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风疹不用怕,有艾灸就够了
TUhjnbcbe - 2021/5/10 17:41:00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点击图片上方凤凰中医,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咨询-------


  风疹的名称有很多,被称为“风疹块”、“*风疙瘩”、“瘾疹”、“风骚瘾疹”等,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灸疗师表示,它的临床症状,本病多突然发病,全身部位都可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高出皮肤的粉红色或白色的肿块。轻者以瘙痒为主,疹块散在出现,此起彼伏;重者疹块大片融合遍及全身。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本病的病位在肌肤腠理,多与风邪侵袭,或胃肠积热有关。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营卫不和,或素有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病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而发本病。


  中医学对本病的论述较多。《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五》:“小儿因汗,解脱衣裳,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胗,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隐胗,瘙痒耳。”《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治小儿风骚瘾疹方。”《医宗金鉴》称:“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堆累成片……”其病原来自外因风邪所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风疾瘾疹者,因小儿肌肤嫩,血气微弱,或因暖衣而腠理疏开,或天暄而汗津润出,忽为风邪所干,搏于血气,藏流于皮肤之间,不能消散。”


  按照病程的长短,本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风疹:一般多因食用鱼、虾、蟹、蛋等荤腥动风的食物,或对某些东西,如花粉、羽毛、昆虫叮咬、药物过敏;或由于表卫不固,汗出当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邪气客于皮肤,致使营卫不和;或饮食不节,内有湿热、食滞,外感风邪,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所致。


  慢性风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耗伤阴血等原因,而导致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引起的。


  


  1.风热型


  (1)症状表现:发病急骤,风团色赤,灼热奇痒,心烦口渴,遇热则发,遇冷则减轻,夏重冬轻。常伴恶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兼胃痛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夹湿者,皮疹色赤,中间有小水泡,偶见大泡,搔痒异常,抓破后有脓水渗出,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2)灸疗原则:疏风清热,凉血消疹。以取足少阳、足太阳、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池,风门、曲池、足三里、风市、膈俞、血海。


  (4)随症加穴:①恶寒发热者,加合谷、大椎;②咽喉肿痛者,加少商、鱼际;③呕吐腹泻者,加内关、上巨虚。


  (5)灸法操作:


  ①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②灯火灸:每次选1~3穴,每穴每次淬灸1燋,一般只灸1次。慢性者每隔15天灸治1次。多选用百会、长强等穴。


  ③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热之邪,郁于肌腠,不得宣泄所致。故取风池、风门祛风透表;取曲池、风市以清热消风;膈俞、血海有凉血化皱的作用。又由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足三里以行气活血。诸穴协用,使血行则风自灭,热清则疹自平,而到达祛风止痒的目的。配大椎、合谷穴以疏邪解表;配少商、鱼际二穴。可以清热利咽;配内关、上巨虚穴以和胃运脾;配阴陵泉、三阴交可以利水渗湿。这些穴位,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可达到治愈之目的。


  2.风寒型


  (1)症状表现:疹块红微或瓷白,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冷或吹风而发,得暖可缓解,冬重夏轻,舌苔薄白或薄白而腻,脉浮紧。如夹湿者,多见局部水肿,阴雨天气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2)灸疗原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以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大椎、风池、风门、曲池、血海。


  (4)随症加穴:①夹湿水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②瘙痒者,加止痒穴。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治1~2次,6次为1疗程。


  ②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寒之邪,郁闭腠理,不得透达,营卫不和所致。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可疏散风寒;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风门又为足太阳与督脉之会,是风邪侵入之门户,灸此穴可以祛风达邪,再配曲池、血海二穴,以宣气行血。对于症见夹湿水肿者,加泻阴陵泉、三阴交以运脾利湿。如此风消寒散则痒自止。


  3.脾胃湿热型


  (1)症状表现:发病急骤,发疹时有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疲倦,纳差,小便短赤,皮疹色红,成块连片,势若烘云,舌质红、苔*腻,脉象滑数。


  (2)灸疗原则:清热利湿、祛风。以取手足阳明、手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合谷、曲池、内关、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4)随症加穴:①胃脘痛甚者,加中脘、公孙;②脐腹痛甚者,加阴交、气海。


  (5)灸法操作:


  ①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②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本型为湿热蕴于肠胃,风邪郁于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所致。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合穴曲池、募穴天枢灸,外可疏风透表,内可清泄湿热、调和胃肠;配内关、足三里,理气畅中,调运升降;取肝、脾、肾三经之会三阴交,疏肝运脾。诸穴合用,共奏内清外达,表里双解之效。


  4.气血两虚型


  (1)症状表现:疹块反复发作,疹块色淡,迁延数月或数年不愈,瘙痒致寝食不安,耗伤气血,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并伴有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胖,脉细弱。


  (2)灸疗原则:补气固表,养血祛风。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


  (4)随症加穴:①表虚多汗者,加合谷;②心悸寐差者,加神门;③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定喘。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②温针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0分钟,或1~3壮,每日治疗1~2次,6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由于素体虚弱,或病后气血不足,表卫不固,复感风邪,郁于腠理,不得透达所致,故治以标本兼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气海、足三里以补脾益气,而开化源,膈俞、血海皆为调血要穴,补之可养营生卫,泻之活血祛瘀,与脾俞、气海、足三里相配,可益气养血以治其本,取风门祛风达邪以治其标。表虚多汗者加合谷以敛汗固表,心悸寐差者加神门以养心安神,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以降气平喘。如此标本同治,相辅相成,病自痊愈。


  5.冲任失调型


  (1)症状表现:风疹多在月经2~3天发生,经净后自消,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复发作,常伴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经行腹痛,色紫多块,舌质淡红有瘀斑、瘀点或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2)灸疗原则: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以取足厥阴,足太阳,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期门、肝俞、膈俞、关元、血海、三阴交。


  (4)随症加穴:①瘙痒剧者,加曲池、风市;②经行腹痛甚者,加气海、地机。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②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


  ③温针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或1~3壮,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④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冲任失调型风疹,主要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经脉不畅、肌肤失养、生风生燥所引起的。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泻期门、肝俞以疏肝解郁;取关元、血海,调气血而理冲任。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理论,因此配膈俞、三阴交,可通经气而利血脉,泻曲池、风市,可祛风邪以止搔痒。配气海、地机二穴,以行气活血,通经逐瘀,则腹痛自除。如此诸穴配伍,治疗风疹效果较好。


  


  1.灸法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尤以急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临床止痒、消疹的作用很突出。本病极易复发,因此应在疹块消失后,接着继续治疗一个时期,以巩固疗效。对于迁延不愈的顽固性患者,应坚持较长时间的灸治,部分病例也可取得效果。


  2.古代文献治疗本病取穴记载,无论是取单穴,还是多穴,都多取曲池,因曲池属阳明,擅于开泄,既可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故凡瘾疹不论是外邪侵袭还是肠胃蕴热者用之皆宜。头痛瘾疹者可配合天窗随证取穴。


  3.由于导致风疹的病因甚多,因此,必须寻找病原,针对病因治疗,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治措施,方能减少和避免复发,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4.本病若出现腹痛、腹泻,或见气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当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


  北京灸道堂温馨提醒您,好发于冬春二季,尤其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容易感受风寒或风热,所以发病的机会也就更多。夏秋季节,虽然也有发生,但比较少见。风疹的发病年龄,一般说来,都在幼儿时期,尤其三岁前后最容易发生,因此被称为易感年龄。

蕲艾根丨蕲艾条丨蕲艾绒丨蕲艾精油丨蕲艾茶

阅读原文了解我们丨产品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疹不用怕,有艾灸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