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的辨证用药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病的辨证用药
喉以上的呼吸道称为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鼻。
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指鼻咽、喉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
喉以下的部位称下呼吸道。
肺系是以肺为中心和与之相连的气道构成。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发、肃降是其主要生理特征。故肺的病理表现为主气功能减弱、宣降失常和通调水道功能障碍。
治疗要点:(1)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证宜酸收。
()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
第二节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辨证用药
感冒
一、概念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二、基本病机
1、外邪侵袭:皮毛、口鼻。
、病位:肺卫。
3、基本病机:卫表不和。
三、诊断要点
风寒型: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无汗、咽部不适。
风热型: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浊涕、口渴、有汗。
暑湿型:发热、微恶风,汗出热不退、头重胀,脘痞、泛恶,渴不多饮。
四、辨证用药
(一)风寒束表
1、成药:(1)九味羌活丸(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苍术、*芩、地*、甘草)——头痛明显者。
()感冒清热颗粒(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葛根、薄荷、桔梗、苦杏仁、苦地丁、芦根)——感冒重症,伴轻度咳嗽者。
(3)正柴胡饮冲剂——风寒感冒,兼气滞纳差者。
(4)重感宁片(安乃近发汗强、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头身疼痛及鼻塞咽喉痛明显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白粳米三合、连须葱头十根,煮成稠粥,加好醋一酒钟,再煮一二滚,食一碗,热服取汗,自愈,已出汗者不用。
《验方新编》:葱白、淡豆豉、醋各适量,做粥服,取汗。
3、汤药:麻*汤加减。
(二)风热犯表
1、成药:(1)银翘解*丸、银翘解*胶囊(甘草、桔梗专治喉咙)——咽痛显著者。
()清开灵口服液(安宫牛*丸变方)——口苦头晕显著者,治高热神昏。
(3)板蓝根颗粒——咽痛明显者。
(4)桑菊感冒片——兼咳嗽者。
(5)羚羊感冒片——兼目赤疼痛、头痛、咽痛重者。
(6)维C银翘片——用于表寒里热。
(7)防风通圣片——兼口渴、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者。
(8)金莲花片——风热感冒初期,咽痛明显。
(9)双*连口服液——表证不重而热像明显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大青叶15g羌活10g板蓝根30g水煎服,可治风热感冒。
《本草述钩元》:疫气发时,以此药(贯众10g)置水中,令人饮此水,则不传染。
3、汤药:银翘散(煎15分钟)加减。
(三)暑湿伤表
1、成药:(1)甘露消*丹(滑石、茵陈、木通、白豆蔻、藿香、石菖蒲、*芩、连翘、射干、川贝、薄荷)——暑热重,见身热咽痛,小便不利,舌苔*腻者。
()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颗粒(寒证、寒湿证)——腹痛、腹泻,以湿浊重,见腹痛腹泻,苔白腻或*滑者适宜。
(3)六合定中丸——内伤生冷、腹胀者。
(4)抗病*口服液——热重于湿,舌质红苔*厚者。
、汤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四)正虚感冒
1、成药:(1)玉屏风颗粒——气虚感冒、预防感冒。
()补中益气丸——年老、体弱易感冒者。
、睡眠是感冒良药,多喝水,食清淡。
(五)其他
咳嗽
一、概念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二、基本病机
1、病因:外感、内伤。
、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
三、诊断要点
1、首先当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新病,起病急,病程短,邪实。
内伤咳嗽:久病,起病缓,病程长,伴脏腑病证,邪实正虚。
、咳嗽声音及发病时间。
白昼、鼻塞严重——外感;夜卧——气虚、阳虚。
晨起咳——痰浊咳嗽;午后——肺燥阴虚。
3、痰颜色、性质及数量。
四、辨证用药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而色白,鼻塞流涕,头痛,肢体痠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白,脉浮或浮紧。
(1)成药:1小青龙颗粒——吐痰清稀色白。
杏苏止咳颗粒——气滞胸闷,咳嗽明显者。
3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表证轻,气滞胸闷,咳嗽痰多者。
()汤药: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或咳声嗄哑,口渴咽喉躁痛,痰*粘稠,咳痰不爽,鼻流*涕,恶风、身热,舌苔薄*,脉浮数或浮滑。
(1)成药:1急支糖浆——吐痰*稠,发热不重。
桑菊感冒片——咳嗽,痰不多,发热重者。
3镇咳宁胶囊——表证轻或无表证,咳嗽甚,痰不甚多。
4克咳胶囊——表证轻而里热重,咳甚或兼喘。
()单方验方:
颜正华教授经验方:双花10g连翘10g荆芥穗6g桔梗6g甘草6g紫苑19g百部10g白前10g浙贝10g杏仁10g陈皮6g
自拟方:鱼腥草30g栝楼皮15g枇杷叶10g浙贝10g桔梗6g甘草6g紫苑10g款冬10g杏仁10g芦根30g五味子3g生山楂15g
(3)汤药:桑菊饮加减。
3、风躁伤肺:干咳作呛,无痰或少痰,痰粘不易咯出,甚则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痛或发痒,口鼻干躁,初起伴有鼻塞、头痛、恶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质红而干,脉浮数。
(1)成药:1蜜炼川贝枇杷膏。
止咳橘红丸——咳嗽日久,有痰或无痰无表证者。(通宣理肺丸,解表力强,用于病程短,表证明显者。通宣理肺丸化痰理气,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者,该药化痰润肺,用于痰湿咳嗽及肺燥咳嗽皆宜。)
