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讲座适合初学议论文的同学们来听,所以各位家长可以保留语音,等孩子们回来一起来听。很多高一的同学们开始写议论文了,议论文有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支撑我们的论点,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而在初学阶段让大家涨分最快的方法就是提升你的论据的质量。但是同学们经常看到的老师的评语就是:内容空泛,缺少例证,例证不典型不具体,叙述太拖沓等等,同学们一个个抓耳挠腮呀,这个问题怎么解?怎么解?今天邓老师就来告诉你,你也会知道以后要积累什么样的论据素材,怎样积累素材。
例1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了就要善于总结教训才能走向成功。爱因斯坦就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发现问题,作出新的尝试,发明了电灯泡……(《不要惧怕失败》)
问题一:叙述欠准确
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作文中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例证:
例1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了就要善于总结教训才能走向成功。爱因斯坦就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发现问题,作出新的尝试,发明了电灯泡……
问题一:叙述欠准确
事实真相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灯丝,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耐热性最好呢?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过白金、钡、钛、锢等多种稀有金属,最后发现,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灯丝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花那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之后爱迪生又用过木炭、棉丝炭制成的炭丝使灯炮的寿命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却丝毫没有高兴的样子,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它材料!”“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助手吃惊地问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个小时,最好是0个小时!”爱迪生答道。于是,马拉松式的试验又开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动物的毛发,甚至连马的鬃,人的头发、胡须都拿来当灯丝试验。最后,爱迪生选择了竹这种植物。竹丝灯泡可以连续不断地亮个小时!世上的竹子千百种,哪一种是最好的?又经过无数次比较,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合适,便大量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灯丝,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所以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这个例子,更能说明:锲而不舍,永不满足,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乃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这个例子并不能确切的证明他是从无数次失败中“发现问题”的。
所以这个同学的举材不仅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而且事迹表述还不准确。这样就会贻笑大方。分数也就在笑声中烟消云散了。常识性错误一旦出现,老师心里就会咯噔一下,这孩子是真没读书啊!但其实同学内心也很委屈,我不是没有读书,只是脑子一时糊涂。无论你内心多委屈,考场作文是同学们文学素养的试金石,所以千万不能犯常识性的错误,会给老师不好的印象。降低作文的起评分。所以,所以给力的素材首先得是准确的素材。
例2
有一位科学家说过:“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所以当有少数人说出和我们不同的意见时,不要急着去否定他。冷静思考,反复求证才是对待少数人意见的正确方法。(《对先驱者宽容以待》)
问题二:表达不清晰
给力的素材特点二:明确清晰
例2:有一位科学家说过:“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所以当有少数人说出和我们不同的意见时,不要急着去否定他。冷静思考,反复求证才是对待少数人意见的正确方法。
问题二:表达不清晰
有一位科学家......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国籍是哪里?他是哪个世纪的?是否有这样一个科学家?也许有这个科学家,但是你就是忘了人家叫什么名字了,有的同学甚至连科学家都不太肯定,他是科学家吗?还是一位哲人,算了吧,于是改成了“有一位名人说过”,后来发现他是名人吗?也不太肯定,或者他是人吗?有的同学甚至也忘却,干脆改成“佛说”,事实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并不是一位科学家,更不是佛。
你这个例子举出来,非但没有证明你知道的多,反而说明你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这样的例子不如不举,所以给力的素材第二个条件就是明确清晰。
例3
兴趣爱好会培养我们的品质,有时候你愿意为了兴趣去牺牲舒适的生活或其他东西。我的同桌蔡伶俐就是这样的,为了学好钢琴,周末我们约她去放风筝,她都不来。我们也应像她一样,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让兴趣引导自己,不至于后悔。(《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问题三:缺乏典型性
给力的素材特点三:典型有力
例3:兴趣爱好会培养我们的品质,有时候你愿意为了兴趣去牺牲舒适的生活或其他东西。我的同桌蔡伶俐就是这样的,为了学好钢琴,周末我们约她去放风筝,她都不来。我们也应像她一样,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让兴趣引导自己,不至于后悔。
问题三:缺乏典型性
为什么这个材料没有说服力?因为这个论据不典型,什么叫典型材料?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被大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