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绝不仅仅是口腔呼吸器官的炎症,而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的疾病,其真正的“病根”就是“神疲”。由于气行不畅,又使血流受阻、氧气匮乏(中医把这种病态现象叫做“气血不调”、“气不盈室”、“气滞血瘀”)。打呼噜需及时查清病因,对症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打呼噜还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所以对于打呼噜切不可听之任之。“普通打鼾,对健康影响不大
”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呼吸通道某些部位存在生理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气道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呼吸受阻,这时往往会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并伴有打呼噜。当然打鼾不一定会伴有呼吸暂停的出现,有些只是呼吸时气流不顺畅,出现粘膜震动产生鼾声,但阻塞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导致呼吸暂停的程度。这些人被称之为单纯性鼾症,单纯性鼾症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这样打鼾真的是病,得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影响身体健康的睡眠呼吸疾病,在人群中大概有2%~4%的人患有此症状,可谓是一种高发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是睡眠时上气道狭窄或闭塞,甚至会伴有呼吸中枢神经调节因素障碍。引起上气道狭窄和闭塞常见解剖因素有鼻中隔弯曲、扁桃体肥大、软腭低垂、舌根肥厚、下颌后缩畸形、舌骨后移等。神经肌肉因素也可以使睡眠时口咽扩大肌松弛导致气道塌陷狭窄。此外,肥胖、上气道组织黏液性水肿,以及口咽或下咽部肿瘤等也均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在儿童患者中,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是最常见的病因。这种睡眠呼吸疾病会出现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等症状。由于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夜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甚至出现夜间猝死。如果驾驶员嗜睡,还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得治!“人为什么会打呼噜呢?
”中医认为,肺司呼吸,开窍于鼻。它是人体跟天气、外界沟通的孔窍。所以肺有病,首先就会体现在鼻子上。而鼻子如果吸入了六淫邪气,最先伤的器官就是肺。如果肺的功能正常,人的呼吸就会顺畅,就不会打呼噜。同样,鼾声如雷,成天吵得别人睡不着的话,说明你的肺出问题了。现在的女人打呼噜的挺多的,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生活方式,把肺给伤到了。比如一些爱美的女性朋友平时喜欢穿露背装,看上去的确很漂亮,但对于养生而言却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后背有两块肩胛骨,这两块骨头平时能把后背给盖住。为什么要盖这儿呢?因为后背有两个很重要的穴位。第一个就是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肺气就是从这输送到体表的。肺俞穴往上边一点,在肩胛骨边儿上,有一个穴位,叫魄户,也就是魄进出的门户。我们常说“三*七魄”,*指的是人的精气,“魄”指的是人的形骸。*与魄不是游离于外的,其中“肝藏血,血舍*……肺藏气,气舍魄”,所以*魄平时是藏于肝与肺中的。人进入睡眠状态时,“*”是休息的,而“魄”却在工作,所以说哪怕是在熟睡当中,我们仍然可以正常地呼吸。但是如果你成天穿露背装,这两个穴位就会暴露于外。再加上现在办公环境里一般都有空调,冷气就会从魄户长驱直入,这样肺就会受伤。肺的宣降气机失常,人就会打呼噜。比如很多人以前不打呼噜,往往是淋了雨感冒后才打呼噜的。有的不单打呼噜,还打喷嚏。这其实就是人体的一种自保,因为风寒束肺,人打几个喷嚏就可以宣通肺气,使气机通畅。古代医家还利用这个原理来急救,比如对于那些自缢、溺水而暂时昏迷的人,可以用通关散,就是用猪牙皂角、细辛等研的末吹入到病人的鼻中,让他打几个喷嚏,人就会醒过来了。《医学心悟》就记载:“救落水,以其人横伏水牛背上,沥出腹中之水,如无牛以凳代之,随用通天搐鼻散,吹鼻孔中,得嚏则活。”这里的“通天搐鼻散”就是通关散的加减方,目的就是为了宣通肺气。打喷嚏还有一个功效,就是治打嗝,《*帝内经》就记载了取嚏止嗝的方法。打嗝虽说不是大事,但很不雅观,特别是在重要的场合。中医认为打呃是胃气上逆,为什么也要调肺呢?因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降则周身之气皆降”,“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通已,大惊之亦可已”(出自《灵枢·杂病》)。“以草刺鼻”必定不安全,我们可以用柔软的纸代替,刺激鼻孔,打几个喷嚏就好了。如果说打喷嚏还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么打呼噜就完全是有害无利了。我们说了,打呼噜是气行不畅。气是用来推动血行的,气一滞,血就会凝,时间一久,就会在体内产生瘀血。瘀血又会阻碍新血的生成,血不能上供于脑,就会导致脑缺氧;血不能上容于面,人的脸色就会发*、失去光泽;血不能供于心,就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一些中风、心脏病患者会在夜间突然死亡,其“元凶”就是打呼噜。所以说,对于打呼噜这种情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受寒引起的打鼾怎么治呢?
”可以取10粒花椒,用滚开的水泡,待温后连续喝上几天就可以了。花椒不但可以食用,还有药用功效。中医认为花椒性辛、热,有小*,入脾、胃、肺、肾经。《本草纲目》记载它能“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所以用花椒泡水喝,便可以起到驱除体内寒气的效果。另外,一些老年人还喜欢用花椒水泡脚,为的也是祛寒扶阳。还有一个原因也会打呼噜,就是痰阻气道。生活中大家可能会发现,爱打呼噜的多是肥胖之人,特别是一些大胖子,打呼噜就像打雷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胖人多痰湿的缘故。““痰”是津液的凝聚
”现代人喜欢吃大鱼大肉,“鱼生火,肉生痰”,这些东西吃得多了,脾胃就消化不了,这样就会形成痰湿。因此,中医才认为,“脾胃为生痰之源”。一个人体内有痰湿,就会影响到肺的宣降功能,气机不畅,人就胸闷易喘。痰再阻气道,这就叫“肺满”了。空气进入到气道的时候被这些东西堵住了,这个人就会喘、会咳,睡觉时就爱打呼噜。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就是从源头上切断痰湿的生成。道家古方,祛除湿气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形象的说,湿是咱们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影响咱们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6.02Z9ocIVyDJt??d?开ta?宝或點几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