()汤药: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或稠厚成块,每于晨起或饭后咳嗽加重,进食甘甜油腻则咳甚痰多,胸脘痞闷,呕恶,食少,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1)成药:二陈丸或合剂——气管炎咳嗽痰喘者,咳嗽痰盛色*。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久嗽,连至四五十声,生姜汁半杯,白蜜二匙,同放茶碗内,滚水冲,温服,三四次而愈。
(3)汤药:麻杏二三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粘稠、色*、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痛,咳则引痛,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而腻,质红,脉滑数。
(1)成药:1清气化痰丸(清金化痰丸)——痰多色*,胸脘满闷。
鲜竹沥水——痰粘难咯者。
3鱼腥草片——不兼表证。
()汤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少津,脉象弦数。
(1)成药:1黛蛤散、蛇胆川贝散、蛇胆川贝口服液——咳嗽阵作者。
牛*蛇胆川贝散——咳嗽阵作,兼咽痛牙痛,目赤肿痛。
3蛇胆川贝枇杷膏——痰多而咳嗽阵作者。
()汤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4、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躁,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清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1)成药:养阴清肺丸、颗粒、口服液、膏——咽痛咽干,便干。
()汤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证
一、概念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二、基本病机
1、病位:肺。
、病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
3、病机:(1)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3)病后体虚。
三、诊断要点
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较多见。发时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已发作的以邪实为主,未发作的以正虚为主。邪实当分寒痰、热痰;正虚应审其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
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四、辨证用药
(一)发作期
1、风寒束肺(寒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加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咳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1)成药:1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咳喘、发热无汗,痰多色白者=。
桂龙咳喘宁——风寒咳喘,兼有表证易汗出,胃脘不适。
3苏子降气丸——用于痰湿咳喘,痰多胸闷,兼肾虚尿频足冷。
4消渴喘片——用于寒痰咳喘,痰多色白,微寒肢冷,不兼表证者。
5复方川贝精片——用于风寒咳甚于喘,痰多咽喉不利
()汤药:1射干麻*汤加减——表证不重而咳喘严重,咽喉鸣响者。
小青龙汤加减——表证较重而咳嗽重兼喘者。
、痰热壅肺(热哮):痰鸣如吼,胸闷,痰色*,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渴喜饮,苔*腻。
(1)成药:海珠喘息定片——喘甚兼轻度表证,痰不多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哮吼奇方,僵蚕七个,焙*研末,米汤送下,其效如神。
《验方新编》:哮喘方,每早空心吃薏苡仁粥一碗,神效。
肺胀,越婢加半夏汤。
(3)汤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自汗、怕风,易感冒,舌质淡。
(1)成药:1蛤蚧定喘丸——用于肺肾两虚,动则尤甚者。
人参保肺丸——咳嗽严重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咳嗽气喘方,杏仁(去皮尖),胡桃肉等分,入蜜少许,和丸如弹子大,临卧细嚼,姜汤送下。
(3)汤药:玉屏风散。
、脾虚:平素食少,大便不实,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苔薄腻而白滑,脉细软。
(1)成药:1定喘药——外贴肺俞穴。
香砂六君子丸——哮喘后期巩固疗效。
()汤药: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平素短气,腰痠腿软,劳累后哮喘易于发作。
(1)成药:固肾定喘丸——肾虚喘咳,兼水肿者,预防哮喘发作。
()汤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其他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辨证用药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医病的辨证用药
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在液为汗,开窍于舌。
辨治注意以下几点:(1)心血管系统疾病实证治疗。祛邪以损其有余,兼重镇安神。
()心血管系统疾病虚证治疗。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
(3)急性发作期,应强化病情监护,加强夜间巡视。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辨证用药
心悸
一、概念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疑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二、病因病机
病机:病性有虚实两方面。
三、诊断要点
自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为心悸,因受惊而发作为惊悸(病轻);若安静时悸动不安稍劳尤甚,全身情况较差为怔忡(病重)。
四、辨证用药
(一)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则发,劳则加重。
1、成药:(1)安神补心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属于肝肾精血不足。
()补肾益脑片——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腰腿酸软。
(3)甜梦胶囊——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属于脾肾两虚者。
、汤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朱砂、磁石。
