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邪盛证急之证。
本类药有*,攻伐力强,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同时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京大戟
Jingdaji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Rupr.的干燥根。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相关名字:
大戟、龙虎草、天平一枝香。
产地:
主产于江苏、四川、江西、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
苦,寒。有*。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京大戟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5~20厘米,直径可达4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粗糙而具侧根,顶端多膨大,上有许多圆形的地上茎痕,向下渐细,有纵直沟纹及横生皮孔与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灰棕色。气无,味苦涩。以根条均匀、肥嫩、质软无须者为佳。
主治病证: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行脏腑之水湿,多治水肿,臌胀,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治水肿腹水,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又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等方,均与甘遂、芫花等逐水药同用,以治上述病证。
2.痈肿疮*,瘰疬痰核。
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痈肿疮*,可鲜用捣烂外敷;治颈项间痈疽,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服(《本草汇言》);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点击图片查看配伍禁忌: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2.《名医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3.《本草正》:“性峻烈,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配伍药方:
①治腹胀如石,或阴囊肿大: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为末,醋调涂,或用白面调药敷肚下;先用熟水嚼甘草,后以药敷肚上。(《赤水玄珠》)
②治*疸,小便不通:京大戟30克、茵陈60克,水浸,空心服。(《本草汇言》引大氏方)
③治风瘾疹:京大戟末90克,以水二斗(升)煮取一升涂之。(《圣惠方》)
④治淋巴结核:京大戟60克,鸡蛋7个。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水煮3小时,将蛋取出,每一早食鸡蛋1个,7天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⑤治牙齿摇痛:京大戟咬于痛处,良。(《纲目》引《生生编》)
附药:
红芽大戟Hongyadaji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vaierianoidesThoteletPitard的根。又名红大戟、广大戟。性味苦寒。功用与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芽大戟消肿散结力胜。煎汤服,1.5~5g;研末服1g。外用适量。醋制用或生用。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红芽大戟根含游离蒽醌类0.56%,及结合性蒽醌类0.25%。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下期中药预告下期预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
请在文章下留言~
苦、辛,温。有*。归肺、脾、肾经。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看视频,也能学中药啦相关阅读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松子仁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甘遂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郁李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