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技能第一站痹证痿证痉证
TUhjnbcbe - 2021/3/31 9:28:00

距离19执医技能考试17天

笔试87天

第八章肢体经络病

第一节痹证

一、概念

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①风寒湿邪:居处、劳动环境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②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内因:正气不足。

①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②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

外邪侵袭肢体→[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气血→不通则痛。

三、辨证论治

证型

主证

治法

代表方

风寒湿痹

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

行痹

疼痛呈游走性。

祛风除湿

散寒通络

防风汤

痛痹

遇寒加重,遇热则减。

祛风除湿

散寒通络

乌头汤

着痹

肌肉酸楚,重着。

祛风除湿

散寒通络

薏苡仁汤

风湿热痹

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活动不利,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肌肤红斑,常有发热、汗出、口渴、烦躁、溲赤,舌质红,苔*或*腻,脉滑数或浮数。

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

白虎

加桂枝汤

宣痹汤

肝肾虚痹

痹证日久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疲劳加重,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肝肾阴虚阳虚症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培补肝肾

通络止痛

独活寄生汤

痰瘀痹阻

痹证日久,关节肌肉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甚则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化痰行瘀

蠲痹通络

双合汤

四、西医相关考点

西医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

西医诊断依据

多个外周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

一僵二对三肿胀,拍片阳性有结节,具备四点六周上

西医治疗

1休息、物理疗法

2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等

3慢作用抗风湿药,首选甲氨蝶呤

4必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

5手术治疗

第二节痿证

一、概念

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二、病因病机

1.感受温*:[温热*邪内侵][病后余邪未尽]→内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五脏失润,五体失养→痿弱不用。

2.湿热浸淫:[久处湿地][冒雨涉水]→感受外来湿邪→郁遏化热→湿热浸淫经脉→营卫运行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痿证。

3.饮食*物所伤:①饮食不节,嗜酒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于经脉→肢体失养→痿证。

②服用或接触*性药物→损伤气血经脉→经气运行不利→脉道失畅→痿证。

4.劳病体虚:①[素体脾胃虚弱][劳倦思虑过度]→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五脏、筋骨、肌肉失养→痿证。

②[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伤及肝肾→精血亏虚→五脏、筋骨、肌肉失养→痿证。

③劳役、房事太过→伤肾,耗损阴精,肾水亏虚→筋脉失养→痿证。

5.跌扑瘀阻:①跌仆负重→颈腰受损→瘀血阻络→新血不生→肢体失养→痿证。

②产后恶露未尽→瘀血流注于腰膝→气血瘀阻不畅→脉道不利→四肢失养→痿证。

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

三、辨证论治

证型

主证

治法

代表方

脾胃虚弱

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白或萎*无华,面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补中益气

健脾升清

参苓白术散

合补中益气汤

肺热津伤

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清热润燥

养阴生津

清燥救肺汤

肝肾亏虚

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屡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妇女月经不调[+慢性消耗症状—虚],舌红少苔,脉细数。

补益肝肾

滋阴清热

虎潜丸

湿热浸淫

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木,足胫蒸热,或有全身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腻,脉濡数或滑数。

清热利湿

通利经脉

加味二妙丸

脉络瘀阻

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肌肤甲错,舌萎伸缩不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益气养营

活血行瘀

圣愈汤合

补阳还五汤

四、西医相关知识点

西医诊断

多发性肌炎,感染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

西医诊断依据

以肢体痿弱不用,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第三节痉证

一、概念

: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称为“痓”。

二、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邪

①外感风、寒、湿邪→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痉证。

②[外感湿热][外感寒邪郁而化热]→热灼津液→筋脉失养→痉证。

久病过劳

①久病不愈→气血耗伤[气虚→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不通][血虚→筋脉失养→不荣]→痉证。

②[久病脏腑功能失调][脾虚不化水湿][肝火灼伤津液][肺热蒸灼津液]→痰浊内生→阻滞经脉→筋脉失养→痉证。

③[先天不足][操劳过度]→[日久]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痉证。

情志内伤

情志郁结→气郁化火→亢阳化风→痉证。

亡血伤津

①[大病伤津][产后失血][汗证、血证][体虚等病证失治]→伤津损液→筋脉失养→痉证。

②过用汗、吐、下→津伤液脱,亡血失津→筋脉失养→痉证。

病机

外感→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壅阻经络→[气血不畅][热盛动风]→痉证。

内伤→[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痉证。

三、辨证论治

证型

主证

治法

代表方

邪壅经络

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祛风散寒

燥湿和营

羌活胜湿汤

变证附方

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无汗,病属刚痉。

解肌发汗

葛根汤

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病属柔痉。

和营养津

栝蒌桂枝汤

风痰入络

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手足麻木,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祛风化痰

通络止痉

真方白丸子

肝经热盛

高热头痛,口噤齘齿,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清肝潜阳

息风镇痉

[.48]

羚角钩藤汤

阳明热盛

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胸闷,烦躁,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舌苔*燥,脉弦数。

清泄胃热

增液止痉

白虎汤+

增液承气汤

变证附方

热邪伤津而无腑实证者。

清热救津

白虎加人参汤

心营热盛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舌质红,苔*少津,脉细数。

清心透营

开窍止痉

清营汤

痰浊阻滞

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豁痰开窍

息风止痉

导痰汤

阴血亏虚

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肉瞤,直视口噤,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或低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

滋阴养血

息风止痉

四物汤+

大定风珠

变证附方

久病,阴血不足,气虚血滞,瘀血阻络。

补阳还五汤

?

·END·

客服与社群

推荐阅读

编辑

惜兮

排版

惜兮

来源

青竹执业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投稿邮箱:xy

qingjuzhongyi.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能第一站痹证痿证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