3、服药期间,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二)心血不足: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
1、成药:(1)养血安神丸——头眩,心悸,失眠。
()柏子养心丸——失眠,心悸,乏力,便干。
(3)枣仁安神液——瘀滞的心悸,失眠。
(4)人参归脾丸——心悸怔忡,失眠,乏力,食少便秘。
、汤药:归脾汤加减。
3、服药期间,忌油腻,忌辛辣。
(三)阴虚火旺:心悸,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失眠,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1、成药:(1)朱砂安神丸——胸中烦热,心悸失眠。
()天王补心丹——心悸失眠,胸前汗出。
、汤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四)心阳不振: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舌淡苔白。
1、成药:(1)仙灵脾片——心悸,阳痿。
()刺五加片——体倦乏力,心悸失眠。
、汤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3、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五)水饮凌心:心悸眩晕,交睫晡睡或夜间则发作,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咳喘,不能平卧,交睫晡睡或夜间则发作,小便短少,苔白滑。
1、成药:香砂平胃丸——心悸,苔白滑。
、汤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3、配伍温阳利水药,低盐饮食。
(六)心血瘀阻:心悸,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
1、成药:(1)七叶神安片——心悸,胸痛。
()血府逐瘀颗粒——心悸失眠。
(3)稳心颗粒——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心悸,乏力,胸闷胸痛。
五、小结
病位在心、肝、脾为多。诱因以情志最多。治法有补益法、清热法、化痰法、重镇法、熄风法。
心血虚最多,其次为痰湿内停,再次为肝风内动。
胸痹
一、概念
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心及心脉,涉及肝、脾、肾。
3、病机:虚实。
三、诊断要点
闷痛最为常见。痛无定处,多属气滞;闷痛痰多,阴天易作,苔腻者为痰浊;隐痛为心气不足;刺痛为血瘀;疼痛如绞,寒凝心脉;灼热疼痛,火热所致。
四、辨证用药
(一)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
1、成药:(1)速效救心丸——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气虚血瘀之冠心病、心绞痛。
(3)通心络胶囊——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亦用于血瘀阻络型中风病。
(4)复方丹参滴丸——血瘀型胸中憋闷、心绞痛。
(5)丹参片——同上。
(6)冠脉宁片——胸部刺痛,头晕。
(7)乐脉颗粒——气滞血瘀,头痛、胸痛、胁痛。
(8)地奥心血康胶囊——预防治疗冠心病。
(9)冠心苏合胶囊——胸闷憋气甚者适宜。
(10)血塞通片(三七总皂甙)。
、汤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3、合理用药:配伍行气药。
按:水蛭宜研末吞服,不宜煎煮,因新鲜水蛭唾液腺中含水蛭素,过热或酸性环境下易变质。
(二)痰浊壅塞:胸闷如窒而痛,形体肥胖,脉沉滑。
1、成药:(1)山海丹胶囊——气虚血瘀痰阻之胸痹闷痛,心悸乏力。
()心痛口服液——虚、瘀、痰交阻证,胸闷气短,胸痛乏力。
、汤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3、合理用药:肢体困重、苔腻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
(三)阴寒凝滞: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1、成药:心宝丸——心动过缓、心绞痛。
、汤药: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四)心肾阴虚:胸闷痛,心悸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
1、成药:脉络片注射液——阴虚瘀热型胸痛。
、汤药:左归饮加减。
(五)气阴两虚:胸闷隐痛,遇劳则甚,舌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1、成药:(1)养心氏口服液。
()稳心颗粒(*参、*精、三七、琥珀、甘松)。
、汤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六)阳气虚衰:胸痛彻背,汗出,畏寒肢冷,面色、唇、甲苍白,脉沉迟无力。
1、成药:心脑康胶囊——心胸刺痛,怕冷,神疲。
、汤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证用药
第一节消化系统中西医生理病理学概念
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等。
防治原则:有规律的饮食。
第二节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辨证用药
胃痛
一、概念
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为胃痛,又称胃脘痛。胃脘部一般系指上、中、下三脘部位,或指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外感寒邪,过食生冷,过食肥甘,饮食不节,忧思恼怒,劳倦过度。
、病位:脾胃,其次肝胆。
3、病机:不通致痛(实证);失养致痛(虚证)。
三、诊断要点
1、部位:近心窝处。
、性质:暴作多实,渐起多虚;拒按属实,喜按属虚;胀痛属气滞,刺痛属瘀血,隐痛属虚;灼痛属热,冷痛属寒;喜凉属热,喜温属寒;得食痛减属虚,得食痛增属实。
四、辨证用药
(一)寒邪犯胃:疼痛暴作,温熨痛减。
1、成药:(1)良姜胃疡胶囊——胃脘凉痛兼胀痛,得温则减者。
()桂附建中丸——胃脘凉痛,得暖则减者。
(3)温胃舒颗粒——伴消化不良。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白砂糖5钱,生姜一片,热*酒一杯,白滚汤冲服。
荜澄茄1钱5分,炒。
3、汤药:理中丸。
(二)肝气犯胃:胀痛、攻撺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
1、成药:(1)胃苏冲剂——气滞胃胀。
()气滞胃痛冲剂。
胃苏冲剂
气滞胃痛冲剂
药性温燥
药性酸寒
理气力强
理气兼以活血
除胀功良
止痛效佳
脘腹走窜、胀痛者适宜
脘腹疼痛固定者适宜
病程短者适宜
病程长者适宜
(3)沉香舒气丸——胃胀痛、腹胀痛、病久者。
(4)沉香化气片——胃脘胀痛,兼纳差便溏。
(5)越鞠丸——脘腹胁胀痛。
、单方验方:
颜正华教授经验方:香苏饮,苏梗10g香附10g陈皮10g桔壳10g白芍1g*连5g吴茱萸1g白术10g旋覆花10g(包)炙甘草6g泛酸者加煅瓦楞子18g
3、合理用药:配伍健脾药。
