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年8月6日的《城纪》上,我们推出了由初代“小百花”演员赵小珍所撰写的《老戏院漫记》,没想到受到了许多读者的热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娱乐,表现形式不同,有一点人心却是共通的:它们所叙说的都是我们的喜怒哀乐。
赵小珍对杭州老戏院的追寻如数家珍,她为我们打开了看这座城市的一道门: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读到那个时期京剧、越剧、绍剧、杭剧等流派和名角进入杭州和在杭州声名大振的时间点,可以想见地方戏在杭州百花初放时的那种热闹。如果读到这篇文字的人,能够对其中的一些老剧院老艺人的故事有所了解,我们也欢迎大家为本版赐稿。
文化不会是无根之水,也不会无端干涸,它产生,然后一定会滋润着我们,就像文中所提到的这些戏院,大抵已经在时间中湮没,但它们,曾经给这座城市带来欢笑和眼泪。它们塑造了这个城市的*。(李郁葱)
西湖大礼堂
正文从这里开始——
老戏院漫记(续)
赵小珍/文
杭城的营业性演出剧场,从南宋的瓦舍勾栏开始,至元明清时代进入祠堂或庙台戏演出,到清末茶园的出现,再到年杭州城站建起杭城最早的现代剧场城站第一舞台。以后新剧场逐渐增多。年还仿效上海大世界,在西湖边仁和路西首建起了西湖大世界游艺场,以后又陆续涌现出西湖博览会剧场、市东剧场、南星大戏院等演出场所。
《花木兰》姚水娟
大世界游艺场:女子杭剧和女子越剧的大本营
西湖大世界游艺场为张载阳(曾任浙江省长)投资创办,坐落于仁和路西首,西至平海路,东至延龄路,北至东坡路,占地7亩多,为四面连结的土木结构三层楼,内设多个娱乐场,最大的剧场为京剧场,以演出京剧为主。游艺场整体布局是效仿上海大世界格式修建的,大门右首一条长廊,到底有一书场,即共和厅,旁侧是溜冰场、杂技场、弹子房,时常上演杂技、相声、戏法、魔术等节目。共和厅楼上的小剧场为昆剧场。后面是无声电影场(年前后增辟,年将该电影场划出,在平海路另开大门,即后西湖电影院)。二楼有可容五六百人的小剧场,有绍兴文戏(越剧)、绍兴大班(绍剧)、扬州新戏(扬剧)、杭剧等轮换演出。三楼小舞台专演文明戏(话剧)。整个游艺场内设有小卖部、茶摊、面馆(兼营酒菜)等。京剧场年改名为东坡剧院。
抗战胜利后大世界曾短暂恢复,新中国成立后大世界改为中苏友谊馆,仍有一些小型演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世界京剧场一直十分红火,当时称为“平剧”。年5月至6月,在大舞台主要京剧演员有张秋颦、董云鹏等,演出剧目有《断太后》《财迷传》《斩*袍》等,夜戏有《彩楼记》《赶三关》《鱼藏剑》等。
武林班自从在大世界游艺场搬上舞台后,成为大世界的一个特色艺术品种,长期驻场演出。年5月至年5月期间,在西湖大世界杭剧场演出的主要是粉艳霞领衔的杭剧戏班,日夜不停,天天演出。上演剧目有《百花台》《孟姜女》《万花楼》《牙痕记》《赵五娘》《李三娘》《珍珠塔》《何文秀》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大世界的杭剧演出又风行起来。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据杭州大世界杭剧演出广告统计,天几乎天天日夜有杭剧演出,共上演多场。自12月19日起,共和厅开始上演女子杭剧,清一色全为年轻女子演出,一改此前男女混演局面。
由于杭剧是采用吴语地区杭州方言演唱的一种剧种,唱腔婉转,音乐悠扬,特别善于抒情,以便细腻地描述生活细节,展示剧情十分富有杭州地方特色,所以受到了杭城观众的喜爱。
