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丸处方来源于中国宋代国家药典标准一样的著作《*和本草》,江西民济药业有限公司继承中国中医传统精髓,历经十数年工艺研究,采用现代中药醇提+水提+浓缩技术,遵循国家新版《药典标准》,将其制成现代中药丸剂,用于治疗痹症、风疹湿疮等,现将新品投放上市,希望能为合作者开拓市场排忧解难,也希望能给广大民众健康带来福音。
豨莶丸成分与性状:
为豨莶草制成的黑色蜜丸,气微,味甜。
豨莶丸功能与主治:
清热祛湿,散风止痛。用于风湿热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关节疼痛。亦用于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功能主治备注解释:
1、痹病:由风湿热邪或风湿寒邪阻络所致,临床可分为外痹和内痹。
1)外痹:主要包括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风湿热阻络所致者,重点指痛风或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
2)内痹: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
2、风疹:相当于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症等。
3、湿疮:相当于皮肤湿疹或皮炎等。
豨莶丸现代药理作用:
1、抗炎镇痛作用:豨莶草提取物能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释放,减轻炎症反应,进而保护关节。豨莶草水煎液,能明显减轻关节炎肿胀,改善炎症病理组织,减少疼痛扭体次数,提示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资料来源于《河南中医》年7月第38卷第7期)。
2、抑制尿酸生成:豨莶草提取物能抑制机体内*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可以抑制体内尿酸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和抗炎活性,能修复尿酸所致炎症引发的氧化损伤,有效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展(资料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年10月第10期)。
3、保护心脑血管:豨莶草提取物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凝血,可改善心脑供血,修复心脑血管损伤(资料来源于《河南中医》年7月第38卷第7期)。
4、保护肝肾作用:豨莶草提取物可降低由柔比星引起的肝肾血清指标的水平,提示它对肝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和保护作用(资料来源于《河南中医》年7月第38卷第7期)。
5、控制血糖作用:豨莶草提取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可保护胰岛素的分泌释放,控制血糖升高(资料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年2月第32卷第2期)。
药理作用备注解释一:
现代医学病理学证明,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尿酸血症得不到控制,则致使尿酸盐结晶沉积,行成一系列并发症:
1)造成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或者形成痛风石,致使关节畸形。
2)导致肾结石和慢性间质性肾炎,严重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3)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和脑中风发病风险。
4)可破坏胰腺β细胞功能而诱发糖尿病。
而以上五大药理作用即可为豨莶丸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说明它对专门用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脑中风等将具有显著效果。
6、抗过敏止痒作用:豨莶草提取物对组胺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全身免疫反应也有很强的抑制效果。能通过抑制B细胞中IgE的形成而产生抗过敏活性。豨莶草提取物能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并能提高豚鼠组胺致痒阈(资料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年2月第32卷第2期)。
7、促进创口愈合:豨莶草提取物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非常明显,对皮肤损伤具有显著修复功能(资料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年2月第32卷第2期)。
8、抗菌抑菌作用:豨莶草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很敏感,对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资料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年2月第32卷第2期)。
药理作用备注解释二:
风疹(相当于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症)和湿疮(相当于湿疹或皮炎),中医理论归属于风湿热邪所致,而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则属于过敏或不明原因所致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会出现皮肤瘙痒、损伤、炎性渗出或继发细菌感染。
以上三大药理作用研究成果则为豨莶丸治疗风疹湿疮提供了非常明确的理论依据。
豨莶丸临床应用:
1、外痹症治疗:
包括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见肢体麻木,腰膝无力,筋骨无力,关节疼痛者。
1)尿酸增高:口服豨莶丸,每次1丸,每天2-3次。每6盒一个疗程。
2)关节疼痛:口服豨莶丸,每6盒一个疗程,严重者可连续服用2个疗程。
2、内痹症治疗:
包括高血压或轻症中风等患者,症见手足麻木,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用法用量相同于外痹症治疗。
3、皮肤病治疗:
包括湿疹,皮炎,皮癣,过敏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疮痈肿疖等,在使用相关外用药同时,口服豨莶丸,每次1丸,每天2-3次。建议急性者每3盒一个疗程,慢病者每6盒一个疗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