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他去某大型企业面试营运经历,面试官出了这样一道面试题,“如果给你10个人,让你将一座城市所有的灯泡数量统计出来”你将怎么做?
一般人听到这样的面试题很可能认为无从着手或者认为面试官考察的是你的创造性思维,毕竟题目比较大而且听上去有些笼统,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当你面试的是一个偏向于营运管理的岗位时,就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统筹协调能力,所以这道题并非面试官的随口一说。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题目,10个人,把一个城市的所有灯泡统计出来,通过题目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这十个人是不可能去实际一家一家统计的。那么这个题目的目的也就一目了然了,你要制定一套方案,利用这10个人合理且相对准确的统计出全市的灯泡数量,因为题目并未给其它限制条件,也就是说只要方法合理,逻辑通顺,且具备可操作性就是成功的。
那么这里面主要涉及的方面有几个,第一,就是统筹能力,第二,策划能力,第三,管理能力,第四,汇总能力。
这种题目,首先你要想,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去对这10个人进行人员分配,假设自己出任最终审核的人员,那么首先要确定至少需要5个人负责去到一线与社会组织(例如街道、居委会)等机构达成精准的事项沟通。比如操作规程是什么?是入户统计还是只要各家递交数据,如何制定激励制度,如何对准确性进行核准。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给予社会组织费用,让有公信力的社会组织进行入户调查,然后每一个分片(街道、社区)派出一名人员实地监工和进行统计。
这样你可以把人分成了两组,一组符合谈判,通过已经制定好的标准进行谈判,快速针对全市的区域、街道、小区进行分片规划并进行渗透式洽谈,而另一组五人则负责执行统计,也就是实地监控和统计结果。
那么显然,洽谈组的工作进度一般要快于执行组,当洽谈组完成了全部分片的洽谈工作后,他们应该对执行组已经完成的片区进行实地的抽样检验,这个检验不再联合社会组织,而是直接抽样入户,抽样比例应该刚好定在5:1,与执行组的工作效率同步。
如果抽样结果发现统计数据有误,又确系不是本方执行组的统计失误,那么先开始与社会组织谈的激励制度将作废或打折扣,以此对社会组织进行一定的惩罚和反制措施。
这样的流程下,作为这件事的统筹人,你起到了人员分配,人员管控,计划制定,执行进度管理,效果管理,数据核准,协调统筹的全部工作,使人员在项目中进行最合理的安排。同时对于结果因为进行了两次监控和复核也相对比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