4、汤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三)饮食停滞:胀满,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吐后痛减,苔厚腐,滑脉。
1、成药:(1)大山楂丸——食量过多导致食积胃胀者。
()加味保和丸——食积胃痛,兼气滞胀痛者。
(3)加味四消丸——食积胃痛,伴大便不爽者。
(4)沉香化滞丸——胃痛日久,尚无虚象者。
(5)枳实导滞丸——胃脘痞硬而痛,舌苔*腻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鸡内金一钱,瓦上炒枯存性,加砂糖少许调服,治胃中因有滞痛者甚效。
山楂30g水煎服,日一剂。
3、汤药:香苏散化裁。
(四)肝胃郁热:灼痛,痛势急迫,舌红苔*。
1、成药:(1)左金丸——胃脘灼热疼痛,兼泛酸者。
()胃痛宁片——胃脘热痛,疼痛显著者。
(3)三九胃泰胶囊——胃脘灼热疼痛,日久不愈者。
(4)速效救心丸(治疗胃痛)。
、汤药:化肝煎加减。
(五)阴虚胃痛:胃痛隐隐,舌红少津。
1、成药:(1)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虚、瘀、滞、积。
()摩罗丹——胃痛日久,见气阴两虚及瘀滞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一个乌梅,二个枣,七个杏仁,一外捣,量酒廿两者,送下之,不害心痛直到老。
3、汤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六)瘀血停滞: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舌质紫黯。
1、成药:元胡止痛颗粒——胃脘刺痛,伴睡眠欠佳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延胡索研末三钱。
3、汤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七)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暖喜按,舌质淡,脉细弱。
1、成药:(1)温胃舒胶囊。
()香砂养胃丸——胃脘隐痛,兼纳差胃胀者。
(3)理中丸——胃凉痛日久,兼腹泻腹痛者。
、汤药:*芪建中汤加减。
呕吐
一、概念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从口中吐出的病证。古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二、病因病机
1、病因: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而上,则发生呕吐。
、病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总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引起胃气上逆,都可发生呕吐。
三、诊断要点
呕吐性质:1、诊断虚实的要点。
、诊断寒热的要点。
3、诊断病因的要点。
四、辨证用药
(一)实证呕吐
1、外邪犯胃:突然呕吐,舌苔白腻。
(1)成药:1香苏调胃片——暑期感冒、呕吐、腹胀、腹泻、纳呆者。
藿香清胃片——暑期感冒兼呕吐食少者。
()备选药物:一加减正气散、杏仁化气丸。(美尼尔综合症每发作一次症状逐渐减轻,但听力进行性减退)
(3)汤药:藿香正气散。
、饮食停滞:呕吐酸臭,得食愈甚,吐后反畅,苔厚腐。
(1)成药:1婴儿素胶囊——小儿伤食吐泻,大便臭秽者。
大山楂丸——单纯伤食。
3复方鸡内金片——单纯伤食。
4枳实导滞丸——伤于酒食油腻之品之呕吐腹泻或便秘者。
()汤药:保和丸。
3、痰饮内停: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苔白腻。
(1)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幽门梗阻:制附子15g茯苓30g每日二服,三日吐减半,再三日不吐。不吐后六味地*汤加火麻仁、当归炼蜜为丸。
《验方新编》:半夏治妊娠呕吐。
(3)汤药:小半夏汤——兼心悸者。
吴茱萸汤——干呕,吐涎沫,头痛。
4、肝气犯胃: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脉弦。
(1)成药:1旋覆代赭丸——呕吐嗳气,心下痞硬者。
舒肝止痛丸——胃胀胁痛,恶心者。
()汤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
(二)虚证
1、脾胃虚寒: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或劳倦之后困倦乏力,眩晕作呕,或饥饿时呕恶,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
(1)成药:丁蔻理中丸——素体虚寒,又食生冷导致的呕吐。
()汤药:理中丸。
、胃阴不足: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时止,呈干呕状,舌红苔少。
(1)成药:1麦门冬颗粒(麦门冬为半夏的七倍)——干呕欲吐,兼咽喉不利者。
阴虚胃痛颗粒——干呕,兼饥不欲食者。
()汤药:麦门冬汤。
便秘
一、概念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而言。
二、病因病机
1、病因:素体阳盛,身体虚弱,过食辛辣,忧愁思虑过度。
、病机:热邪灼伤津液,阴虚大肠失润,气虚推动无力,气滞气机不行。
三、诊断要点
1、病位:大肠,其次胃、脾、肾。
、病性:干燥,燥热,津亏;大便不干燥者,或气滞,或气虚。
四、辨证用药
(一)实秘
1、热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舌红苔燥*。
(1)成药:1新清宁片(熟大*)——大便干结者。
一清胶囊——大便干结,兼胃中灼热,面赤者。
3当归龙荟丸——大便干结,兼急躁易怒者。
4复方芦荟胶囊——大便燥结,体质壮实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番泻叶5—10g冲水顿服。
《验方新编》:牵牛子研末,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有肾*性不能多服。
(3)汤药:麻子仁丸。
、气秘: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排而不爽,脉弦。
(1)成药:1搜风顺气丸(郁李仁散结)——便秘兼小便不利,周身瘙痒者。
麻仁润肠丸——便秘兼腹胀者。
3四磨汤口服液——大便不爽腹胀者。
4木香顺气丸——大便初硬后溏者。
()汤药:六磨汤。
(二)虚秘
1、气虚:大便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
(1)成药:1通便消痤胶囊——气虚便秘兼痤疮者。
便通胶囊——肾虚便秘兼腰痛腿软者。
3香砂六君子丸——便秘而大便并不干燥,排出艰难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白术60g生地30g升麻3g水煎服,日一剂。
(3)汤药:*芪汤。
、血虚:大便秘结,舌淡,脉细。
(1)成药:1五仁润肠丸——阴血不足之便秘者。
润肠丸——体虚便秘兼瘙痒者。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生白芍4—40g生甘草10—15g水煎服,—4剂后便软。
