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痹症的辩证和治疗
TUhjnbcbe - 2021/3/29 17:53:00

八卦手针治疗肩周炎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病证。其发生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及人体正气不足有关。外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基本病机是经络不通,气血痹阻。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中。

主症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兼见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发作或加重,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常累及多个关节,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燥,脉滑数,为热痹。

1.基本治疗

治法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及辨证选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配膈俞、血海;痛痹配肾俞、腰阳关;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配大椎、曲池。

方义病痛局部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营卫,缓急止痛;风邪偏盛之行痹,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取膈俞、血海以活血祛风;寒邪偏盛之痛痹,取肾俞、腰阳关,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之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以泻热疏风、消肿止痛。

操作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亦可用电针。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及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每周1~2次。

(2)穴位注射法当归注射液,或丹皮酚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选取病痛部位腧穴,每穴注入0.5~1mL,每周1-2次,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

(3)火针法肩部经穴、阿是穴,每周2次。

1.针灸治疗痹证疗效较好,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属顽痹范畴,需坚持长期治。患者平时应注意关节的保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2.风湿热的急性期可应用药物迅速控制病情,以免心脏出现严重损伤。注意排除骨结核、骨肿瘤等,以免延误病情。

如何第一时间看到

1
查看完整版本: 痹症的辩证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