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专门有一篇建议老师们对中招题加上一问。今天果然就看到了这样一道题,这样的题对中等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原题如下。
(?CZ)如图1,是小明为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所连的部分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能交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暗)。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电压表示数始终为零。其原因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B.开关接触不良
C.小灯泡被短路
D.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3)排除故障后,进行了多次测量。其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
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4)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A.求平均值,减小实验的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5)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小灯泡的电阻变化规律最接近I-U图象(图中的哪一条
。
A.甲曲线
B.乙曲线
C.丙曲线
解:(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暗,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故滑动变阻器选用右下接线柱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断路,即其原因可能是小灯泡被短路,故选C选项正确。
(3)其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4A,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4)实验中多次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多次测量是为了找出灯丝电阻与电压(温度)的关系,使结论有普遍性,故选B选项正确。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丝的电阻增大,且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量大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化量,因此小灯泡的电阻变化规律是一条曲线,且偏向电压轴,即丙曲线,所以C选项正确。
因为第(4)问中有实验数据,所以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A选项;第(5)问就是前面文章中的建议。实际上,如果老师们在讲题时能附加上U-I图像,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就更有促进作用。
祝师生们进步!#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