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陈氏中医外科优势病种之瘾疹荨麻疹
TUhjnbcbe - 2021/5/7 14:33:00

(文章中部分图片恐引起不适)

荨麻疹中医称“风癗”“瘾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搔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如发生在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水肿特别明显,则称“游风”(血管神经性水肿)。

祖国医学对本病有较详尽的认识,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一、病因病机:

1.肌肤有湿,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致使营卫不和而起。

2.肠胃湿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

3.过敏所致。如因肠内有寄生虫(蛔虫、钩虫、姜片虫等)或吃鱼鲜虾蟹、药物等,导致湿热内生,逗留肌肤,亦可发生本病。

4.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肤失所养。冲任之脉,系于肝肾,营血不足,肝肾失于柔养,生风生燥,风燥阻于肌腠,而成本病。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中的冷、热、风等刺激,或鱼鲜虾蟹,使用某些药物,肠内寄生虫,消化道功能障碍等过敏,均能导致皮肤的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使小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性增加,形成局限性水肿,皮肤即表现为风团样损害。

二、根据荨麻疹不同,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急性荨麻疹:

病因:多由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血清、痢特灵)、食物(螃蟹、鱼虾等)或细菌、*素、花粉、化学药品等引起。

症状:起病突然,全身泛发大小不一的风团,此起彼伏,非常瘙痒,有时可兼见口唇、咽喉水肿,恶心呕吐,自觉烦躁,病程一般在7~10天左右。如治疗不及时,少数病人可转成慢性荨麻疹。

治法:以清热消风止痒为主。

2、慢性荨麻疹(包括划痕症):

病因:长期接触过敏物质,有时与感染寄生虫、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

症状:反复泛起风团,病情时轻时重,十分刺痒,经年累月不愈,往往白天较轻,夜晚较重,病人因长期夜睡搔痒而失眠,以致神经衰弱,消瘦,易激动等。有的病人划痕性阳性,有的病人对寒冷有过敏反应,叫做冷性荨麻疹。

治法:因新病多实,久病多虚,故慢性荨麻疹论治多从虚证考虑。

3、游风(血管神经性水肿):

病因:肠胃湿热内蕴,外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

症状:局部皮肤大片肿胀,故又称巨大荨麻疹,边缘不明显,颜色正常或淡红(水肿严重的可呈苍白色),有紧张感,常发生在口唇、眼睑、外阴和四肢等处,多是单片或多片,压之无凹陷,多突然发作,消退亦快,自觉瘙痒、灼热或麻木。个别病例伴有呕吐、腹泻等证。

治法:宜散风清热利湿。

4、丘疹状荨麻疹:

病因:常由于食物(鱼虾等)过敏所致。或异地过敏(所谓水土不服)、虫咬(如跳蚤、蚊子、臭虫咬等)以及消化不良或病*感染。

症状: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也可发生。如是虫咬引致,皮疹多发生在四肢,剧烈刺痒,继之红色风团,中心有水疱性丘疹或大小不一的水疱,肢端可有大疱,但无发热症状,水疱常因搔抓而致破裂,发生继发感染,若无感染可结痂,数日后脱痂自愈,但往往此愈彼起,反复发作,延续数周至数月。

治法:以疏风清热为主。

三、根据中医的辨证特色,分为不同证型:

1、风热型:皮疹色赤,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夏重冬轻,脉浮数,苔薄*。治宜祛风清热利湿。

2、风寒型:皮疹色白,若冷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轻,冬重夏轻,脉迟或濡缓,苔薄白或薄白而腻。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3、肠胃湿热型:精神疲乏,胃纳不佳,发疹时伴有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苔*腻,脉滑数(或大便检验有寄生虫卵)。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

4、冲任失调型:常在月经前2~3天发疹,往往随着月经的结束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复发作,治宜养血,调摄冲任。

5、气血两虚型:疹块反复发作,延续数月或数年,由于瘙痒致寝食不安,耗伤气血,故在劳累后重虚其气血而发作加剧。伴神疲乏力,脉濡细,苔薄,舌质淡。治宜补益气血。

具体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四、预防

1、首先祛除病因,尽量找出引致过敏的药品、食物及其他因素。

2、有寄生虫应给予驱虫治疗,不吃刺激性食物。

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示范门诊专家坐诊时间:

五四路国医堂:中医外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氏中医外科优势病种之瘾疹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