《验方新编》:蜂蜜30g食盐1g温开水00ml每晚睡前或早上服用。
《验方新编》:增液汤,玄参30g生地4g麦冬4g水煎服,日一剂。
玄参30g麦冬15g甘草3g桔梗9g胖大海5g泡水喝。
(3)汤药:《尊生》润肠丸。
3、阳虚:大便艰涩,排除困难,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1)成药:1苁蓉通口服液——便秘,排便努挣则腰痛者。
益气润肠膏——便秘,兼气虚乏力者。
3蜂蜡炸巴豆。
()汤药:济川煎加肉桂。
泄泻
一、概念
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势缓者称泄,势急者称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病机:(1)脾虚(泄泻之本,无不由乎脾胃);()湿盛(湿盛则濡泄)。
三、诊断要点
1、病位:脾、大肠。
、泄泻性质:
(1)辨寒热: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属于寒;大便色*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于热。
()辨虚实: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于实;病程较长,腹痛不甚,喜温喜按,多属于虚。
四、辨证用药
(一)感受外邪
1、感受寒湿或风寒: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苔白腻,脉濡缓。
(1)成药:1藿香正气水——吐泻腹痛,舌苔白腻。
复方草豆蔻酊——饮食生冷,腹痛腹泻者。
()单方验方:
止泻敷贴灵:五倍子、吴茱萸、苍术、肉桂、丁香。
(3)汤药:藿香正气散。
、外感湿热或暑湿: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褐而臭,肛门灼热,苔*腻。
(1)成药:1芩连片——湿热泻痢无表证者。
葛根芩连片——湿热泻痢兼表证者。
()单方验方:
葛根止泻茶治急性腹泻:葛根、*连各6g,生甘草3g,生茶少许。
(3)汤药:葛根芩连汤。
(二)食滞胃肠: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苔垢浊或厚腻。
1、成药:(1)保和丸——体实无积滞者。
()加味保和丸——食积泄泻兼腹胀者。
(3)健脾丸——体虚食积泄泻者。
、汤药:保和丸。
(三)肝气乘脾(肠易激综合症、慢性结肠炎):腹痛泄泻,泻后痛缓,脉弦。
1、成药:(1)加味逍遥丸——泄泻因情绪诱发者。
()越鞠丸——肝郁泄泻兼纳差者。
、单方验方:
乌梅丸治疗慢性结肠炎:乌梅15g、水ml。
3、汤药:痛泻要方。
(四)脾胃虚弱: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脉细弱。
1、成药:(1)固本益肠片——脾虚久泄兼腰痛,小便清长等肾阳虚者。
()资生丸——单纯脾虚久泄或泻水者。
(3)香砂和胃丸——脾虚泄泻兼气滞腹胀者。
(4)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虚泄泻,食少乏力者适宜。
、单方验方:
车前子炒至微*色,生山药,两药按1:4比例配药,研为细末。食盐0.5g,白糖10g,煮粥。
《验方新编》: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煎服,立止。此分水神方也。或车前子一味煎服,亦可。
3、汤药:参苓白术散。
(五)肾阳虚衰: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舌淡,脉沉细。
1、成药:(1)四神丸——肾阳虚之五更泻者。
()肠胃宁片——脾肾阳虚久泄兼纳差、乏力者。
(3)肉果四神丸——肾阳虚久泄兼腹痛者。
、汤药:四神丸。
五、其他治法
胁痛
一、概念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
二、病因病机
1、病因:情志,强力受伤,饮食失调。
、病机:气郁、瘀血、湿热蕴结。
三、诊断要点
1、病位:肝、胆,其次为脾、肾。
、病性:
(1)辨气血:胁胀痛者属气滞,刺痛者属瘀血;胁痛呈游走性属气滞,固定不移者属瘀血。
()辨虚实:胁痛隐隐者多属虚,胁痛剧烈者多属实。
四、辨证用药
(一)肝气郁结:胀痛、时作时止,因情志之变而增减,脉弦。
1、成药:(1)逍遥散——胁痛兼月经不调者。
()越鞠丸——胁痛兼消化不良者。
(3)开胸顺气丸——胁痛、腹胀兼便秘者。
(4)柴胡疏肝散——胁痛日久,固定不移,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者。
、备选药物:郁金、鸡内金、金铃子各10g,金钱草0g,马蹄金15g,日一剂,水煎服,治慢性胆囊炎。
3、汤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二)瘀血停着: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尤甚,胁肋下或见痞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1、成药:(1)元胡止痛片——胁痛兼腹痛、胃痛者。
()血府逐瘀颗粒——胁痛兼胸痛、失眠者。
(3)鳖甲煎丸——胁痛隐隐,胁下痞块,舌紫脉涩者。
、单方验方:
柴胡排石汤(刘渡舟经验方):柴胡、*芩、大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川楝子、延胡索、姜*、虎杖、茵陈、白芍、刘寄奴、鱼腥草,主治胆结石。
3、汤药:膈下逐瘀汤。
(三)肝胆湿热:胁痛,或胀痛或闷痛或灼痛,舌苔*腻,脉弦数。
1、成药:(1)龙胆泻肝丸——胁肋灼热疼痛者。
()护肝片——湿热胁痛,舌质*腻,肝功能不全者。
(3)乙肝宁颗粒——胁痛、乏力,舌质*腻。
(4)金钱草冲剂——也可用于肝胆结石。
、单方验方:
柴胡解*汤(刘渡轴经验方):柴胡15g*芩10g茵陈15g土茯苓1g凤尾草1g草河车1g炙甘草4g虎杖1g大金钱草15g垂盆草5g白花蛇舌草1g土鳖虫10g茜草10g主治乙型病*性肝炎活动期,证属湿热*邪内结者。
3、汤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四)肝阴不足:胁肋隐痛,其痛悠悠不休,舌红苔少,脉细弦而数。
1、成药:(1)归芍地*丸——胁痛隐隐兼腰膝酸软者。
()乙肝养阴活血冲剂——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腰膝酸软,胁痛,舌质红少苔。
、汤药:一贯煎。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的辩证用药
第一节泌尿系统疾病的概述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主司机体生成和排泄尿液功能,属内分泌器官。
临床表现:水肿、高血压、肾区疼痛、肾绞痛、尿路刺激。
诊断:作出病因诊断、部位诊断、病理诊断、功能诊断、综合征作初步诊断。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抑制免疫,对症处理,器官移植。
肾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主五液,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主骨、生髓。肾为“先天之本”,“肾多虚证,肾无实证”,无表证。
病因:多为禀赋不足,劳倦过度,房事不节。临床表现为阴虚、阳虚两大类。
