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是长夏的主气(长夏的阶段为“夏至”到“处暑”),这一阶段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
这个阶段雨量多,空气中水分多,土地潮湿,物品容易发霉。人在此环境中也容易受到湿气影响,而时常感到头晕、困倦、腹胀、口中粘腻等。
那么,湿气是怎么影响我们的?
湿从哪里来?
“湿”是自然界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无害。那什么情况下,它会成为“湿邪”?
长夏湿气尤其重,如果此时恰逢身体虚弱、抵抗力不足,便会侵入人体而致病。这样,湿气就被称为“湿邪”了,这也被称为外来的湿邪。
除了受到夏天环境影响,人体还会自己生内湿。这和个人过食生冷瓜果、甜腻食物、饮酒等原因有关,从而导致内生湿气,脾失健运。
湿和脾是什么关系?
脾主运化水液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传输,能调节人体水湿代谢。
脾气健运,既能让水液充分滋润各脏腑组织,又能防止多余水液在体内停滞(多余的水液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
脾喜燥恶湿,外部湿气和内部湿气都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运化功能减弱,那么水液的吸收、输布就会受到障碍,而运化无力导致水液停滞,困于脾中。
湿通常和其他邪气结伴同行,遇寒则为寒湿,遇热则为湿热,下面就来讲讲这两种湿的症状表现和祛湿方法。
祛湿先辨别类型,同时别忘健脾
1.湿热
湿与热结合为湿热,会阻滞人体水液及气机的运行。湿热的形成常与个人饮食相关,通常这类人喜欢吃生冷、油腻、甘厚食物,平常缺少运动,夏天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
常见的湿热症状表现有:容易长痘、面垢油光、皮肤偏*;舌红或紫、舌苔*腻、唇红、口苦、口干、口黏;小便*;大便黏腻,便后肛门热痛;不思饮食、上腹胀满;困倦无力,久睡不够,头痛身重;情绪易激动,精神烦躁;女性白带多、色*、味重等。
应该如何祛除湿热?首先要饮食清淡,可适当吃些赤小豆、绿豆、芹菜、*瓜、藕等甘寒的食物。同时,适当吃些五谷杂粮来健脾,还要多运动。除了这些,你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缓解。
①冬瓜薏米汤:健脾祛湿、利尿
食材:冬瓜克、薏米50克、百合20克、盐适量
做法:薏米洗净,用热水浸泡3-4小时,便于煮烂;百合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左右;冬瓜洗净、切块,带皮煮汤,消肿利尿的效果会更好;烧开一锅水,薏米浸泡好后倒入锅中,煮至沸腾;加入百合、冬瓜煮熟;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
功效:冬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薏米可利水渗湿、健脾;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②艾灸
艾灸大椎穴、气海穴、关元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可有效祛除湿热。建议1周3次,可长期坚持。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