20世纪30年代,女子越剧科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建立起来。众多女子文戏班为了寻求出路,纷纷从农村进入城市,杭州则成为女子越剧大本营,大世界成为女子越剧演出的首选地。据现存有关报刊获知,年10月5日至30日、11月3日至12月3日,西湖大世界楼上每天日夜均有绍兴文戏班演出,期间共演出89天,计演出场。上演剧目有《二度梅》《双珠凤》《落绣鞋》《琵琶记》《宝莲灯》《碧玉簪》《包公案》等60多个。
年,姚水娟所在的“越升舞台”二进杭州大世界游艺场演出,观众爆满。姚水娟挂头牌,先后演出《倪凤扇茶》《盘夫索夫》《碧玉簪》等剧。仅据年5月21日至7月23日刊登的演出广告统计,64天中姚水娟日夜演出场,演出剧目有41个之多。是年农历年底,姚所在越升舞台赴上海,成为抗战爆发后第一个来到上海演出的越剧戏班,在上海打开了越剧新的天地。
越剧最早称“小歌班”,女子越剧兴起后,改称“绍兴文戏”,或“绍兴女子文戏”。正式冠以越剧名称是在年以后的事。杭州西湖大世界自开办以来,刊登报纸广告,一直称越剧为“绍兴戏”,直至年10月7日报纸广告上还称越剧为绍兴班,10月8日起才改称为越剧。
大世界那时的门票价格为2角,半票1角,买一张票子可以在里面从进场看到晚上散场。场内有小卖部、茶室、点心店一应俱全。抗战开始后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一度复业。年5月杭州解放,浙江*区文工团于当年6月起演出《闯王进京》《白毛女》《逼上梁山》《血泪仇》等剧目。年下半年,改为杭州人民游艺场。年改为中苏友谊馆,20世纪80年代末,因已成危房,拆除改建为杭州市文化中心(现东坡大剧院)。
杭剧《太平记》剧照
市东剧场:“绍兴大班”的*金主场
位于下城区庆春街(亦名忠清街》附近的市东剧场,又名市东游艺场、市东商场,建于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设木质座椅,能容纳四五百观众。是当年绍剧、越剧、杭剧等剧种演出最合适不过的地方,因为它位于居民聚集处,所以凡有剧团演出,观众便簇拥而至,剧团不愁上座率。20年世纪三四十年代,绍兴大班名角汪筱奎、汪玲珑、陈鹤皋等曾到此演出。年4月2日,媒体刊出“绍兴大班十年重逢”的广告,十年后绍兴大班再次到市东剧场演出,由筱玲珑、陈鹤皋等全班六十余人献演。首场演出有《新长坂坡》《追韩信》《秦香莲》等剧目。自4月3日起演出日戏《呼家将》,夜戏《取荥阳》《香罗带》。以后又日夜演出了《反五关》《天雷报》《一捧雪》《打严嵩》,后部《三国志》以及《宝莲灯》等。该班自4月2日到杭,至28日,连续在市东剧场演出27天,日夜共演出54场戏,上演剧目93个,在杭城演剧舞台上创下了惊人的记录。
这是绍兴大班阔别杭城舞台十年后,献上的一次难忘的演出,几位主要演员也在杭城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筱玲珑以饰演花旦见长,其表演极为细腻,尤其扮演乡村少女,惟妙惟肖。20世纪40年代以“绍兴梅兰芳”享有盛名。她在唱腔上很有功夫,其拿手杰作《龙凤锁》在市东上演,颇受观众追捧。老生演员陈鹤皋,嗓音特别洪亮,音色极佳,人称其“钢嗓老生”。在《龙虎斗》中饰赵匡胤一角,一声“叫头”声如裂帛。20世纪绍剧戏曲影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老纳就是他饰演的。
接踵而至的是汪筱奎率众源第一舞台绍兴大班60余人献演于市东剧场,主要演员有汪筱奎、小筱凤彩、小月英等人,4月29日晚首演剧目为《大发财》《取荥阳》。4月30日起演出日戏《玉麒麟》、夜戏《五龙会》,一直演到五月份。
