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排汗除湿勿过量
夏季炎热,人体阳气走于肌表,毛孔舒张,本就容易出汗,常常表现为动则易汗,这是人体汗出泄热,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过程。小满时节湿热气候明显,适当出汗确实有降低体温、排出湿气的作用,故适量运动排汗有清热除湿的效果。但出汗除湿应有度,一旦汗出过度反而容易损伤身体。如运动时出汗太多,身体会感觉疲劳、乏力,甚至气短、接不上气,这是气随汗泄过多,耗损了人体元气,气息虚弱的表现。如果汗出不止,继续泄汗,就会出现气随汗脱,人体津液大量脱失,血容量下降,会进一步发展为休克、晕厥等急危病症。所以,夏季运动需要把握好尺度,不宜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锻炼,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不宜出汗过多,不能片面追求多出汗、多除湿的运动效果,应以运动后身体不感明显疲乏、气短为度。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等身体不适,要马上停止运动,以免发生意外。运动出汗后还应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出汗较多时可喝适量淡盐水以纠正身体钠盐的丢失。另外,运动后汗出湿衣要及时擦干身体,换上干爽衣服,以免出入空调场所或吹风纳凉时着凉感冒。●食:清热利湿助运化
小满时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之气较重,人们常感疲倦易困、食欲欠佳,特别是饮冷喝冰后胃肠消化功能更差,容易出现便溏便稀,甚至腹痛腹泻症状。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此时湿热之气突出,湿热困脾,还可见口苦口干,舌苔*腻,小便*赤等症状。因此,小满时节饮食调理应以清热利湿,助脾运化为基本原则,可吃冬瓜、薏仁、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清热利湿,淮山、芡实、茯苓、莲子等食材以助脾运化。天气炎热时还可吃西瓜、海带、绿豆等食物以消暑降温。但需要提醒的是,西瓜、海带、绿豆均为较寒之物,不宜晨起空腹进食,以免食物寒凉伤及脾胃,损伤人体阳气,引发胃寒腹痛症状。对于一些体质虚寒或胃寒的朋友在湿热天气烹制消暑降温,清热利湿汤水时,可适当放入生姜、陈皮等温性食材,以减轻汤水寒凉之性。如冬瓜、薏仁煲汤时加入3片生姜,海带、绿豆煮汤时加入1块陈皮等。另外,对于部分凉性食材经炒制后也可减轻其寒凉之性,如薏仁、扁豆用锅干炒至微*后再作煲汤之用。●防:勤洗换衣防肤病
小满时节湿热较重,出汗较多,皮肤潮湿,蚊子、螨虫及细菌等蚊虫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湿疹、体癣、疮疖等各类皮肤病。中医认为,小满时节此类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湿热之邪与风相搏,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是胃肠有积热,内不得疏泻,外不得透达,邪气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致病。因此,勤洗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少吃辛辣、燥热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上述皮肤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尽量穿着透气性好、吸汗较佳的衣服鞋袜,才能避免湿气郁积。全棉材质的袜子、衣服最好,且不易引起皮肤敏感。衣物鞋袜要常换常晒,家中床单被褥、沙发外套等也要经常换洗。一旦出现湿疹、体癣等瘙痒性皮肤病,可使用祛风、除湿、止痒的中药外搽,未确定诊断前慎用激素类药膏外涂,医院就诊。如已患上皮肤病,则不要吃刺激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粤食●荷叶山楂茶材料:干荷叶5克,干山楂5克,陈皮3克。制法:将3味放茶缸内,沸水冲泡15分钟,加糖适量调味,代茶饮。功效:清热化浊,理气开胃。适合湿热内阻,食欲欠佳之人饮用。●薏仁绿豆粥材料:薏仁克,绿豆克,白米克。制法:薏仁、绿豆洗净分别浸泡1小时,白米淘洗干净,在煲中加水ml,先煮绿豆至裂开,然后加入薏仁、白米,适时搅拌,煮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功效:健脾利湿,清热解*。适合湿热内阻,外发疮*之人食用。●木棉赤豆脊骨汤材料:干木棉花60克,赤小豆50克,陈皮10克,蜜枣3枚,生姜3片,猪脊骨克。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功效:清热利湿解*。适合湿热内盛,皮肤疮痒之人食用。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觉得有用,别忘点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