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电灯,整个世界的夜晚就被照亮,那么我们家里每天都在用的电灯是一直亮着的吗?其实它在你使用的时候已经熄灭无数次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得提到两个小知识了:一个是交流电频率,一个是人眼的视觉暂留。
我们在很多家用电器上都会看到“V50Hz”这样的字样,也包括电灯泡。这是由于家用供电是交流电的缘故。交流电的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如下图
频率50Hz就代表每秒重复50次周期,电流和时间的关系是一个正弦图像,每个周期会经过两次电电压为零的点,电压为0点灯肯定不会亮的,因此实际上我们的灯泡每秒钟会熄灭次。那我们为什么毫无察觉呢?这是因为视觉停留现象的存在。
以前看电影,大家都挤在一个院子里面,放映机投影在白布上的胶片十多万张,正是由于大量的胶片快速闪过形成的连续的动画。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皮特.马克.罗葛特提出了视觉暂留这一概念,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这是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
那么这个速度是否有一个标准呢?答案是有的,其时值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当一秒内眼前闪过的图像有24张就会形成流畅的图像,不会有间断的感觉,因此每秒24张也成了电影动画制作的基础标准,也叫做帧(帧率至少为24)。现在一般电视电影为24到30帧,游戏60帧,不过随着硬件的提升,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啦。
虽然电灯每秒熄灭了次,但时间间隔远小于我们视觉神经的反应速度(视觉停留时间),因此我们无法察觉到灯泡其实已经熄灭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