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俊哥分享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一、急性心包炎(一)病因常见病因为风湿热、结核、细菌感染,近年来病*感染、肿瘤、尿*症性和心肌梗死性心包炎发病率显著增多。原因不明者,称为急性非特异性。(二)临床表现1.症状(1)胸痛:心前区疼痛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主要症状,疼痛常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及左肩胛骨,也可达上腹部,疼痛性质呈压榨样或锐痛,也可闷痛,常与呼吸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或吞咽而加重。(2)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3)全身症状:可有干咳、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症状。也可有发冷、发热、乏力、烦躁、心前区或上腹部闷胀、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及下肢水肿等。(4)心包压塞:出现气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冰凉,严重者可意识恍惚,发生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如积液积聚较慢,可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表现为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奇脉。2.体征(1)心包摩擦音: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就可作出心包炎的诊断。(2)心包积液:积液大量时可出现心包积液征(Ewart征),即在左肩胛骨下叩诊浊音和闻及因左肺受压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3)心包压塞:按心脏压塞程度,脉搏可表现为正常、减弱或出现奇脉。奇脉是大量积液病人,触诊时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时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复原的现象。急性心脏压塞可因动脉压极度降低,奇脉难察觉出来。3.并发症(1)复发性心包炎:是急性心包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在初次发病后数月至数年反复发病并伴严重的胸痛。多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2)缩窄性心包炎:常见于结核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创伤性心包炎。(三)辅助检查X线检查对渗出性心包炎有一定价值,可见心影向两侧增大,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肺部无明显充血而心影显著增大是心包积液的X线表现特征。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包积液迅速可靠。(四)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如结核性心包炎给予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化脓性心包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等。2.非特异性心包炎的治疗①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可应用数月的时间,缓慢减量直至停药。②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常用泼尼松,症状严重者可静脉应用甲泼尼龙。须注意当激素减量时,症状常可反复。3.复发性心包炎的治疗应用秋水仙碱0.5~1mg/d,至少1年,缓慢减量停药。但终止治疗后部分病人有复发倾向。对顽固性复发性心包炎伴严重胸痛病人,可考虑外科心包切除术治疗。4.心包积液、心包压塞治疗①结核性或化脓性心包炎要充分、彻底引流,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心包缩窄发生率。②心包积液中、大量,将要发生心脏压塞的病人,行心包穿刺引流。③已发生心脏压塞病人,无论积液量多少都要紧急心包穿刺引流。④由于积液中有较多凝块、纤维条索状物,会影响引流效果或风险大的病人,可行心包开窗引流。二、缩窄性心包炎(一)病因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心包炎为最常见,其次为化脓或创伤性心包炎。少数病人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心包肿瘤及放射性心包炎等有关,也有部分病人其病因不明。(二)临床表现1.症状常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或疼痛。也可因肺静脉压高而导致症状如咳嗽、活动后气促。也可有心绞痛样胸痛。2.体征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心率增快,可见Kusmaul征。腹水常较皮下水肿出现得早、明显得多,这情况与心力衰竭中所见相反。(三)治疗原则1.外科治疗应尽早施行心包剥离术。但通常在心包感染、结核被控制,即应手术并在术后继续用药1年。2.内科辅助治疗应用利尿剂和限盐缓解机体液体潴留,水肿症状;对于房颤伴心室率快的病人,可首选地高辛,之后再应用β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三、心包炎护理措施(一)体位与休息对于呼吸困难病人要根据病情帮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依靠过床桌,保持舒适体位。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对于有胸痛的病人,要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用力咳嗽、深呼吸或突然改变体位,以免使疼痛加重。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以免加重呼吸困难症状。(二)病情观察1.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了解病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心包压塞的表现。2.观察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有无呼吸浅快、发绀,观察血气变化,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观察吸氧效果。观察血压、心律、面色,如血压明显下降、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做好心包穿刺的准备工作。3.对水肿明显和应用利尿剂治疗病人,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水肿部位的皮肤弹性、完整性。观察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心律不齐等低血钾表现,并定期复查血清钾,出现低血钾症时遵医嘱及时补充氯化钾。(三)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出血等副作用。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结核、抗肿瘤等药物治疗,其护理详见相关章节。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四)饮食护理嘱病人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五)心包穿刺术的护理1.设备、器械准备(1)设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血压监测设备、心电图机、闭式引流装置或50ml注射器、抢救车及复苏设备。(2)器械①穿刺包:包括无菌纱布、消*碗、治疗巾、洞巾、穿刺针(18号斜面薄壁)、手术刀、血管钳、弯钳。②引流物品:J形导丝、扩张管、引流管(常用中心静脉导管)、延长管、三通管、引流袋。③缝合针线、持针器。④无菌手套、消*用具、标本送检的试管、培养瓶、无菌纱布、胶布。⑤抢救药品、麻醉药品常用1%~2%利多卡因,2ml和5ml注射器。2.术前护理①向病人讲清手术的意义、必要性、操作过程、安全性和可能的并发症和需要配合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心理顾虑。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必要时术前用镇静剂,建立静脉建道,备静脉用阿托品,以备用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时使用。术前需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积液量和穿刺部位。③择期穿刺者可禁食4~6小时。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3.术中护理①术中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②抽液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③抽液要缓慢,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ml,若抽出液为鲜血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有无心脏压塞征象,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④记录抽出液体量、性质,按要求送化验;⑤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有异常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4.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严密观察血压、心电变化,观察心脏压塞症状是否有所缓解。观察体温波动,警惕感染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②观察穿刺处局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心包引流时做好引流管护理。注意穿刺处有无渗液,渗液较多时应更换无菌纱布。记录心包积液引流量,待心包引流小于25ml/d可拔管。OK,那今天的笔记分享就分享这里如果觉得有收获,也记得帮忙转发,让更多需要学习知识点的同学可以学习。感谢!!如果想学习更多,也可以学习最近的干货:
俊哥医学“写的不错,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