肾虚:阴虚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两虚,阴阳两补。
肾阴虚者:滋阴为主,参以清泄相火。
肾阳虚者:温肾补火,佐以填精益髓。
癃闭
一、概念
小便不畅,点滴而下,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
二、病因病机
1、病因:湿热蕴积,肺热气壅。
、病机:脾气不升,肝郁气滞,下焦亏虚,尿路阻塞。
三、诊断要点
辨癃闭与淋证,均有小便困难。
淋证:排尿淋沥涩痛,尿量不减少。
癃闭:但见小便困难不通,尿量减少。
四、辨证用药
(一)湿热壅积: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舌质红,苔*腻。
1、成药:(1)八正合剂——热淋、石淋,尿频涩痛,淋沥不畅。
()癃清片——热淋,小便色赤。
(3)龙胆泻肝颗粒——胁痛口苦,尿赤涩痛。
、单方验方:
白菊花根捣烂,用生白酒冲和,取酒汁温而饮之,神效。
《验方新编》:蛄蝼烧灰,酒服,即通。
3、汤药:八正散加减。
4、案例:*柏、知母各一两,桂一钱为引。
(二)肺热壅盛: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呼吸急促。
1、成药:(1)防风通圣丸——小便不利而热,兼大便干者。
()鱼腥草片——咳嗽,尿道灼痛。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杏仁七粒,研细,以开水调服,立通。
妇人小便,卒不得出者:紫菀为末,井华水服三撮,即通。
3、汤药:清肺饮加减。
4、案例:(肺阴虚,金能生水)紫菀五钱、麦冬三钱、北五味子十粒,人参二钱。
(三)中气下陷: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
1、成药:(1)补中益气丸——小便不利,兼气短乏力、头晕者。
()香砂六君子丸——小便不利,兼腹胀者。
(3)尿*清冲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症早期,脾虚湿热。
、汤药:补中益气汤。
(四)肝郁气滞: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
1、成药:(1)加味逍遥散——肝气郁结,小便不利。
()疏肝和胃丸——小便不利,纳差者。
(3)四磨汤口服液——小便不利,腹胀便难者。
、汤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五)肾气不充: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
1、成药:(1)金匮肾气丸——小便不利,兼腰痛、肢冷者。
()普乐安片——尿后余沥或失禁。
(3)癃闭舒胶囊——肾虚、湿热。
、汤药:济生肾气丸。
(六)尿道阻塞:小便点滴而下,或时而通畅、时而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
1、成药:尿塞通片——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
、单方验方:
琥珀6g,研末冲服,每日两次,连服两日。
3、汤药:代抵挡丸。
淋证
一、概念
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为淋证。
二、病因病机
1、饮食失宜,湿热蕴结。石淋、血淋、膏淋。
、久病过劳,脾肾亏虚。劳淋、气淋、膏淋、血淋。
3、情绪失调,肝郁气滞。气淋。
4、病位:主要在肾、膀胱、小肠。
三、诊断要点
1、辨五淋: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溺如砂石,不得卒出。膏淋,溺如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者,小便难也。
、辨寒热:尿色赤者多火,白者寒热,*者多热。舌脉辨,遇热则作者多热,触寒而发者多寒。
3、辨脏腑:精浊,心肾;溺浊,膀胱、肝、脾。房事而作者病在肾,过劳而作者病在脾。
4、辨虚实:新病多实,久病多虚;过劳病作者多气虚,因酒色而作者多阴虚。
四、辨证用药
(一)石淋:尿中有时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刺痛窘迫。
1、成药:(1)复方石淋通片——尿中夹有砂石,尿中断。
()三金胶囊——小便频短,短少色*。
(3)分清止淋丸——尿时涩痛,尿液深赤,尿中带血。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核桃肉,煮粥多食,甚效。
玉米根叶煎水,时时饮之,亦效。
3、汤药:八正散加减。
(二)气淋:肝郁气滞,小便余沥,少腹满痛,脉沉弦。中气不足,少腹坠胀,尿有余沥,或尿无力,脉虚细无力。
1、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甘蔗上青草梢一两。
滑石六钱、甘草末一钱,水冲服,口服数次,三日即愈。
、汤药:实证沉香散加减;虚证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血淋:小便带血,伴疼痛者为血淋,无疼痛者为尿血。
1、成药:实证用二妙散;虚证用知柏地*丸。
、单方验方:
浮小麦加童便炒,研细末,以砂糖调服五钱,一服即效。
土牛膝治血淋最有效。
3、汤药:实证小蓟饮子加减;虚证用知柏地*丸加二至丸。
(四)膏淋:小便混浊如脂膏,伴疼痛者为膏淋,无痛者为白浊、尿浊。
1、成药:实证龙胆泻肝丸;虚证金匮肾气丸。
、汤药:实证萆薢分清饮加减;虚证膏淋汤。
(五)劳淋: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则发。
1、成药:金匮肾气丸。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牛膝一两、乳香一钱,酒煮温服,水煮亦可,血淋更效。
3、汤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痹证
一、概念
所谓痹证,即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
、感受热邪,或郁久化热。
三、病理变化
1、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
、病久便气血伤耗,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症候。
3、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
四、辨证用药
(一)治疗大法:早期以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为主。
(二)辨证用药:
1、行痹(风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1)成药:追风透骨丸(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汤药:防风汤加减。
、痛痹(寒痹):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固定不移,得热痛缓,遇寒痛增。
(1)成药:1小活络丸——肢体疼痛固定而剧烈者适宜。
风湿骨痛胶囊——腰脊疼痛、下肢痛甚者适宜。
3代温灸膏——腰背、四肢关节疼痛,脘腹疼痛。
4寒湿痹颗粒——肢体关节疼痛、疲倦。
()汤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湿痹):肢体关节胀痛,重着不移,静卧则痛甚,活动则痛缓。
