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
钱xx,女,29岁,公社干部。
初诊(年8月17日)
风疹作痒成片,时愈时发,已3年余。今年至今连续发作未愈,入夜更剧,瘙痒不能入寐,颇以为苦。皮肤发热喜凉,但天凉时仍发作。经常服抗过敏药片可以暂安,久则失效。据述5年前曾患血吸虫病,治愈后肝肿三指半,检查肝功能正常。
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带数。按目前情况,系属湿热郁于血分,湿从热化,而余湿未清,熏灼皮肤,以致干燥瘙痒出血,入夜更甚。治拟凉血滋阴,清热化湿之法。
生地四钱,赤芍四钱,丹皮三钱,*柏三钱,知母三钱,制苍术三钱,苦参片四钱,地肤子三钱,豨莶草四钱,六一散五钱(包煎)。七剂。
二诊(8月25日)
服药第三剂后,风疹作痒大减,夜已安寐,皮肤仍觉发热。舌、脉如前。大便通畅。平素有胃病,受冷则胃痛,近有泛酸、恶心之感。仍予前法加减。
前方去知母、*柏,加制香附三钱,青陈皮各二钱。七剂。
本例为湿热郁于血分而发生风疹,其特点为皮肤瘙痒出血,发作时间较长,甚至纠缠难愈。几年来,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效,仍参加农业劳动,但日晒后发作频繁,入夜更剧。自服前方后即停服西药。经过前后两诊共服药14剂,以后未来复诊。经过随访,据述皮肤瘙痒已完全消失,余症亦愈。
当时我们根据瘙痒出血,舌质红,脉细数等症状,断为病在血分,与一般风邪挟湿发于皮肤的风疹不同。故用生地、赤芍、丹皮凉血滋阴为主,重者可加玉竹为助。*柏、知母、六一散清热化湿为佐,配合苍术、苦参、地肤子、豨莶草等起到燥湿止痒的作用。
*医师认为,凡属湿热潜伏血分,湿从热化,血热伤阴,皮肤瘙痒出血的病例,如果单用清化湿热之剂,不从血分着手,势必邪恋不去,阴血更受灼伤,以致瘙痒愈增,缠绵难愈,当详为鉴别。
风疹虽为小恙,但由于反复瘙痒,缠绵难愈,患者深为痛苦。*医师治疗此症,对病延已久表虚吹风即发者,常用玉屏风散为主方以益气祛风;血虚有热者,常用生地、赤芍、丹皮、银花等以凉血清热,或加知母、玉竹以滋阴润燥。并辨别湿邪之轻重,加入地肤子、六一散、苍术、苦参片等清化湿热。以治风疹瘙痒,每能见效。
风疹–荨麻疹(1)
血淋–急性膀胱炎
遗尿(2)
遗尿(1)
浮肿–尿*症
不完全性肠梗阻案
浮肿–面浮足肿
全身浮肿
浮肿
浮肿–面目下肢浮肿
耳聋
痿症–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
痿症–神经功能性运动障碍
偏瘫–中风后遗症
痹症–关节炎
痹症–风湿热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湿郁–迁延性肝炎
癫症–精神分裂症(2)
癫症–精神分裂症(1)
郁症–精神分裂症
癥积-早期肝硬化
肝气(6)
肝气(5)
肝气(4)
肝气(2)
肝气(3)
肝气(1)
便秘(1)
便秘(2)
肠澼–慢性结肠炎
腹泻–慢性结肠炎、蛔虫
腹泻–慢性结肠炎
腹泻–慢性结肠炎
腹泻-急性肠炎
呕吐(3)
呕吐(2)
呕吐(1)
胁痛–胆囊炎(1)
胁痛–胆囊炎(2)
胃脘隐痛嘈杂
胃痛–胃窦炎
胃窦炎、胃下垂
胃痛呕血
胃痛–胃窦炎
胃痛–胃小弯溃疡
胃痛–胃脘胀气作痛
胃痛–胃脘胀闷疼痛
胃痛–胃脘嘈杂泛酸
胃痛
胃痛–胃窦炎
胃痛–胃小弯溃疡
胃痛
下腹痛胀
脘腹痛胀
蛔虫病
耳源性眩晕症
神经官能症
头晕
神经衰弱(3)-眩晕
神经衰弱(2)-眩晕
神经衰弱(1)-眩晕
偏头痛(2)
脑震荡后遗症2例
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
神经官能症头痛
风湿性心脏病
心率不齐(3)
心率不齐(2)
心率不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神经官能症
补中益气治疗脱肛和便秘
失眠
神经衰弱(2)
神经衰弱(1)
自汗
盗汗
溶血性贫血
贫血
胸痹心痛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肺痨(2)
肺痨(1)
慢性支气管炎咳血
咳血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炎3例
哮喘性支气管炎(2)
哮喘性支气管炎(1)