汪筱奎二丑艺术在绍剧界首屈一指,他嗓音浑厚粗犷,在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深受观众喜爱,被称为“二面大王”。《五龙会》中郭彦威骂关一段,唱腔淋漓酣畅,表演气势夺人,演出中满堂彩声不绝。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绍兴大班即今日之绍剧,而其时杭城媒体上称作绍剧的,实质为今之越剧,两者千万不能混淆。
年,先后在市东剧场上演的除了绍剧之外,韩国珍、钟爱凤、沈月英等主演的《包公案》《文武香球》,春凤越剧团之《方玉娘哭塔》《呼延庆》,女子越剧候玉英、董林红之《双珠凤》,裘鸿宾、粉牡丹之《潇湘夜雨》等都在此登场。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昆苏剧团之《十五贯》《贩马记》,杭剧《秦香莲》等均在该剧场上演。年,剧场因危房而歇业。
20世纪30年代,在杭州此类剧场殊属不少,如东清巷的“庆春商场”、王马巷的“日新商场”,羊坝头“振兴国货商场”、龙舌咀“新兴娱乐场”,清泰街“复兴商场”等都有类似剧场,接待来自各地戏班前来演出。
京剧:冯子和剧照
中央大戏院:新越剧来了
20世纪40年代中叶,杭州市区三元坊31号有座大戏院,名为“中央大戏院”,很受杭州观众喜爱。该戏院开办于年,是在湖南会馆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共有股东6人,均系湖南会馆董事。剧院设有对号座位个,普通座位个,共余座。
据年5月1日《浙江商报》相关广告显示,该院开业首次“挽友礼聘越剧乐府(嵊县)瑞月剧团赵瑞花”日夜演出六本《慈云太子走国》及《方玉娘哭塔》、全本《唐僧取经》等剧目。因大世界平剧场整修,8月18日起大世界平剧场假座本戏院演出,日戏有陆德奎的《八百八年》《百寿图》,筱凤仙等合演的《春香闹学》,张美娟全武行《杨排凤》,马云良生平杰作《南阳关》,李鑫甫生平杰作《追韩信》等。19日至21日继续演出日夜场,剧目有《牧虎关》《五花洞》《赵家楼》《李陵碑》以及全武行头本至四本《铁公鸡》等,20日日场继续演出,夜戏全班合演《苏秦六国拜相》,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每天剧场坐得满满当当。
10月8日起至16日,由陶叶女子越剧团名家沈美云、邢素娟、钱素君、商素臣、刘素素日夜演出《泪洒相思地》《拜月》《碧玉簪》等剧目,连演9天,日夜演出18场。10月6日起,来自上海的高乐女子越剧团全班改良越剧艺员首次来杭演出于本院,主要演员有袁水娟、杨芸芳、陈彩娟等,文武全才、泰斗须生、闺秀花旦、文武小生、唱做老生一应俱全。并配有五彩灯光、新型立体布景,上演剧目有《盘夫索夫》《碧玉簪》以及时装新戏《流水飞花》《可怜的丽华》(六本)等,将一批上海的新越剧介绍给杭州观众,新的剧本、新的音乐、新的布景,使杭州观众大开了眼界。该团演至年底,日夜演出56天,上演场。每天剧场坐得满满当当。
年1月,越剧名伶大会串在杭州举行,该团应邀作为班底,配合来自上海的越剧名家演出19场戏。名伶大会串演出结束后,继续演至年2月15日,先后共计上演场,以后连续演出近8个月,在杭州老一辈观众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年11月以后,戏院开始剧团驻场演出。
梅兰芳、杨小楼《霸王别姬》
西湖剧院:“梅博士已在途中,请耐心等候”
西湖剧院原为西湖大礼堂,又名西湖博览会大礼堂。年2月为举办西湖博览会,浙江省*府建于里西湖乌石峰下,占地面积2余平方米。礼堂分上下两层,有多个座位。礼堂装饰华丽,礼堂中悬有水月电灯,圆径三丈,四周及上下各层缀满小灯泡,各不相同。上下两层和四周垣壁,分装有电灯、电扇。为扩大演出音响效果,舞台下中空设置十余只大缸,礼堂四周均置扬声器。剧场附近还有3个露天戏台,中台罗致南北名家,表演杂技、滩簧、大鼓、评弹等,左右两台分别演出四明文戏(越剧前身)、武林昆曲(杭剧前身)等。
