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达,为学习型妈妈服务.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就为大家列出了五月一些需要重点预防的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榜上有名。
每年的5月至12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这种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专挑幼儿园、学校等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月起手足口病病例数将逐步上升,5-8月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部分年份的10-12月还将出现一个次高峰。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好发年龄为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不同部位发病,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02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引起的,肠道病*有多种,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感染过,最常见的就是导致孩子腹泻。小年龄的宝宝拉几天水状稀便多是肠道病*引起的。
导致手足口的肠道病*至少有20多种,在我国,以柯萨奇病*A16和肠道病*71型(EV-71)为主,其中肠道病*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
病*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面也有。
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这些含有病*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
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比如玩了有病*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也会导致得病。
03
得医院吗?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医院治疗: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神经系统异常: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心衰前表现: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
重症手足口病先出现发热和神经系统异常,之后再出现心衰前表现。所以,可以简单记忆为:只要孩子38.5℃大于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医院就行了。
为什么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呢?
因为如果到了心衰前表现了,不经治疗的话,在几个小时就会出现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很快死亡,所以,一定要医院治疗。
再强调一下:手足口病时,皮疹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
有些孩子身上就几个皮疹,但是在2-3天快速死亡;有的孩子身上皮疹又多又典型,可是几天后疹子一退,啥事都没有。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症状哦
04
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机都是“湿热”,都是因为湿热内蕴,外感风热引动内火上炎。但是病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在上焦就发病透疹,疱疹集中在咽喉部;而手足口的病位是更往下一些,累及肠道脾胃,脾主四肢,主皮毛,因此疱疹会通过手脚、屁股透发。
但是说到底,这两者都是因为“湿热”,所以预防的方法可以说一模一样:
1、日常用10秒法,发现积食用新三星汤连续喝2-3天;
2、如果有外感的表现,喝保济口服液抑制感冒;
3、每周1次新三星汤+保济口服液。
儿童预防的要点是要“消积祛湿”,而不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清热祛湿”。
一旦中招,就要清热解*、凉血祛湿,可以配合三豆饮来帮助恢复。
此外日常的一些防护,家长要做好以下三点:
1、孩子做到“卫生部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2、出门备好口罩。乘坐交通工具,去人流密集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戴口罩。帮孩子调整好口罩的位置,让孩子更舒适、减少抵触心理。
3、父母外出回家后要做好防护。疱疹性咽峡炎病*很可能在成人身上携带,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要先脱去外衣,洗好手和脸,换上家居服,再与孩子接触,尽量少亲吻孩子的口、手,这些行为都有携带病*给孩子的风险。
最后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中招,要及时就医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