医家简介
*文东(-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年授教授职称。
*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医院整理出版了《*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中医“五劳”会生病,您占了“几劳”?★★★★★
找中医看病须知★★
中药品种里的“黑匣子”,了解一下★
舌苔*腻不是湿热,不是痰热!!★★
三伏天虽热,当防暑,又当防暑受凉。★
风疹–荨麻疹(1)
《*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人活一口气,气虚有招,补气摄血,月经不再提前★★★★
童年见过吃过的花草,是否已然是你的过往?★★
妇人脉象的奥秘★★
每逢淋证,为何必行咽部望诊?
里清外透治温病
血淋–急性膀胱炎
《*帝内经·灵枢》五味论
《*帝内经·灵枢》五味论
赶紧摸摸你的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再不重视就晚了★★★★★★★★
夏季佳品之苦瓜:口苦能为偈,心清志方操
一文读懂“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任应秋:我学医五十多年的经验与方法★★
初学中医无从下手?中医名家岳美中推荐这些书★★
遗尿(2)
《*帝内经·灵枢》动输
《*帝内经·灵枢》动输
李可谈养生:阳虚寒湿者十之八九,阴虚热证者百不见一二★★★★★★
长夏养生,重在养脾★★★
小儿腹诊,竟是辨病的关键!
《我不是药神》:药能救命,人性方能救心。那么医疗系统能做什么呢?★★
宋美龄、张学良、胡适之的病,都是谁治的?★★
遗尿(1)
《*帝内经·灵枢》五禁
《*帝内经·灵枢》五禁
纵贯千年的华佗《五禽戏》(图解+视频)非常珍贵!★★★★★★
学好中医,必须要读几千年前的经典著作吗?★★★
三伏天盛行三伏贴,你贴了吗?★★★
图解三伏贴制作全过程★★
一位老中医治杂病的经验,字字千金!★★★
浮肿–尿*症
《*帝内经·灵枢》玉版
《*帝内经·灵枢》玉版
深度好文:《我不是药神》的诛心七问★★★★★
看看真实的李可——“救命先生”李可和他的弟子们★★★
砒霜:谁是你的药神?★★
我为什么从不体检?一位医生如实说: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
揭秘!清朝宫廷代茶饮为何备受推崇?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双脚7个变化说明“人老了”,3个动作强健腿脚,抗衰老、驻青春★★★★★
西洋参:滋阴补气、清热生津,炎炎夏日少不了!★★
十二经筋是什么?它与十二经络有什么关系?★★
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养生与治病的关键就是养阳!★★
酸枣仁:东方睡果,失眠者的福音!★
浮肿–面浮足肿
《*帝内经·灵枢》贼风
《*帝内经·灵枢》贼风
孩子犯错为啥不能批评?中医给你解释“七不责”★★★★★★★
痰湿体质,还有亚健康怎么办?★★★
方药中:独创“七步辨证法”论治疾病★★
学习中医很精彩,学习中医很无奈★★
不完全性肠梗阻案
全身浮肿
《*帝内经·灵枢》水胀
《*帝内经·灵枢》水胀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论中医之“气”
中医段位谈:衡量中医水平的三阶九级
什么是扶正祛邪?
中药炮制知识
中医传统治法
中药学知识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理论八议
中医哲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中医哲学是具元创性的科学哲学
辨“证”论治的哲学解读
阴阳代表一条与西方科学不同的认识路线
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
中医学生存的哲学依据与经络的时间本质
中医启示人类重新审视科学
中医百年沉浮说明了什么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