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我是出生于六十年代的的人,小时候,生活很艰苦,有吃有穿是我们的企盼,电灯、电话是我们的梦想。有儿歌为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犁子洋耙”;“车水呀,救秧啊,白米干饭泡汤呀”;“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妈要买纂叉子,老头要买独龙帽”;“麻窝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我们的企盼很快到来了,那一年,村里用上了电,有了电灯。电灯真亮啊,光照的很远,夜里回家的时候,很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灯光。虽然挂在廊下的电灯泡也是摇曳的,但那摇曳的光亮就是我们的希望之光,让人于暗夜里看到了光明,心境特别开阔。不像那煤油灯,豆大的火苗,只能照屁股大一片,风一吹就灭。
村部装了手摇电话机。村干部经常打电话,首先拿起话筒,然后使劲摇那个摇把,摇一会把话筒放在耳边,大声喊:“喂、喂喂,给我接公社,接公社。”我和小伙伴远远地看着,感到很奇怪,一根电线能把话传过去?
于是,我们有了新玩法安装“电话”。用泥巴做成话筒,用红薯藤做电线,拿起话筒,像村干部一样“喂,喂喂,接公社,接公社。”为了玩的过瘾,就要接上电线。于是一个孩子拿着话筒放在耳边,另一个孩子把长长的红薯藤往电线上扔,瞬间一道火花,那个拿话筒的孩子疼的哇哇大哭,手捂耳朵往家里跑。
这件事传到了村里,引起村干部的重视,开了广播会,说那是高压线,能打死人,要各家看管好自家孩子,否则打死了孩子自认倒霉。
我怎么也想不通,就是两根铁丝架在水泥杆子上,没有任何动静,竟然能打死人?是谁在背后掌握着那两根铁丝?
但是,接上红薯藤发出火花是我亲眼目睹。电光石火着实有些吓人,想想都后怕。
从那以后,我见到电线杆都绕着走,从电线下面过都飞快的跑过去。几乎得了“恐电症”。
后来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有了家用电器。我也懂得了电线打死人的道理,但是对于家中的插座、电线接头等还是小心翼翼。家中线路、电盒、闸刀等仍然不敢修理。正如古语有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也许是强烈的刺激会深深印在人的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也许是无知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有时候可能是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