礼堂落成后,6月6日在此举行了西湖博览会开幕式,后来的闭幕式以及演讲会均在此举行。更为吸引观众的是大礼堂还请来了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盖叫天、俞振飞、李桂春、金少山等名家来此登台献艺。沪杭一带的著名京剧票房如兰社、正谊社也来此会串。这里记取两件趣事:
一是农历六月十八日(7月24日)是西湖放荷花灯的节日,博览会方邀请梅兰芳、金少山来演出于此,事前大肆宣传,多贴海报,戏票早已抢购一空,原来的班底演到11点,戏将演毕,还不见梅兰芳、金少山两位大师到来。过了不久,原来戏班夜场戏全部演完,戏台上开始冷场,观众开始鼓噪。主持人第一次登台说:“梅博士已在途中,请耐心等候。”观众第二次躁动起来,主持人再上台报告好消息。梅博士已到杭州城,并已坐上汽车,请再静候十分钟。观众欢声雷动。实因车子误点,直至深夜两点多梅金两人才赶到,被人簇拥着进入后台,立即化妆准备演出,迎来台下如雷掌声。
梅兰芳不顾旅途劳顿,与金水山两人演出了《霸王别姬》。这一场戏演完已是凌晨四点多钟,天也亮了。梅兰芳唱腔、念白、做功精妙绝伦,台上光彩照人,不时赢得观众的喝彩声。梅在谢幕时对观众说:这是我平生演出以来演出时间最迟的一场戏。
另一件趣事是京剧名家盖叫天应西湖博览之邀前来表演。据《梨园公报》刊登的“西博览会剧讯”:盖叫天仗着他一副好身手,第一天排了一本《西游记》演出,便将他所养的真正沙漠骆驼拉上台表演,杭州人士见这种庞然大物,竟然能登台献技,当然是破题儿第一遭,所以大都啧啧叹赏。
盖叫天等原议演十日,因游客欢迎,再延留3天。继其后者有京剧名艺员小达子、张文艳、凤凰旦等演出。年11月西湖博览会闭幕后,剧院改为杭州第一个有声电影院。年11月1日停业,抗日战争时期,西湖大礼堂房屋毁于战火中。
京剧演员在杭州大世界游艺场内院中留影
南星大戏院、盖世界游艺场:民间戏班的世界
民国晚期,在宋皇宫遗址附近有一座简易剧院,虽存在时间不长,但那里的演出当时还是很受观众喜欢的。
这座戏院位于南宋时期杭城23座瓦舍勾栏之一的南瓦子,至今杭城有迹可循的为数不多的瓦子之一南瓦子巷就在此地。年10月16日由诸暨郦姓人氏申请在此建立戏院,专门接待越剧、绍兴大班之类的民间戏班演出,使这些小剧团到杭有个落脚之地。
剧场有座位座左右,俱是长条凳,但票价便宜,很受当地市民喜欢。据相关报刊广告资料,年9月16日起有个来自上海的丹桂女子越剧戏班到此演出,演出越剧连台本戏《济公传》,由于演出精彩,观众踊跃,剧团欲罢不能,连演26天35本《济公传》才停住。以后剧团又演出了《唐明皇游月宫》等剧目,后因筱丹桂自杀事件而暂停演出。南星大戏院与之江剧院合并,易名劳动剧场,在杭州戏曲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忆的一页。
在位于现湖滨一公园的盖世界游艺场中,京剧名旦冯春航曾在此搭建舞台(年),建起简易剧院,场内可容纳五百余观众,时称歌舞台,戏演过一段时间后,因营业情况较好,又加建了两条走马楼,西楼专说评话,东楼专唱杭州滩簧。西楼喜欢听评话的多为从事体力劳动的观众,俗称“短衫帮”;东楼喜欢听唱滩簧的多为小商人和低层知识分子,俗称“长衫帮”。
冯春航就在此粉墨登场,演出了当时南社社长柳亚子编写的发生在西湖边的故事《小青影事》。冯春航是早期四大徵班之一四喜班的台柱冯三喜之子,他倾向革命,用戏鼓吹民族革命,并积极投身五四运动,配合全国罢市罢课,带动伶界罢演,以这种思想为基础,辛亥革命前后,京剧界掀起了一场京剧改良运动。
梅兰芳《霸王别姬》
编辑李郁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