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季节性或昼夜的温度变化,长期的热胀冷缩交替会使岩石不均一缩胀而逐渐破碎;岩石裂隙中水分遇冷结冰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也会使岩石崩解。物理风化只引起岩石在形态和体积大小的变化,但不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分解的过程。例如,岩石中含铁的矿物受到水和空气作用,氧化成红褐色的氧化铁;某些矿物吸收水分后发生化学反应,体积膨胀。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积膨胀,促使岩石分解。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对岩石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
例1.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风化破坏作用。右图示意参与对岩石的机械风化的因素,按作用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生物—水—温度
B.水—生物—温度
C.温度—生物—水
D.温度—水—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