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防己
TUhjnbcbe - 2021/6/15 11:35:00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51078.html
袪风湿热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袪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经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防己

Fangji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前者习称“汉防己”,后者习称“木防己”。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切段,粗根纵切两半,晒干。切厚片,生用。

相关名字:

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产地:

前者习称“汉防己”,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后者习称“木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

袪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表面淡灰*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防已片: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为类圆形或破碎的厚片,周边色较深,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主治病证:

1.风湿痹证。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若与麻*、肉桂、茯苓等同用,亦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

常与*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己*芪汤(《金匮要略》);若与茯苓、*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与椒目、葶苈子、大*合用,又治湿热腹胀水肿,即己椒苈*丸(《金匮要略》)。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脚气肿痛,则配木瓜、牛膝、桂枝、枳壳煎服。

3.湿疹疮*。

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鉴别用药:

汉防己与木防己均有袪风湿、利水之功。但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袪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足挛急……通腠理,利九窍。”

2.《本草拾遗》:“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宣通。”

3.《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下期中药预告

下期预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

请在文章下留言~

微苦,平。归肝经。

袪风湿,利关节。

相关阅读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雪上一枝蒿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路路通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秦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