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化名),9个月大,从三个月大时开始发“湿疹”,遍及脸、手、背部。社区医生诊断为普通湿疹,说6个月后病情会逐渐减轻,可都已经涂抹了半年药,“湿疹”仍反复发作,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后来经皮肤科专家诊断检查发现,君君患的是特应性皮炎,并不是普通湿疹!
余土根主任介绍,特应性皮炎是婴幼儿和儿童时候常见的皮肤病,患儿多伴有瘙痒难耐、皮肤干燥、粗糙等症状。
之所以特应性皮炎被与普通湿疹混淆,主要是其早期症状比较相似,如患儿面部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严重时出现红肿、小水疱、糜烂及渗出等,常伴有很明显的瘙痒。很多父母及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都会误以为这是一种普通湿疹。不对症治疗,造成病情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特应性皮炎中医称之为“四弯风”,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余土根主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易生内湿,是导致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基础,后天饮食不当,如进食腥发海鲜、奶蛋类以及辛辣之品,助长体内湿热蕴结,或者复感风湿热邪致使脾胃失调,湿热内生而诱发,病程缠绵,较难根除。
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有什么不同?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都属于过敏性皮肤病,两者在皮损上相似,都有多形性损害。急性期以红斑、丘疱疹、糜烂、渗出为主,慢性期以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皮肤病。
但是特异性皮炎在症状上,常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角膜炎、哮喘等,并且具有家族性。
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
1.表皮屏障的破坏:
2.朗格罕斯细胞提呈过敏原
3.炎症反应
4.免疫细胞TH1/TH2失衡
5.嗜酸性粒细胞扩大炎症反应
6.细菌繁殖
7.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抓-痒恶性循环)
8.遗传基础(特应性体质)
特应性皮炎的分期
婴儿期:好发于头面部,大片干燥红斑、丘疹,并伴有继发性小水疱性、渗出性及结痂性病灶。
儿童期:大部分发生在手臂前凹窝、腘窝部等四肢屈侧部位,(四弯风)手脚掌前端及颈部也是好发部位,比较严重的甚至可蔓延到全身。
成年期:以慢性期改变为主,皮肤慢慢增厚,四肢、手掌及脚掌都是常见的区域。
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治疗
激素治疗:一般不主张全身性使用,主要用副作用较低的乳膏局部外用,如艾洛松霜、尤卓尔霜、芙林霜等。小儿一般不采用强效激素乳膏。
非激素治疗:由于激素外用药的副作用,我们多主张配合非激素类的外用药,如莱兹(他克莫司)等。
特异性脱敏疗法:如螨浸液脱敏。
对于有感染者可采用抗生素:可用百多邦等,既抗菌又抗过敏治疗。
中医中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既抗炎抗过敏,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身体整体状况。
皮肤病内治八法
祛风法、清热法、祛湿法、润燥法
活血法、温通法、软坚法、补肾法
生活中的“十要十不要”
关于特应性皮炎,这是一个常见病,但是不可怕,可以预防,患了特应性皮炎以后,衣、食、住、行、洗这五个方面要注意。
十要
用温水和滋润性沐浴产品洗澡
穿宽松的棉织品
新衣穿着前先洗一次
洗衣用液体洗涤剂而非洗衣粉
洗衣机多漂洗一次
勤剪指甲
睡觉时穿戴棉质手套、袜子
夏季开空调,避免过度出汗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
游泳后及时冲去含氯的池水,外涂润肤剂
十不要
不用热水和刺激性肥皂洗澡
不用收缩水和含酒精的化妆品
不穿沉重、粗糙、紧绷的衣服
不呆在过热、过冷和过于潮湿、干燥环境中
不参加引起过度出汗的体育活动
不要晒伤
不要沐浴过勤
不要猛烈搔抓或摩擦皮肤
不要有过度紧张的情绪
不在发病期间接触疱疹病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西结合,会诊各类皮肤疑难病
大咖云集,一站式看遍省内名医
3月30日13:30,浙江省医师协会皮肤疑难病诊疗、会诊中心的六位专家:余土根、孙国钧、潘卫利、葛正义、郑福兆、朱可建将举行联合会诊,让患者一站式看遍省内名医。
多位专家联合会诊,组成皮肤科大牌专家梦之队,针对各种皮肤常见病、疑难病,制定科学诊疗方案,最大程度减少疾病误诊率,避免治疗走弯路,减少患者身心痛苦。
大牌专家会诊皮肤疑难病
6位专家会诊一位病人
会诊挂号费元
会诊时间
3月30日(周五)13:30开始(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
会诊地点
省医师协会皮肤疑难病诊疗、会诊中心(万承志堂高银馆:杭州高银街号)
会诊报名
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本次会诊大咖-END-
点这里“阅读原文”,开始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