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的绿色小喇叭收听12月25日节目
月星期二甲子月辛卯日
戊戌年冬月十九摩羯座
以冬至节气为起点,在此后的27天,是我国传统的“数九”,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冻哭人的“三九天”就要来了,疾病最爱在此时扎堆。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中医专家教你在一年中最冷、身体最脆弱的时节养出好身体。
数九
一年中最危险的时节
数九日历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12月31日~1月8日
三九年
1月9日~1月17日
眼下正值数九寒天,气温很低,人体的防御功能濒临最低点,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最爱在此时扎堆。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另有数据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协会发现,每到寒冬,抑郁患者人数比平时多处约10%,在1~2月更是达到高峰。
大冷天
7大器官最易崩溃
最冷时节,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会很容易“生病”。
血管遇冷易变脆
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季节”,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
建议:时常测量血压,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吃些山楂、黑木耳、金橘、大蒜、洋葱等能疏通、软化血管的食物。
心脏最怕温差大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建议:外出要护好头部和手脚,尽量佩戴手套、帽子和围巾;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洗澡时先放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肺雾气最伤肺
冬季清晨雾气浓厚,寒冷、干燥的空气经过肺才能进入人体,此时不加以防护,很容易诱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建议:冬季晨练不要太早,最好等9点左右、雾气散去后再锻炼;雾霾天外出要戴上口罩;积极补充水分也有助养肺。
胃代谢会变慢
冬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胃本身就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负担。
建议:多吃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有助增强御寒力。怕冷的人,可适当放些葱、蒜、生姜;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配上白萝卜。
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低温下,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显著增强,使前列腺腺体收缩,容易造成慢性充血,导致尿道内压力增加。
建议:每天稍微用力敲打腹股沟左右各10分钟,对缓解前列腺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鼻子病菌易入侵
鼻黏膜的黏液分泌在冬季会减少,鼻子的“屏风”作用也会减弱,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几率。
建议:睡前用温淡盐水清洗鼻腔,或将热水倒入杯中,缓缓深吸入水蒸气,每次约十分钟,早晚各一次,能滋润、清洁鼻黏膜。
耳朵御寒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寒冬格外怕冷。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
建议:外出时最好带上耳罩,进入室内时可以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敷贴,以免加重症状。
寒冬身体最怕你做7件事
洗澡水太热
用太热的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若有寒气进入室内,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
一骨碌爬起床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心血管避在清晨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很容易引发意外。
用围巾捂口鼻
围巾一般不常清洗,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且其纤维容易脱落,用围巾捂口鼻,很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此外,围巾不建议太长,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引起窒息。
一大早锻炼
冬季清晨寒冷,心脑血管会因此受到明显刺激,且早上污染物堆积严重,并不适宜锻炼。最好在下午三四点进行,以慢跑、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忌大汗。
开电热毯睡觉
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糖友,很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长时间使用电热毯也容易造成血液粘稠。
不注意开窗
冬季门窗紧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被称为“暖气综合征”。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
不及时补水
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名中医的冬补关键词
中医认为,数九寒天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此时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功效。
食宜温
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多能入肾,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
睡宜早
为了顺应冬藏,人们的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清晨不妨赖床几分钟,伸伸懒腰,或者靠在床头坐三五分钟再起。
