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脾生病,人就废一半脾胃虚不虚看嘴就
TUhjnbcbe - 2021/6/27 2:12:00

在中医发展的几千年中,方剂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最古老的方剂学原始,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源自《*帝内经》,另一种则是源自《五十二病方》。但是真正让方剂广泛的传承是从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开始的。

很多人对肾虚很了解,但对于脾虚、脾弱却知之甚少,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为什么?

通常人们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

脾开窍于口——一个人脾胃好不好,看嘴唇就知道

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很多长时间的嘴唇干裂、脱皮,这些就是身体向你发出的信号,告诉你脾出问题了。

我们吃了饭,喝了水之后,脾就会将这些饮食,水转化成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运输到我们的皮肤,肌肉,滋润皮肤,强健肌肉。

假如脾的工作出现了问题,短时间内他不能承受太多的工作量,以至于饮食还有水停留在我们的胃和肠道中,不能将营养和能量输送到我们的皮肤,肌肉,嘴唇就会干燥,甚至干裂脱皮,尤其是在吃过饭小时内。

脾胃生病的起因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

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

情绪失调,思虑过度伤脾。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超标。

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最利于健康。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吃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舒服。

脾衰会有哪些现象?

、舌边齿痕(如锯齿状),舌胖大;

2、口水多,老是把枕巾给弄湿了;

3、饭后就想大便,特别是喝冷饮或油腻之品也不舒服;

4、有食欲想吃,但吃几口就饱了,饭量变小;

5、大便不成形、稀溏;

6、身体沉重困倦乏力,嗜卧多睡或饭后困倦欲睡;

如果长期有以上几种症状,要考虑脾虚了。

脾虚其实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初始阶段是脾气虚,此时症状较轻,如果及时调理那就很容易恢复了。但如不引起重视,长期得不到调理健脾,那就演变为脾阳虚了。

脾阳虚,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加重,到了这一步,脾虚就比较重了。

除了上述脾虚症状,还伴有四肢冰凉、怕冷畏寒、久泻不止的话,如果仍然得不到调理,那就容易往寒湿方面发展了。

脾虚长期不调理的后果

在中医五行中,脾属土,土地是万物之母,吃的东西都源于土地,说明了脾对人体的重要性。虽然中医的脾不等同于脾器官,但其在整个脾系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滋生痰湿

脾虚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食物,容易滋生痰湿,这些排不出去都随经络流转全身,滋生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脂等。

2、气血不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了,意味着气血化生过程不顺利,时间久了,必然导致气血供给出问题,导致气血虚弱,常见面色萎*等。

3、四肢无力

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则四肢无力,饭后更加明显。

4、影响食欲

脾运化差,必然导致对食物需求减少,饭量越来越小,吃几口就饱了,关键是还饿得慌。

5、滋生湿气

痰湿是湿气的一种,脾是运化水液的,脾虚运化不力,也能滋生湿气,导致水肿等并发症。

健脾补脾,脾土稳固了,身体的基础就牢固了,气血、体质也必然逐步增强,正气足,外邪不易侵犯,少生病。

要想获得效果,方法一定要对,大体思路是,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辅助以食疗或药物巩固,毕竟相比于脾这个后天之本,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的根本。

在东汉时期、三国时期,整个医学界颇负盛名的医学家也就华佗、张仲景、董奉三人为最。他们三人中,所创方剂被广泛流传的只有张仲景,华佗和董奉的秘传方剂虽然也有,但没有张仲景那么多,也没有那么系统,而且,张仲景所创之方,被誉为"经方",一千八百年来,一直被广为研究和发展,张仲景也因此被誉为"医圣"。

在张仲景所创的方剂中,大部分方剂只有寥寥几味中药,这也是后世医家崇尚仲景学说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调理风湿邪气,应该如何用药?

一般中医都会采用祛风除湿的中药,但一般用药都会七八味甚至二三十味药,但是张仲景却出乎意料的仅仅用了四味药。

那么,这个方剂究竟是什么呢?

它就是出自《金匮要略》的麻*杏仁薏苡甘草汤,也叫麻杏苡甘汤,据原著记载,全方由"麻*、杏仁,甘草、薏苡仁"四味药组成。

据原著记载,"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仁薏苡甘草汤"。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由风湿邪气所导致的浑身疼痛的一个奇效良方。

麻杏苡甘汤的所主病症,病机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是由于风湿并重,阻滞经络,气血运用不顺畅,卫阳不充,失于防御,这样风湿邪气就能趁虚而入,或者是经脉素有劳伤,再感受风湿邪气而出现的病症。

这个麻杏苡甘汤具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适用于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临床上常以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为辨证要点。

现代也可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风湿热、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仔细来看看这个麻杏苡甘汤其实是由麻*汤演化出来的,就是把麻*汤的桂枝换成了薏苡仁,也就是这样一换,就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而且剂量上没有麻*汤那么重,所以发汗的力量就没有麻*汤那么强。

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原因,才使本方更适合汗出当风、久居湿地所致的风湿在表的病症。

那么,这个麻杏苡甘汤,究竟有何奇妙之处呢?

全方以麻*为君药,主要起到疏风散邪、除湿温经的作用;以杏仁为臣药,主要起到宣降肺气、通调水道的作用,同时能使水湿得以向下输送;以薏苡仁为佐药,主要起到除湿祛风、运脾化湿的作用,同时能使水湿能从前阴而去;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健运中州的作用。

就这样四味十分普通的中药,就能取得祛风除湿、解表通阳的妙用。

仅仅四味药,就能对风湿所致的一身尽疼的病症有十分奇特的作用。不过是现实使用中,也有一些兼夹病症,需要加减化裁运用,比如湿邪比较重的时候,且湿从热化,这个时候应该加上防己、桑枝、忍冬藤等中药;如果是风邪偏重的话,应该加上僵蚕、蝉蜕等中药,具体还要辩证加减。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建议肝火旺盛,从三方面入手,泻肝火,补脾胃!中医: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小建中汤中医:百病皆因经络堵塞,一味中药泡水喝,通经活血,全身经脉“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脾生病,人就废一半脾胃虚不虚看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