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踏入春季,天气时冷时热,很多人稍不留意就容易感冒生病,还有一些人会出现一些过敏现象,特别是起风时,皮肤会泛红甚至瘙痒。中医将这种现象称为荨麻疹,又称风癞,是由“风”引起的。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而风善行数变,当风邪侵入体内,会引发多种疾病,风癞就是其中的一种。风癞常见于转季、初春和初秋起风时,其发病特点为速度快、变化无定,来得快去得也快,古人往往对其束手无策,而称其为“癞”。
风癞多见于季节交替,与环境温度及湿度变化有关,高发期在春初和冬初。由于春、冬两季天气干燥,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结缔组织松弛以及津液损耗等原因,导致风邪较轻易侵入人体,表现为上肢、面部皮肤多干燥,而腰部及下肢皮肤多瘙痒。
风癞的类型
风寒束表表现为皮肤泛红处颜色比较淡,偏向白色甚至接近皮肤正常颜色,其病状遇寒加重,得暖则轻,一般冬季多发作。多是常吹冷气或进食生冷食物,致风邪进入身体,气血不能正常运作,继而发病。针对这种类型,我们要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发病时多用清水洗澡,减少使用肥皂以免刺激皮肤,禁食油腻过重的食物,可饮用生姜红糖水来缓解。
风热相搏表现为皮肤泛红处颜色偏红,皮疹灼热,瘙痒较剧烈,且发病较急,遇热加重,一般夏季多发。原因多是进食发物,如牛肉、羊肉、海鲜等,引致皮肤过敏。针对风热相搏,我们在春夏之际,要做好防晒工作,避免直接暴晒;平时要穿宽松和透气性好的衣服,多食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可食用冬瓜瘦肉汤加以改善。
肠胃湿热表现为皮肤泛红处颜色淡红,或接近肤色,常伴有肠胃不适或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多是因进食湿热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煎炸辛辣、喝酒等。肠胃湿热者要注重改善肠胃、去湿热,多吃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禁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忌食油腻食物和暴饮暴食,平时可食用绿豆、赤小豆糖水来降湿热。
气血两虚表现为皮肤泛红处颜色偏淡,或与肤色差不多,皮疹反复发作,或劳累后加重,伴见头晕、神疲乏力、面色白,多是因为大病久病,或失血过多,或先天体质虚弱。气血两虚的人要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食用*参大枣汤来提升气血。
血虚风燥导致的风癞容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每当气候转变、午后及夜间,病情便恶化,身体常会出现手心发热、烦躁、倦怠等现象。多发生于女性身上,还会伴有月经量少、皮肤干燥等现象,多是由肝肾亏虚、阴液损耗、血气不足、风邪入体造成。此外,还与过劳、熬夜、大病、久病、产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等原因有关。这种类型的人一定要避免劳累、少熬夜,由于可能与肝肾亏虚有关,所以具体最好咨询医生。
最后要说的是,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风癞,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使人忍不住要去挠痒,所以我们最好修剪指甲。晚上更要佩戴棉手套,贴身衣物多选棉质柔软材料以减少刺激皮肤和加重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