动宜慢
冬藏时节,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布等,以免扰动阳气。
头宜暖
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可多加件衣服,选择保暖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心宜平
注意积极调节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疾病类:便秘痔疮腹泻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脾胃虚寒肠道息肉脑中风冠心病心梗心跳过缓糖尿病糖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失眠眼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滑膜炎足跟痛骨质增生风湿风湿热痛风下肢水肿前列腺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老年斑抑郁症老慢支嗽*痰皮肤病丹*老年痴呆耳鸣慢性咽炎血小板低痤疮,粉刺舌苔厚腻、口苦美尼尔氏症
体质类:梅雨天解血瘀半夜盗汗上热下寒手脚冰冷夏季滋阴夏季清热、除湿、解暑、减脂、化瘀补气、补血、补肾去心火夏天健脾、除湿、清火血寒夏天出汗多脚掌凉气阴两虚秋燥润肺止痒秋季乏力秋季嘴苦
生活小妙招:一招让酱油大变脸巧吃醋,消积食一年四季都能喝的豆浆养生豆浆养心护心粥秋季养心粥夏季清火粥降压防痴枕黑木耳凉拌洋葱嘴巴周围长痘痘芹菜红枣饮降血压酸醋加红米——降血脂、软化血管、柔肝通络鱼头炖天麻汤治头晕秋季护眼茶糖尿病杂粮糊秋季降压茶健腰酒方
《本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又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视之。”
此皆古人遣药配方之大法,几千年来为医家之所重视。
盖药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发挥其性能,使其有利于病情,除选择适当之单味药物外,还必须配偶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适应病情,提高疗效,此乃医师之良者。
余在数十年临床摸索中,结合前人固有经验,提出以下药物配偶运用心得,分别论述于下。
1.人参配苏木
人参补气,众所周知。凡一切气虚、阳气虚脱为必不可少之要药。然临床常见气虚而兼有血瘀证者不少,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瘀滞之候,此乃虚中挟实之证。
当此之时,徒补其气而不顾其瘀,非其治也。如产后气虚,喘息而面青黑者,为气虚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参苏饮(即人参与苏木二味)为急救之剂。
余承此法,用于冠心病之气虚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剂。
盖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老气虚之体,而出现胸闷、胸痛、舌质瘀紫等症。用人参配偶苏木益气行瘀,双管齐下,乃为对证之治。如无人参,用太子参加大剂量亦可生效。
2.苏木配降香
苏木出自古苏方国,故亦名苏方木;降香主产于印度,均为晋唐以后南方进口药材。二者均为木类,色赤微有香气,能入血分,行气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脉血流量、心跳振幅显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对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对肝郁血滞、胃痛挟瘀,以及妇科血瘀气滞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3.香附配郁金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为调气解郁之要药。然香附行气有余,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郁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以为助,则作用更为显著。
盖香附行气以活血,郁金则活血以行气,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大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气。
余常用于肝病、胃病、胁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妇科血气诸病,均有良效。
4.乌药配白芍
李时珍曰:“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由此可知,乌药辛温散气行气,为气郁结滞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温香窜,多用久用则易耗真气,必得白芍之苦平酸凉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温,香而不窜,物尽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顺血脉,平肝缓中,与乌药之走气分达到相辅相成之作用。
余常将二味同用治疗胁痛、胃脘疼痛,屡建良效,几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剂。
5.泽泻配泽兰
泽泻性味甘平,张元素谓其“入肾经,去阳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本品总以淡渗利水,专走气分以为功。
泽兰气香而温,李时珍谓其“专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消痈*,破瘀血,消癥瘕,而为妇人要药”。可见《本经》谓泽兰能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间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滞,阻碍气化而为水肿臌胀。
今以泽兰专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泽泻之专入气分,渗湿以行水,二者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余每于肝硬化之腹胀,或肾病综合征之腹胀而兼浮肿者,往往用泽泻配偶泽兰投服,收到良效。
6.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通利二便,为治下焦湿热要药。
