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豆科植物云实,攀缘灌木,在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枝、叶轴和花序均覆盖着柔毛和长着直钩状或倒钩状刺。
别名很多,根据其带刺儿,攀缘,以及开*花的特征,有老虎刺尖,杉刺,倒挂刺,阎王刺,爬墙刺,倒搭刺,*花刺等称呼。这些刺儿多到雀儿都不敢踏,所以是云实满山无鸟雀。
其树皮暗红色。二回羽状复叶。
花果期4-10月。总状花序在树枝的最上层生出,有15-30厘米那么长,密集开着许多圆形或倒卵形,带红色花柱与花药的小*花,盛开时反卷过来,娇羞迷人。
花序那么长却能向上直立,主要靠的是约有4厘米长的花梗支撑。
荚果长圆状舌形,脆革质,栗褐色,无毛,沿腹缝线膨胀成狭翅,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露出椭圆状,棕色的种子6-9颗。汁液非常粘,有人甚至拿它当胶水使用。
果子和根或根皮是入药部位。
果子名为云实子。云实之名来源,一为传说中凤凰的食物——仙果。二为生在山上云雾缭绕之处的果子,对应水声沿涧有笙簧之意境。
其性辛温,有小*。治慢性支气管炎效佳:
云实子30g,水煎。每日2次分服。或研成粗粉,水煎3汁,浓缩成稠膏状,加入适量赋形剂,制成冲剂,连服10-20天。《浙江药用植物志》)
根或根皮常被药典以牛王茨根、阎王刺根等称呼。
性味苦辛平。工作于肺肾经。
祛风除湿,解*消肿。
用于感冒发烧,咳嗽,咽喉肿痛,牙痛,风湿痹痛,肝炎,痢疾,淋证,痈疽肿*,皮肤瘙痒,*蛇咬伤等。
选方:
1、治感冒引起发烧、头痛、身痛:云实根15g,积雪草30g,荆芥10g,千里光18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版)
云实根祛风除湿。
积雪草性味苦辛寒,清热利湿、解*消肿。
荆芥性味辛,微温。感冒,头痛,风疹等都可用。
千里光性味苦寒,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等都可用。
四药除感冒及表里风邪湿气,清热通络解*,共治病症。
2、治着凉受寒引起头痛,肢体筋骨作痛:云实根30g,或加火葱头数枚,酒煨服。(《重庆草药》)
3、治腰痛:云实根60g,杜仲30g,猪瘦肉g,*酒g,水炖,服汤食肉。(《江西草药》)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与云实根共治腰痛。
4、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云实根30g,大血藤30g。泡酒服。(《四川中药志》年)
大血藤通经活络、散瘀痛、理气行血。
5、治风湿瘫痪:
追风伞根、藤五加、大风藤、阎王刺、姨妈菜各60g。
煎水服,每日1服;煎水服3次后,再煎水洗,连续使用。《贵阳民间药草》
本方追风伞根性味辛温,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祛寒补虚,可助风湿麻木、风湿瘫痪等症好转。
藤五加性味辛,微苦温,有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之效。
大风藤苦辛寒,驱风止痛,利水消肿。
阎王刺祛风解*除湿。
姨妈菜是指前胡,性味苦辛,微寒,可疏散风热,祛风湿、止痛。
五味药全属辛味,走窜之性强,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共治风湿瘫痪之症。
6、治冷骨风:阎王刺根、透骨香各9g,木姜子根15g,泡酒服。(《贵州草药》)
冷骨风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风寒湿等邪气侵袭导致。表现为双手、双腕、双肩、双膝等全身多关节疼痛不适,有的还伴有腰背部疼痛,怕风怕冷,受风寒以后疼痛症状可会加重;有的还伴有关节的僵硬不适,肿胀以及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等。
透骨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
木姜子根辛温。温中理气,散寒止痛。
二味与祛风除湿的阎王刺根共治病症。
7、治阴疮、鱼口便*:云实根皮(鲜)适量,白酒少许;捣烂外敷,每日换药两次。(《江西草药》)
阴疮是指女性外阴部结块红肿,或溃烂成疮,*水淋沥,局部肿痛,甚则溃疡如虫蚀者。多见于西医的外阴溃疡、前庭大腺脓肿。
鱼口便*为生于阴部大腿根缝处(腹股沟)的结肿疮*,未破溃之时叫便*,既溃之后称鱼口,或左或右。与西医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相合。
以上,便是云实的药用选方啦!在诗人眼里,云实有水声如笙簧的环境,却与鸟雀无缘。在医家眼里,云实
三月、四月采苗,十月采实,过时即枯落也。
若你见过云实或是用其煎过汤熬过药,又会对它有什么评价?欢迎来聊喔!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