(1)成药:大活络丸。
()汤药:薏苡仁汤加减。
(3)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新鲜白芷酒煮成膏,收贮瓷瓶,每日取膏二钱,陈酒送服,再取二、三钱涂于患处,至消乃止。
(4)案例:一妇苦腰痛,数年不愈,用白术大剂服(30g),不三日而好。
4、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
(1)成药:1痛风定胶囊——关节红肿疼痛,伴发热,降压血尿酸。
雷公藤片——类风湿性关节炎。
3二妙丸——足膝红肿热痛。
4四妙丸——足膝红肿疼痛、痿弱。
()汤药:加减木防己汤(治痹证祖方)。
5、久痹:
(1)痰瘀阻络:肢体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变形,甚着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
1成药:腰痛宁胶囊。
汤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肝肾亏虚:关节疼痛,反复发作,腰脊冷痛。
1成药:A.尪痹冲剂——久痹关节疼痛,僵硬畸形。
B.壮腰健肾丸——肾亏腰痛,风湿骨痛。
汤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五、护理
六、痹证的临床研究
(一)痹证多阴血不足,宜滋阴养血凉血为本。
姜春华教授(气血不足):生地*90g桂枝9g羌活9g川芎9g麻*9g独活9g防己9g桑枝30g
(二)痹证多湿——最多者湿也。
(三)痹证日久多痰瘀——败瘀痰凝,混处经络,盖有诸矣。
(四)痹证的合理用药:
1、分部位用药。
上肢常用药:桑枝、片姜*、威灵仙、防风。桑枝用量宜重。
下肢常用药:木瓜、牛膝、防己、独活、*柏、薏苡仁。
腰部常用药:川续断、桑寄生、杜仲、狗脊。
颈部常用药:葛根、羌活、桂枝、威灵仙、透骨草。
肩部常用药:桑枝、羌活、威灵仙、透骨草、桂枝。
膝关节常用药:怀牛膝、伸筋草。
、注意特殊配伍。
3、重视益气健脾补血药的应用。
4、善用藤类和虫类药祛风湿。
5、辨证用药。
消渴
一、概念
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三多一少)
二、消渴的历史沿革
1、病名溯始《内经》,方药滥觞《金匮》。
、晋唐之后,对本病又标新解。
3、金元渐定之消分治之局。
4、明代以后,继有发展,渐臻全面。
三、消渴的病因
恣啖肥甘酒醴,五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火燥。
四、消渴的病机
1、脏腑病机:上焦火刑肺金,中焦胃受火烁、虚热内元,下焦肾亏虚耗、水火失调。
、标本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肾虚之中,阴虚为常,火衰为变。
3、三消轻重:上消轻,中消重,下消尤重。
4、消渴传变:上消不解传中下,中消不解传上下,下消不解伤气阴。
五、消渴的类证鉴别
病名
病机
渴情
兼证
阳明经证
热邪充斥全身
烦渴引饮
大热大汗,小便少
痰饮
津停而不上潮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小便不利
消渴
阴亏燥热
但渴不烦,随饮随溲,恣饮不止
小便频多
六、辨证用药
(一)上消:大渴引饮,尿频量多,形瘦。
1、成药:(1)消渴丸——消渴、乏力、血糖高者。
()玉泉丸——口渴多饮,体倦乏力。
、单方验方:
蚕茧壳七个(丝锦亦可),煎汤当茶饮之,神效。缫丝水,饮一二碗,更佳。
3、汤药:消渴方(天花粉、*连、生地、藕汁、乳汁)。轻度糖尿病用*连素即可,每天三次,每次三片。
4、变证治疗:渴饥,白虎加人参汤。
(二)中消:多食易饥,大便秘结,口渴引饮。
1、成药:(1)降糖舒胶囊——乏力,口渴,烦躁。(生石膏、知母、生地、熟地、玄参、葛根、天花粉、枸杞子、*精、麦冬、五味子、人参、*芪、山药、芡实、牡蛎、刺五加、丹参、荔枝核、益智仁、乌药、枳壳)
()糖脉康颗粒——乏力,消渴,自汗、盗汗。
(3)金芪降糖片——气虚内热,多食而乏力,口渴。
、汤药:白虎汤或玉女煎加栀子、*连。
(三)下消:口干舌燥,尿量频多,饮一溲一。
1、成药:(1)六味地*丸。
()金匮肾气丸。
(3)麦味地*丸。
(4)愈三消胶囊——口渴喜饮,疲倦乏力,腰膝痿软。
3、汤药:六味地*汤或金匮肾气汤加减。
(四)消渴兼证:作渴,心脉洪大而实,尺脉大而虚,后发疽难疗。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必传中满鼓胀。
白内障、雀目、耳聋——杞菊地*丸或羊肝。
疮疡,初期五味消*饮,病久气阴两虚,*芪六一汤加减。
(五)消渴重危证:
1、虚阳浮越,生脉散;阴阳将脱,生脉散合参附汤。
、单方验方:
吕仁和教授:次以上:*芪、丹参、茯苓。
50-次:山药、山茱萸、当归、生地、大*、泽泻、川芎、益母草。
七、糖尿病的诊断
餐后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77mmol/L。
中风
一、概念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眼歪斜为主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
1、情志所伤:暴怒伤肝为多见,忧思悲恐,情绪紧张。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醉酒,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倦过度:操劳、房劳。
4、气候变化:入冬、早春。
5、积损正衰:高年之体,大病久病之后。
三、病机
1、发病:多呈急性发病,变化迅速,渐进性加重,诱发先兆症状。
、病位:脑髓、脉络。
3、病性:本虚标实,以气虚较多见。
四、诊断
(一)中风诊断:
1、主证:神志恍惚,不语,偏身麻木。
、诱因先兆: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
3、具两个以上主证,结合年龄、诱因、先兆症状即可确定诊断。
(二)病类诊断:
1、中络。
、中经。
3、中腑。
4、中脏:临床多按神志昏蒙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症候。
(三)分期级别:
1、分期:(1)急性期:发病后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周或一个月——半年。
(3)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分级:轻度,中经络;中度,中腑;重度,中脏。
五、辨证要点
(一)辨中经络与中脏腑:
1、中经络: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出现半身不遂。
、中脏腑: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并常遗留半身不遂。
(二)中脏腑的闭证与脱证辨别,中风闭证与脱证均有神志障碍,但其区别为:
1、闭证见突然昏仆不醒,伴牙关紧闭,两拳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等,属实证。
、脱证见突然昏迷不醒,伴目闭口开,鼻息低微,手撒遗尿等,属虚证。
六、辨证用药
(一)中经络:
1、邪中于络:外受风邪,突然口眼歪斜;或平素常有头晕,突然偏身麻木、肌肤不仁。