牛膝苦酸性平,为足厥阴、少阴之药,性亦善下行。《本经》谓其“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堕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补肝肾,和脉络,强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与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湿热,通利筋骨痹痛。凡一切下肢因湿热血瘀气滞而致之关节不利,拘挛痹痛等证,均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于下行,凡高血压所致之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7.当归配茴香
当归辛甘而温,养血活血,为妇科要药,凡胎产经带门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温,暖丹田,补命门,开胃调中。
余用二味配偶治疗下焦虚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经带而见少腹隐痛,以及小肠疝气,久泻腹痛诸证,屡见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麦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莳萝,性与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为茴香之另一种,今人称八角茴为大茴香者非也。
8.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温,专入肺经气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专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泄热润燥。
故李杲云:“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合奏利气治血之功。
余每于肺经痰瘀阻滞之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等证,取其二者兼用,达到气血两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发之气,祛瘀而能生新,为祛瘀中之良药,对肺经之血瘀气阻者可以常服而不为害。
9.瓜蒌配贝母
瓜蒌苦寒,功能润肺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消痈肿疮*。贝母亦苦甘微寒,润肺治咳,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消痈肿疮*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对肺经痰瘀阻滞、咳唾*痰脓痰、胸痞胸痛等症均有良效。
余每用于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以及冠心病之胸痹胸痛而见*厚苔者,取其涤痰散结、清热开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痈解*之作用,对一切热*壅结者亦为必用之剂。
然瓜蒌用仁,必须打碎方能取效。贝母有川贝与大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贝较强,而大贝解*之力较强,不可不知。
10.半夏配贝母
半夏味辛性温而有*,贝母味辛平而无*;半夏性燥而去湿痰,贝母性润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阴脾经,燥湿化痰以止咳,贝母入太阴肺经,润燥化痰以止咳。
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润,治标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余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之见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11.苍术配*柏
苍术苦温,性辛香而燥烈;*柏苦寒,行隆冬肃杀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湿热之证,名为二妙散。
盖二药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湿热之证多能生效。
余数十年来,对湿热所致之关节痹痛之症,特别对急性风湿热合而为痹之证,用之多建良效。
在剂量方面,对急性关节红肿灼痛场合,苍术可达30克至50克、*柏可达20克至30克,少则药力不到,疗效不显。此余数十年之经经验所得。
12.干姜配*芩
干姜辛温,*芩苦寒,性味虽然相反,但合用则有相反相成,辛开苦降之功,对中焦寒热错杂之证有良效。
二味炒炭存性,变为黑色,以血见黑则止,又为中焦止血圣剂。
凡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诸种血证,不论其寒热虚实,于处方中配用二味,均可收到止血之效。
13.*连配干姜
*连性味大苦大寒,干姜性味大辛大热,古方姜连散二味合用为方,正取其辛开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约,达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
余尝于一切胃肠诸证,取二味君臣相济取得良效。若寒多热少者,则干姜用量加大,*连用量极少以济之;若热多寒少者,则*连剂量加大,干姜用量减少以济之,往往药后无不良反应,而疗效卓著。
14.*芩配生姜
*芩与*连均属苦寒之剂,能泻诸火,然严格区分,*连究以清中下焦之火为其所长,*芩究以清中上二焦之火为其所长。
李时珍谓一味*芩汤专清肺热,故肺热者多用之。本品清中有透,故凡上焦风热者亦用之,不似*连之大苦大寒专事苦降者比,多用干姜之辛温而守者佐之。然*芩究属苦寒之剂,必配以生姜之辛温散发以佐之。
余常于肺经风热,或胃病之应用*芩苦寒者多与生姜配偶为用,清热而能宣透,苦寒而不伤胃。其间剂量之多少,运用之精妙,存乎其人。
15.丹皮配赤芍
丹皮气辛而香,味苦而凉,专入血分,辛香能行血中瘀滞,苦凉能清血中伏火。凡血瘀,血热者皆能治之。
然丹皮必得赤芍苦凉之助而功力更胜。盖赤芍亦入血分,功专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与丹皮配用,正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余每于一切火热迫血妄行或时行热*、风火相煽之斑疹等证以及皮肤科之风火搔痒诸证,二者兼用均有良效。
ENDInvitingContributions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为读者提供
专业中医养生、科普知识,
相关行业热点,
中医文化推广,
中医趣味故事,
名医名家经验等,
欢迎广大读者投稿!
投稿请联系:Sssss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