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本地部分存疑中药及名称辨析
TUhjnbcbe - 2020/12/24 14:38:00

一种植物往往有很多名字,常见的有植物名、中药名、民间地方名,不同版本著作名,名字较多,学习起来困难,交流也不便,这些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克服。但是在民间常常有中药名字混乱的情况出现,这个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判断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以便我们去伪存真,继承和发展。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家都认可这种植物的功效与某中药功效相近,本该冠以“土”“山”以区别正品,但在传播过程中把“土”字丢掉了,这种情况最多见;二是某一植物有某种中药的功效,替代的植物,口口相传,最后错误地认为就是某种中药;三是“历史的沿袭”的原因,也就是当地历史上中医传播,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种不一定是错误,也许还有独特的疗效,只是与一些统编权威书籍有出入。四是混淆了植物品种,这种最易出现伪品。

下面把我了解的一些我县甚至是我市的一些常见“混乱”名字罗列如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困惑。

一、香加皮与五加皮:二者均为《药典》中药;仅名字混乱。我县香加皮很多,没有五加皮。但是很多民间老中医把香加皮直接叫五加皮,这个现象似乎不止我县,其他县也是这种情况,是因香加皮在北方很多地方叫“北五加”。看看《中国植物志.杠柳》中的名称介绍:“杠柳(华北)北五加皮(北方通称);羊奶子(东北);山五加皮、羊角条(河南);羊奶条、羊角叶(河北、河南);臭加皮、香加皮、狭叶萝藦(四川);羊角桃(河南、山西);羊角梢、立柳、阴柳、钻墙柳、狗奶子、桃不桃柳不柳(江苏)”。为什么这么多人直接叫它“五加皮”了。香加皮(夹竹桃科杠柳)与五加皮(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不是一个科植物。

上三张为杠柳,根皮为中药香加皮

上二张为《中国植物志》细柱五加图片。果叶都与杠柳不同。

香加皮有*,五加皮无*;香加皮无补肝肾作用,主要是利水消肿,祛风湿。五加皮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兼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作用。

尽管历史上老中医直接把香加皮叫五加皮,但是今天我们应该明白它们不同,不要混淆为好。有人要泡服五加皮酒,总不能介绍为香加皮吧?

二、委陵菜与翻白草:二者都是《药典》中药。都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普查的时候很多老中医指认的翻白草其实是委陵菜,民间认为委陵菜是翻白草的人更多,更有人认为它可以治疗糖尿病而在服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万荣县所谓的翻白草,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委陵菜。

在《药典》上翻白草:“甘、微苦,平。归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止痢,止血。”《药典》委陵菜“苦,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凉血止痢。”功效基本一致,植物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丁是丁卯是卯,我们要知道它们是二种不同的中药。

翻白草根粗壮,下部常肥厚呈纺锤形。委陵菜根粗壮,圆柱形,稍木质化。

上五张图片为我县野生委陵菜。根为圆柱形。

上三张《中国植物图片库》翻白草图片。根常为肥厚纺锤形。

它们均出自《救荒本草》,大家知道《救荒本草》侧重是食用功能。用它填饱肚子,减少主食摄入量,对糖尿病会有帮助,所以用它辅助治疗糖尿病吃比泡茶喝好。

三、圆叶锦葵(土*芪)与*芪(*耆):圆叶锦葵根认为是*芪在运城市有广泛群众基础,很多中医和群众都这样认为,几十年前我还没有毕业,就听人说采“*芪”,其实采的就是它。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圆叶锦葵根药用《药典》并没有收录。所以代*芪使用即为伪品!

圆叶锦葵是锦葵科植物,别名有野锦葵、金爬齿(山东),托盘果(江苏),烧饼花(甘肃)。我们这里也有自己的植物名,我不会写。

上图是运城市很多人认为是*芪的植物,其实它是园叶锦葵。切片估计与*芪也很像。万荣县很多,分布各个乡镇村庄。

上图才是真正的*芪。万荣县少见。

圆叶锦葵根药用我没有找到确切的出处,在《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在些现代书籍中有记载,估计也是收集整理民间用法记录的,功效与*芪大同小异,但是绝非《药典》正品。

*芪是为豆科植物蒙古*耆(芪)或膜荚*耆(芪)的干燥根。植物区别很明显。

土*芪还有很多种,如锦葵科的棉花根等。

四、鹅绒藤根与白鲜皮。我们这里鹅绒藤已经成灾,但是没有发现白鲜皮。前几年有人采挖鹅绒藤根皮做白鲜皮出售。

鹅绒藤是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白鲜是芸香科白鲜属植物;一个缠绕草本,一个直立草本,植物形态区别很大。

鹅绒藤,看成熟的种子,就知道它为什么成灾了。

白鲜,直立草本。

白鲜皮是《药典》中药: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用于湿热疮*,*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疸尿赤。鹅绒藤在民间也药用,《中国植物志》:“全株可作驱风剂”我县民间就有人用它治疗腰腿关节疼痛。白色乳汁外用治疗“寻常性疣”。

五、山银柴胡(长蕊石头花)与银柴胡:很长时间我都认为万荣县有野生“银柴胡”;因为我的知识来自群众和民间中医,直到后来我认识了真正的银柴胡。原来我认识的这种植物叫长蕊石头花,最早药用还是出自我们山西,见于年出版的《山西中草药》,中药名为“山银柴胡”;《山西中草药》的编著肯定也不是空穴来风,估计也来自山西民间,也就是说长蕊石头花根做银柴胡使用在山西有很长的历史。只是书的编著者为了与正品银柴胡区别,命名为“山银柴胡”。

长蕊石头花是石竹科石头花属;银柴胡是石竹科繁缕属;在电子版《中国植物志.银柴胡》篇中银柴胡图片就有二种植物的图片,其中就有长蕊石头花图片(如下图),说明长蕊石头花与银柴胡混淆不仅仅是在山西。但是在《中国植物图像库.银柴胡》篇就没有这种错误出现。

上二张图片:万荣野生长蕊石头花。

这张显然也是长蕊石头花。

万荣县种植(河滩)银柴胡。

根据《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书记载,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植物是“山银柴胡”;大多都是石竹科植物。

六、大火草根与白头翁:这二种的鉴别我以前发过,也有对比的图片。在没有花和种子的情况下,叶长的像,很容易误认,但是当你认真观察几次后,其实它们区别还是蛮大的,不用记多少“理论上的特征”,一眼基本可以看出。它们最难分辨时间是春季和夏初。

大火草花,7月20日照片

大火草子,11月6日照片

白头翁花,4月2日照片

白头翁,5月3日照片,种子已经快脱落了。

白头翁与大火草。

这二种在民间混淆的很多。有兴趣看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地部分存疑中药及名称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