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木防己汤治疗关节疼痛案 [复制链接]

1#

陆老师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的武林名宿,在一起喝过几次茶,每次见到都是神采奕奕,英姿勃发。时隔大半年,这一次见到陆老师,我大吃一惊,人很瘦,形销骨立,面目浮肿,精神疲惫,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生了一场大病,起初只是面肿牙痛,因为习武,自觉身体很好,也就扛着没有求医,自行服药治疗,然后浑身疼痛,发热,依然扛着,一直大半个月后,在徒弟的劝说下才入院检查,医院检查后提示风湿性疾病,多个抗体阳性,在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刻下症见:仍牙痛,全身疼痛较前好转但仍疼痛可忍受,仍多个关节肿痛,无明显畏寒发热,口干口渴明显,无明显口苦,睡眠尚可,饮食尚可,大小便尚可。舌红苔薄白腻,脉濡数。牙痛为先,继而浑身疼痛,舌苔白腻,可知风湿热直中阳明,当时脑海中想到刘渡舟老治疗一病人用白虎加苍术汤案,颇能启迪思路。遂给予白虎桂枝汤合白虎苍术汤:知母30g,石膏30g,桂枝15g,苍术15g,防己15,甘草10g,七付。服后果全身及关节疼痛大减,牙痛明显好转。二诊加薏仁桑枝各30g以图关节痛继续缓解,三诊舌苔仍白腻,易苍术为白术60克。四诊处以加减木防己汤:防己30g,石膏30g,桂枝15g,杏仁10g,滑石15g,通草10g,薏苡仁50g,桑枝30g,7剂。目前各症状明显缓解,唯自觉胃气上逆,不欲饮食,因过春节,自己提出暂停治疗。

按:白虎加桂枝汤载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治》篇“温疟者,其脉如平,身但寒无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金匮》此方是为“温疟”而设。温疟发作时,先恶寒后发高热,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喜饮,时有呕恶。故以白虎清解肺胃之热,又以桂枝辛温之品以解表寒。白虎加苍术汤出自《类症活人书》卷十八,“湿温,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者,具有清温燥湿的功效。《温热经纬》云其可治疗“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沈绍功全科临证精要》云其“清热燥湿,可治白虎汤证兼湿困的湿温证、风湿热证。”这两个方子都是白虎汤的加减方,但重在示人以法,说的更是白虎汤的加减法,虽只是各加一味药,但治疗范围和法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者不可不查。此例身体平素强健,阳气充足,也不排除外受寒湿,因为体质原因,内从热化,故以两方相合,内除阳明之热,外解风湿,药后效可。

加减木防己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暑”,即为“热”,所以指的就是“湿热痹”。《金匮翼·热痹》强调:“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羣痹熻然而闷也”。现代人生活水准较好,多食厚味温补之品,易使体质阳盛热多,卒受风寒湿三邪,则易从阳化,而为湿热邪气,痹阻经络关节形成湿热痹。加减木防己汤是治疗湿热的主方,是由《金匮要略》的木防己汤去人参,三仁汤中去半夏厚朴豆蔻之温而留通草杏仁滑石薏苡仁,相合而组成,我一般视其为木防己汤合三仁汤之加减汤。本方的特点是重用长于祛除肌腠之湿的防已为主药,除湿痹止痛;重用石膏清热,配以滑石、杏仁、薏苡仁清利三焦之湿热;防己、桂枝宣通肌腠经脉之气,;通草能通利经关节之气血。全方清热利湿,宣气通络,吴鞠通称之为“治痹之祖方”(这般自夸,也就老吴了)。此例用此方而关节疼痛症状进一步缓解证实疗效确实不错。有趣的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感觉到加减防己汤虽是从木防己汤中化裁而来,但也颇有白虎加桂枝汤的影子,方剂的发展与传承也许就是这么一代代人在临床中不断发展而来的吧。

(医案采集董小蓉)

附刘渡舟老医案:

温疟案

张xx,女,32岁。新产后才九日,即外出产房,因而感受风寒,起病突然,寒战振栗,继而身半以上汗出,烦热难忍,身半以下无汗,反觉寒冷彻骨。日干渴能饮,其人面色红赤,左额头疼痛,但项背恶风。脉浮大,舌质红绛,苔薄白。合而观之,知其人素体阳热内盛,值新产之后,血气虚弱,风邪乘虚而入。阳热内盛,因风邪诱发而壅聚于上,气不能下达,所以出现上热下寒,内热外寒的情况。治疗必须内清其热,外解其风。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炙甘草6克粳米一大撮桂枝6克白薇10克玉竹10克。服药仅一剂,诸症霍然而愈。

《金匮要略-疟病篇》说:“温疟者,其脉如平,身但寒无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温疟证的产生机理是本有伏热在内,因感受时邪引发外出,尤在径认为是“邪气内藏肾中,至春夏而始发,为伏气外出之证”。药证与病机相合,所以一剂而愈。

湿温

周×,男,24岁。

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热头痛、胸中发满、饮食作呕。注射“安乃近”与“葡萄糖液”,汗出虽多而发热不退,反增谵语、身疼、呕吐等症。试其体温39.6℃,脉来濡、舌苔白腻。脉证合参,湿邪犹存,治当清利湿热,芳化湿浊,以行三焦之滞。方用:

白蔻仁6g、滑石12g、杏仁6g、苡仁12g、藿香6g、厚朴6g、半夏10g、竹叶6g。

刘老书方时,语其家人曰:服药可热退,可勿忧虑。然病人服药无效,反增口渴心烦,体温升至40℃,一身痠痛,两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请刘老再诊。切其脉仍濡,而舌苔则*白间杂。湿温为患,明白无误,然前方胡为不效?思之良久,则又疏一方:

苍术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粳米15g、炙甘草6g。

上方仅服一剂,高热即退,足温,诸症皆愈。

[按语]此证本属湿温为病,当时若利湿清热,自可奏效而愈。然病家误发其汗,乃犯湿家之禁,亡失津液,故致病情加剧。然既按湿温治疗,用方为何不效?此证胸满泛恶,固属湿候;而同时又有高热、烦渴、谵语,则属阳明之热显著。前方用三仁汤治湿之力大,但清热之力则小,而藿香、厚朴又有增燥助热之弊,故药后口渴心烦,而病不得解。今既热盛于里,湿阻于外,则阳气不能下达,故两足冰凉而不温。治疗之法,非白虎不足以清其热,非苍术不足以胜其湿,故改投苍术白虎汤,一剂即愈。

周六周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