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野菜
刘世龙偶然看新闻,听到好像是韩国一个专家,建议人们春天多吃野菜。吃野菜可以消除春困,利于健康。我不是什么专家,但我知道渭河平原春天的田野里野菜较多,或许真的像专家说的可以消困,但不争的一个事实是,春天的野菜非常保健,因为早春时节,百草发芽,树木返青,野菜才从土里钻出来,才发芽,还没有发生什么虫害,农民还没有大量使用农药,因此,绝大多数野菜绝对环保,可以放心吃。我的家乡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自古土地肥沃,主产小麦、棉花、大豆等,药家素有“八百里秦川无闲草”“药食同源”的说法。据我所知,有不少野菜都可以当保健菜才吃。
说到野菜,首先想起荠菜。荠菜也叫荠荠菜,这种菜主要长在麦地里,过去人们锄麦地时,寻好多荠菜。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本草纲目》也说它“明目益胃”。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资料上说每克荠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核*素0.19毫克,维生素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荠菜吃时,可下面条做汤吃,或和红萝卜等菜搭配做作菜馅包子吃,也可做饺子。也可炒食、凉拌、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荠菜主要在正二月吃。一过清明,荠菜大多开花变老,再不适宜吃了。我在网上查荠菜的图,跟我小时在地里见的荠菜不一样,小时把那荠菜也叫“面条条”,叶面光滑,无锯齿形,大了端直长,开的花不大,是红的。近年来,一些人居然在自己的庭院种起来,就是这种“面条条”野菜。现在通过查古代资料,又问老人,遂确定书上图案的这种为荠菜,野弄清我们小时候在春天看到的“花啦啦”,实际就是书上这种荠菜开的花。可见,在民间,说的荠菜是两种。
再就是要说到茵陈,也就是白蒿。茵陈性苦,微寒,中药功能主要清湿热,退*胆,用于传染性*疸型肝炎。《中国药典》上说,陕西产的最好。那一年上海等大城市流行肝炎,许多市民都到乡下寻茵陈来了。人说“正月的茵陈二月的蒿”,其实三月也可找到上好的白蒿(我们这里习惯叫白蒿),过去路边,坟地,水渠沿多有,近年来寻野菜的人多了,这些地方也不好寻了。不过有时寻准了,可能是一大片子。其实,白蒿也可以自己种一片,冬天采种,撒上一片,过年得了雨水,就可出土,即使秋季,只要有阴雨,白蒿就可以长出来,你都能吃到新鲜的白蒿。白蒿人们做饭主要是用面一拌蒸麦饭,好吃,也顶饥,可干吃,也可泡着吃。
下来再说枸杞芽,枸杞芽,也叫枸杞头,这也是一种保健野菜。枸杞芽即枸杞的嫩梢、嫩叶略带苦味,但很爽口,能清火明目,民间常用来治疗阴虚内热、咽干喉痛、肝火上扬、头晕目糊、低热等。《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芽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和去虚劳等作用。《红楼梦》里薛宝钗喜吃“油盐炒枸杞芽”,也是大观园姑娘们的美容菜。枸杞芽嫩茎叶食用,凉拌、热炒、煲汤均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与枸杞子类同的保健功能,无副作用。有关资料说枸杞叶还有降压作用和保肝作用,对人体还有免疫促进作用。枸杞叶和花朵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民间常用嫩茎叶做菜。如用枸杞嫩尖叶炒鸡蛋,或切碎后与豆腐干加酱油、盐、糖、醋、麻油拌食。据介绍,用枸杞鲜叶和花朵,加上豆豉、葱等熬煮成粥,具有补精养血之功效。眼涩痛有翳者,可用枸杞芽克、车前叶克,煮熟食用;急性眼结膜炎者用枸杞芽50克、鸡蛋1只,稍加调味品,煮汤,每曰服1次。采枸杞芽要掌握好时间,即清明前后,芽叶最嫩,路旁渠沿,随处可见。目前,关中许多饭店也把枸杞芽当做一道保健菜,价格在10元到20元之间。
在路旁,在壕沟,在水渠上长出的嫩刺荆,关中农村人主要用它差(ci)面吃。关中人叫它刺荆,它叶边有小刺,长老后扎手哩。清明前后初长出土,比较嫩,可以在锅里用热水一簉,让后揉进面里,做面条吃。春季里苦苦菜、灰条、马齿笕等相继出现,都是不错的传统野菜。另外还有小蒜,一窝一撮的,长得很嫩,也可以当韭菜吃。民间俗语“八月小蒜,香死老汉”,这种野菜在八九月里还有一次旺长,给人们又提供了一次美食机会。
刘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