!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拨打--,也可以添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