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医大师李振华谈中医怎样诊治炎症
TUhjnbcbe - 2021/4/2 19:42:00
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322694.html

炎症是西方医学病名,有急、慢性之分。人体各个发病部位都可发生不同炎症,如急、慢性胃炎、肠炎、肺炎、各种脑炎等。西医确诊炎症是通过仪器或检验,发现病变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五种症状,才确定为炎症。由于炎症有急慢性的不同,这五种症状会各自有轻重的不同,但在未治愈之前,炎症这个病名仍然不变。

中医学没有炎症这个病名。中西药都在治疗各种炎症,并有不同的效果。关于炎症的病因、病理,中医著作或文章很少有论述。由于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如能进一步从中医学理论上分析各种炎症的病因、病理、辨证治疗等著作和文章,必将有利于中医药治疗炎症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一则可发挥中医药治疗简、便、廉、验的优势,二则可以避免大量甚至滥用抗生素,从而减少对人体产生不应有的危害。

李老讲:几十年的临床,他确实治疗了不计其数的炎症。对炎症的治疗,他说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和个性化的理论,通过四诊,运用“象”和辨证思维,观外知内的综合分析,判断出某一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及其病位、病性,病程,进行辨证施治。这也是对某一炎症治法用药的依据。同时也是不受炎症病名的限制,达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根据西医提出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是确定炎症的五大条件。这对中医在分析、判断各种炎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上启发很大。中医学认为炎症这五种症状的产生,和各种不同病因形成局部气、血、水瘀滞不畅,不通则痛;气血瘀滞,加之水液由血管中渗出,局部则肿;气血瘀滞,气郁可以化热,轻则局部发热,重则引起全身高热;局部气血瘀滞,气血不畅,表面自然变红;局部气血瘀滞不畅,影响器质功能,必出现功能障碍。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分析,形成各种炎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各种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气血瘀滞不畅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病机十九条的最后归纳性地指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这是中医治病的大法,亦可作为各种炎症总的治疗原则。

造成气滞血瘀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热壅、气滞、气虚、寒湿、饮食不节、外伤等,均可导致气血瘀滞而成炎症。由于各种炎症的轻重、时间长短及患者体质不同,或治疗用药的失误,炎症还可以转化,或并发新病,新旧合病,或几种炎症同时存在,除要重视引起炎症的病因外,还要从整体观分析,“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灵活运用,方可治病求本,达到根治。一病一方一药不可能治愈所有炎症。

李老还讲:他对各种不同的炎症的治疗,是根据病因和病理机制辨证施治的。如热壅局部,导致气血不畅之炎症,多因外感风热之邪,或感染细菌、病*,或感受风寒之邪化热而引起。这些病邪侵袭机体,可使机体散热功能失调,内热不能外散,热壅于内,而致体温过高。火热炎上,侵犯上焦,轻则气管、咽喉、鼻腔气血不畅发炎,重则可致肺炎,甚而火热上冲脑部,引起各种脑炎,出现头疼、神明失控、心烦急躁、谵语,以致昏迷不醒。这种炎症由于火热过盛,热则病进,病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常危及生命,属中医温病、瘟疫范畴。在治疗上应根据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治疗原则,病在卫、气,以辛凉透表,清热解*为主。病入营血者,常出现热*犯脑的症状,治以清热解*、凉血透窍为主。如出现抽搐,可酌加平肝熄风之虫类药;如热*夹湿或侵犯胃肠等并发症,可酌加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品,总之不可死守成方,宜随证加减施治,热清不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炎症自消,功能自复。即使有病*、细菌亦可自消。

关节炎中医称为“痹”证,《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辨证上,李老提出:关键在于“杂”“合”二字。即风、寒、湿往往不是一气为病,而是两气或三气合而为病,其次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不是固定的,而是复杂的,如可以风寒二气为病,也可风湿为病,也可寒湿杂至为病,亦可风湿日久,郁而化热,转为风湿热。以风邪为主的关节炎常游走不定,中医称之为行痹。以风湿为主的关节炎不仅疼痛还肿胀,肿处固定不移,中医称之为着痹。以寒湿为主,关节疼痛,发凉,中医称之为痛痹。如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灼热甚至发红,为热痹。这些不同的症状和特点,即是中医辨证关节炎的依据。他举寒湿证的关节炎,多因久卧湿地、淋雨、水中作业以及夏天使用空调,冷风过凉过久等导致阴寒太盛,血管收缩,血行不畅,尤其关节部位,血液容易瘀滞,易发生炎症,以致关节疼痛,局部发凉,遇寒加重,秋冬后更重。对此,治疗上必须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为主。如肿胀甚者,加辛温健脾通阳利湿之品,炎症可消。如寒湿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而发生的炎症,在治疗上需用温通或少用温通之品,以苦寒燥湿或理气活血,方可使炎症消失。对各种慢性关节炎气滞血瘀形成的炎症,必须重视行气活血通络;如日久气虚血瘀,必须重视补气活血;痰湿血瘀,必须健脾利湿,理气通阳。同时对治疗慢性关节炎因气血或痰湿瘀滞日久,宜重视用虫类之药,以达活血祛瘀通络之功,则有利于炎症之消。

总之,李老认为中医学的认识炎症红、肿、热、痛、功能障碍都是由各种原因造成局部气血甚则痰饮瘀滞所致,但炎症的五种症状是标,形成气滞血瘀等不同的原因是发病之本,因而在治疗上,应辨证施治,运用不同方药以治其本。同时病因不同,急慢性不同,以致有无并发症、合并症的不同,如离开辨证治疗,则很难消除,可以说是舍本求末。

本文有张正杰整理,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李振华临证经验集》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好文请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医大师李振华谈中医怎样诊治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