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肺系疾病)
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婴幼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纤弱并富于血管,易因感染而充血肿胀出现鼻塞,甚至导致呼吸困难。鼻粘膜下层缺乏海绵样组织,故很少发生鼻衄。
鼻窦发育较差,虽易患上感,但却极少引起鼻窦炎。
鼻泪管短,开口部瓣膜发育不全,耳咽管口径宽、直而短、呈水平位,鼻咽部炎症易侵及眼结合膜和中耳。
婴儿扁桃体发育不全,1岁末始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到高峰,至14-15岁后逐渐退化,因此扁桃体炎婴儿少见。
咽后壁淋巴组织1周岁内最显著,以后渐萎缩,故咽后壁脓肿多见于婴儿。
小儿喉腔、声门较狭小,软骨柔软细弱,假声带及粘膜薄弱而富于血管和淋巴组织,所以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2.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而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不易将微生物和粘液清除,故易引起感染,感染后又易因粘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发生呼吸道梗阻。
(右侧支气管较直,好似气管的直接延续,而左侧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所以气管异物多见于右侧)
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良好,而肺泡数量少。所以肺的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并易为粘液阻塞。所以易发生肺部感染,坠积性淤血,肺不张、肺气肿及间质性肺炎等。
(肺内侧面贴近脊柱和纵膈,其中央凹陷处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淋巴管、神经出入)。肺门处有大量淋巴结与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相联系,所以肺的各种炎症均可引起肺门淋巴结的反应
3.纵膈与胸廓
小儿纵膈相对较成人大,占据较大空间,肺的扩张易受限制。其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当胸膜腔大量积液积气时常易发生纵膈器官移位而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
婴幼胸廓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不利于吸气运动。膈的位置较高,胸腔小,肺相对大(处于吸气状态)几乎填满胸腔。
呼吸肌不发达,胸廓活动度小,吸气时,肺的扩张受限制。尤其肺下部受限更甚,不能充分换气。肺部病变易呼吸困难。
二、生理特点
1.呼吸节律
呼吸动作由大脑皮层和呼吸中枢调节。小儿大脑皮层发育未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所以新生儿及生后数月婴儿、呼吸极不稳定,可出现深浅呼吸交替或呼吸节律不整,间歇、暂停等现象。
婴幼呼吸调节功能较差,加之解剖特点,在病理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2.呼吸频率
小儿肺活量及潮气量相对较小,而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按体表面积计算,其代谢水平及氧的需要量则接近成人。为适应代谢需要。只能以增快呼吸来进行代偿。故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新生儿及3个月内50-40次每分钟。随年龄增长逐渐减慢,1岁内40-30,3岁25-20,至7-14岁20-18次/分,易受许多因素影响,激动、哭闹、活动、发热、贫血、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等均可加快.
3、呼吸类型
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肺主要向膈方向扩张,而呈腹膈式呼吸。后随年龄增长、呼吸肌发育,2岁以后随行走增多胸腔器官下降,,肋骨逐渐形成斜位,开始出现胸腹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式呼吸为主。
4、呼吸功能的特点
小儿肺活量50-70ml/kg,在安静情况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幼儿则需用30%左右。说名婴幼儿呼吸储备量较小。
小儿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也小,约6ml/kg,仅为成人的1/2.但由于其呼吸频率较快,故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潮气量X呼吸频率)按体表面积的计算却可与成人相似。这些都说明小儿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差,缺氧时代偿能力也不足,因此在呼吸系统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由于小儿对常规肺功能检查不能合作,,现在临床以较少用。而多以血液气体分析来观察和检测呼吸功能,常同时检查酸碱平衡。(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值)
5、免疫特点
胎儿及新生儿血清中没有IgA。(IgA不能通过胎盘)。生后三个月才逐渐形成,1-3岁达成人的22%,10岁达成人水平。分泌型IgA是呼吸道粘膜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新生儿及婴幼儿分泌型IgA水平极低,所以易患呼吸道感染。
三、呼吸系统疾病1.(肺系病证)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病原体主要为病*,常见鼻病*、合胞病*、流感病*、副流感病*、腺病*及肠道病*。其次为细菌,偶尔为肺炎支原体。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喉扁桃体。如果炎症局限在某一组织时即按该部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否则统称为上感...可发生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肺炎。
主要由飞沫传播,偶尔可通过肠道感染。潜伏期1-2天。起病多较急,婴幼儿多较重,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年长儿多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而全身症状轻。冬春季多见。
