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治疗风心病选对方法了吗中医辨病辨证施治用
TUhjnbcbe - 2021/2/26 19:27:00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引起心脏瓣膜损害,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证候群的疾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多见于40岁以下青壮年患者。患者既往有风湿热病史,风心病多起病于风湿热的急性发作期。人体感染链球菌后导致变态过敏反应引起风湿热。A组溶血性链球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有高度的抗原性和特异性,抗原和抗体能从血液渗入结缔组织,使之退化和溶解引起风湿病变,并可作用于心脏瓣膜引起瓣膜病变。

风湿热所累及的心脏瓣膜的病变类型和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同。西医治疗困难重重,手术并非万事大吉,于是很多人选择中医治疗,风心病属中医学“心悸”、“心痹”、“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

中医到底如何辨病辨证施治风湿性心脏病?

首先是辨病,辨清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还是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从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上来判断,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其次是辨证,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至心脉痹阻,血脉不畅,心失所养,心神不安;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脾气亏虚,水湿内阻,内袭肺金,肺络瘀阻,壅塞不宣,肃降无权。中医辨证分为气血虚亏、心脉瘀阻、心肾阳虚、脾虚湿阻、肺络瘀阻等型。治法突出利湿与化瘀并举,即“利湿兼活血,活血必利湿”。

1.心肾阳虚:形寒怯冷,心悸怔忡,或心悸如脱,或左乳下楚楚而动,面色?白虚浮,两颧红紫,气短不续,腹胀,四肢不温,自汗尿少,水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2.肺肾两虚:常易感冒,咳嗽,咳痰,或干咳,气短,气促,动则加剧,甚至不能平卧,或夜间突发气促,端坐于床;舌苔薄白或薄*,脉沉而弱。

3.血瘀水阻:心悸,气短,胸闷胸痛或脘腹胀痛,口唇发绀,两颧黯红,胁下痞块,爪甲青紫,下肢水肿;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或涩。

4.肺络瘀阻:两颧青紫,心悸,咳嗽喘促,甚则咯血;舌紫黯,或带瘀斑,脉细数,兼有结代。

5.阳气虚脱:端坐呼吸,气促,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大汗出,心悸,或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或咯血,脉细数欲脱。

风湿热是风心病的基本病因,亦是风心病心衰的诱因,属中医痹证范畴,辨证关键是分清湿和热之孰轻孰重。热重于湿者,发热重,恶寒轻或无恶寒,汗多,汗出热不解,口苦黏腻而渴,或关节红肿热痛,拒按喜凉,尿*赤,便秘;舌红,苔*腻,脉弦滑数。湿重于热者,发热轻,恶风寒,身困痛重浊,头胀痛如裹,胸闷纳呆,渴不欲饮,关节肿痛轻;舌红,苔白腻或微*,脉弦滑或滑缓。

35岁风心病患者失眠不能平躺入睡,后悔三年前没找中医治疗

出租车司机赵师傅患风心病三年了,因为想要快速治疗,一直在不停地治疗,但就是认为中医治病慢,没选择中医来治,结果在治疗的路上越走越远,本来就心慌憋气的症状,几个月后就心悸气短、易失眠、口干咽燥、手足麻木、关节酸痛,治来治去,各种药物都吃了很多,今年复查病变严重,也累及二尖瓣狭窄了,还心功能三级,经病友推荐,终于想要试试中医,也后悔这三年把身体变成“烂摊子”,生活工作都受极大影响。

找到广慈中医门诊,看舌象舌淡红有齿痕,证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通过中医调治的“王道”之法从整体治疗,调和五脏和阴阳,同时兼顾局部心脏瓣膜,并用古方膏剂和丸剂针对性调治,一个疗程就看到了好转,两个疗程下来,失眠、口干、心悸气短、关节酸痛、手脚麻木等有很大改善,随证调方又巩固三个疗程,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脏彩超发现,风心病、二尖瓣都基本无碍了,心功能也正常了,赵师傅又能重新开车载更多客人了,并从此戒烟戒酒,改变不良习惯,注重养生了。

因此,对于害怕手术、不愿手术的风心病患者来说,中医系列古方无疑是很好的选择,通过一人一方、私人订制,对症治疗,把握整体并兼顾局部调治心脏瓣膜,逐渐逆转疾病,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理想的疗效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最后,风心病,早发现、早治疗,采用中医治疗早期很关键,治疗更快,效果更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疗风心病选对方法了吗中医辨病辨证施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