(1)成药:大活络丸——瘫痪,周身乏力。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二妙散,治一切风湿、瘫痪、筋骨疼痛,无不神效。
(3)汤药:大秦艽汤加减。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突然手足沉重、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舌强难语,舌红苔薄*,脉弦细数。
(1)成药:1左归丸——中风,腰膝酸软,目暗耳鸣。
天麻钩藤颗粒——高血压、头痛、眼花,肢体震颤。
()汤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3、风痰上扰,痰热腑实: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涎壅盛,大便秘结,舌红苔*厚腻。
(1)成药:1眩晕宁冲剂——痰湿,头昏头晕,腰痛。
搜风顺气丸——中风便秘,小便不利者。
()汤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二)中脏腑:
1、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强痉,二便不通。
(1)阳闭:见闭证主证,并有身热、躁动不安,脉弦滑有力。
1成药:安宫牛*丸。
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生石膏一两,辰砂五分,各研末和匀,每服三钱,用生蜂蜜调下,立效。
()阴闭:见闭证主证,并有面白唇暗,静卧不躁,四肢不温,脉沉滑或缓。
1成药:苏合香丸。
、脱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开口合,呼吸微弱,四肢失用,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1)成药:生脉饮。
()汤药:独参汤或参附汤或生脉饮等。
3、后遗症:
(1)半身不遂:
1气虚血瘀,络脉瘀阻:肢体无力,偏枯不用,纳少便溏,脉重按无力。
A.成药:a.消栓通络片——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兼手足发凉,胸闷痛者。
b.消栓再造丸——后遗症期语言障碍者。
c.中风回春片——肢体功能障碍、舌紫者。
d.脑血康片——中风急性期和后遗症均适宜。
B.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仙灵脾一斤,浸酒。
C.汤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阴虚阳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患肢强痉僵硬拘挛,颜面潮红,舌红苔*,脉弦有力。
A.成药:a.心脑舒通胶囊——脑血栓伴有心肌供血不足者。
b.通塞脉片——脱疽症,脑血栓及后遗症,兼有虚象、热象者。
c.血塞通片——中风气滞血瘀,情绪低落。
d.偏瘫复原丸——年老体弱中风,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聋,虚象显著者。
B.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风瘫,冯了性药酒。
C.汤药: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3语言不利:舌强语謇,肢体活动不利,头晕,肢体麻木,苔腻,脉弦滑。
A.成药:利脑心胶囊。
B.单方验方:
《济世神验良方》:中风失音,白僵蚕七枚为末,用酒调服,立效。
C.汤药:解语丹加减。
4肾精亏虚:音谙失语,腰膝酸软无力,舌瘦小。
A.成药:六味地*丸、金匮肾气丸。
B.汤药:地*饮子加减。
()口眼歪斜:
1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中风口眼歪斜,活鳝鱼一条捣烂,左斜敷右,右斜敷左,嘴正即将鳝鱼血洗净。
眩晕
一、概念
视物皆动谓之眩,视物皆转谓之晕。
二、病因病机
1、风主动——风。
、火热主动——火。
3、气血亏虚,头目失养——虚。
4、痰蒙清阳——痰。
5、瘀阻清窍——瘀。
三、辨证要点
1、虚证眩晕,多头脑空虚,头重脚轻。
、实证眩晕,多头脑昏蒙,胀痛。
四、辨证用药
(一)肝阳上亢:眩晕如同踩棉花感,且伴头胀,恼怒则加剧。
1、成药:(1)牛*降压丸——头晕目眩,头重脚轻,痛久者。
()复方罗布麻冲剂——目眩,视力模糊显著,病程短者。
(3)脑立清胶囊——眩晕,耳鸣,口苦者。
(4)天麻钩藤颗粒——头晕目眩,震颤,腰酸。
(5)双鼎抑眩宁——头晕目眩,兼烦躁眠差,舌苔*腻。
、汤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二)风邪上扰:眩晕,病程短,有外感病史。
1、成药:(1)*连上清片——上焦风热之头晕脑胀,头痛,咽喉肿痛。
()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头晕,咳嗽。
、汤药:川芎茶调散。
(三)气血亏虚:眩晕,头脑有空虚感,劳倦则发作或加重,病程长。
1、成药:(1)补中益气丸——中气下陷,头晕乏力,动则尤甚。
()参苓白术散——头晕日久,乏力腹泻。
(3)十全大补丸——大病后头晕,或头晕兼见身体虚弱。
、汤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四)肾精不足:头晕而空,思虑则甚,病程长。
1、成药:(1)六味地*丸——头晕,兼见腰膝腿软,房事后或遗精后尤甚者。
()杞菊地*丸——头晕,兼见羞明畏光,腰膝酸软者。
(3)金匮肾气丸——头晕,兼见腰酸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
、汤药:左归丸加减。
(五)痰浊中阻:头眩,头重如蒙。
1、成药:眩晕宁冲剂——头昏头晕,兼呕恶,腰酸者。
、汤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六)瘀血阻窍:眩晕时作,反复不愈,舌紫或有瘀点。
1、成药:(1)利脑心胶囊——头晕头痛,兼失眠健忘。
()脑血康片——肢体麻木,头晕目眩。
、汤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中医课程报名预订中
1:《中医针灸系统》临床班:《中医正骨整脊》高级班3:《中医经络推拿》就业班4:《中医小儿推拿》临床班5:《中医催乳全科》实战班6:《产后盆骨恢复》创业班7:《中医金牌月嫂》就业班8:《中医滋补膏》方制作班9:《中医膏药贴》制作班10:《热敷,丸,丹,散》制作班11:中药学(全球游学采药)班1:国医法师.韦贵康《正骨整脊传承》班13:国医大师.石学敏《针灸疾病治疗》班14:广州中医药大学肖鑫和《中医诊断》班15:确有专长医师辅导班16:师承跟诊班17:《全日制学历》大专.中专学历报读可以参加国家统一《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上课校区:1:桂林歧*中医职业培训学校:广州白云杏林职业培训学校3:深圳杏林职业培训学校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广州白云区杏林职业培训学校
桂林岐*中医职业培训学校
辛杏林学院官方账号
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中医学习、中医考证、中医就业全方位支持
师必修课程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