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阿司匹林,大家都知道,是一种镇热解痛的药,能够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而且,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也被用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但是在年8月25日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临床研究报告都显示,对于尚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并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副作用。
牛津大学有一项开展了长达7年的实验,针对的对象正是糖尿病患者,也就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群体。但最终的实验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原本认为能够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的阿司匹林,并没有人们口中的那样神奇。在超过7年的实验时间里,阿司匹林仅将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2%,但是却将发生大出血概率提高了29%。这意味着什么?想必不用螯德堂老中医多说了。
而随着近年来科学的发达,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阿司匹林,有关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严重的,正是有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
主要副作用1:增加人体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会干扰血小板(促进血液凝结的血细胞),从而增加胃肠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据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长期将阿司匹林作为预防手段,一旦其遭遇可能导致脑出血的意外,其死亡率也会更高。因此,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阿司匹林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主要副作用2:破坏胃肠道内壁
经常服用阿司匹林会破坏肠胃道内壁,增加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克罗恩病、憩室病、炎症性肠病(IBD)和肠穿孔的风险。即使在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中,也有10%的患者患上了胃溃疡。其他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乳腺癌风险(ER/PR阴性),肾脏功能衰竭风险,白内障、*斑变性及失明,听力丧失和耳鸣,以及勃起功能障碍。
虽然这些副作用并不会一下子爆发,但是潜在的风险,却无法消除。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如何攻克这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就成为了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