临床表现:大多有发热,还常有呕吐、腹泻、拒食、烦躁不安等。年长儿可诉头痛、畏寒、全身酸痛、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有上腹或脐周阵痛(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蛔虫骚动)(后期右下腹或全腹持续痛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所致)注意与急腹症鉴别。
局部症状和体征:以鼻咽部症状为主,咽部充血不适疼痛,鼻塞流涕喷嚏流泪,也可伴轻度咳嗽和声音嘶哑。新生儿和小婴儿可因鼻塞而张口呼吸或拒乳。
病*感染时咽部淋巴组织肿胀充血;细菌感染时咽部红肿明显,有时可见腭扁桃体肿大充血并有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血象:病*引起的上感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可稍增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严重病例也可减低。
病程:一般经3-5天后可自愈。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
并发症:以婴幼儿较常见。多为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急性眼结膜炎、中耳炎、鼻窦炎、颈淋巴结炎、及咽后壁脓肿)(延及下呼吸道--支气管炎、肺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某些病*所致的上感可并发心肌炎、脑炎。年长儿上感,特别是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风湿热、肾炎、过敏性紫癜、类风湿病及其他结缔组织性疾病。
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咽结合膜热,一周左右病程。疱疹性咽峡炎,病程1-2周)
诊断与鉴别: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病原体常不易查出。某些急性传染病早期也可呈上感症状(麻疹、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流脑等)。剧烈腹痛要排除阑尾炎。
治疗:一般疗法--充分休息,多饮温开水,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高热可给予局部物理降温,也可口服或肌注一般退热剂,烦躁不安或有惊厥时可适当给予镇静止痉剂,鼻塞可用0.5%麻*素或滴鼻净,止咳祛痰可用川贝枇杷露等。抗菌药物--大多数上感,特别是早期病*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反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对病情较重或伴有继发感染者可肌注青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
预防:避免接触、隔离、平时三浴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卫生、居室空气新鲜、留心气温骤变。少数经常反复发生上感的易感儿可用西药或中药3个月疗程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发病次数。
二、中医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和注意:疏风解表。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在解表的基础上分别佐以辛温、辛凉、清暑、清热解*等。
病*引起的上感一般以中药疗效较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汗不宜太过,防止津液耗损(伤阴),小儿感冒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故常辛凉辛温并用。体质虚弱者可采用扶正解表法。
病因病机: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夹寒热暑湿燥邪,也有感受时邪疫*的。气候变化、沐浴着凉、调护不当,正气(卫气)不足,抵抗力低下时易患病。
病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小儿肺脏娇嫩,腠理疏薄,表卫未固,冷暖不能自调。小儿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夹痰、滞、惊。
证治分类:
1、风寒感冒---以恶寒、无汗、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不红、脉浮紧、指纹浮红为特征。舌淡红,苔薄白。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腠理闭塞,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风寒犯肺,肺失宣降则鼻流清涕、喷嚏、咳嗽。
若患儿素蕴积热,复感风寒或外寒内热夹杂症,也可见恶寒、头痛、身痛、流清涕、面赤唇红、口干渴、咽红、舌红苔薄*等症。(邪盛正实者,正邪交争激烈,易从阳化热演变转化为热证。)
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散加减。头痛甚加葛根、白芷;恶寒重无汗加桂枝、麻*;咳声重浊加白前、紫苑;痰多加半夏、陈皮;呕吐加半夏、生姜、竹茹;纳呆苔白腻去甘草,加苍术、厚朴;外寒里热证加*芩、石膏、板蓝根等。
小儿推拿处方:(写出三种不同流派方案、方义)、其它疗法?
2、风热感冒---以发热重、鼻塞流浊涕、咯痰粘稠、咽红肿痛、口干渴、舌红苔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为特征。风热客于肺卫或寒从热化,卫表失和故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风热犯肺,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风热上扰则头痛;风热上攻咽喉则咽红肿痛(与风寒的鉴别要点);舌红苔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为风热之征;表热重者高热、咳嗽重,痰稠色*,咽红肿。
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高热加栀子、*芩;咳嗽重痰稠色*加桑叶、
瓜蒌皮、黛蛤散;咽红肿痛加蝉蜕、蒲公英、玄参;大便秘结加枳实、生大*。
小儿推拿处方:(......)
3、暑邪感冒---发于夏季。以发热、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舌红苔*腻为特征。
暑邪束表,卫表不和则见高热无汗、鼻塞流涕。暑多夹湿故身重困倦。暑湿中阻、脾失健运则胸闷、泛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舌红苔*腻是暑湿之征。偏热重者高热头晕头痛口渴心烦小便短*;偏湿重者发热、有汗或汗出热不解,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见呕吐泄泻。
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偏热重者加*连、栀子、虎杖;偏湿重者加鸡苏散、佩兰、藿香;呕吐加半夏、竹茹;泄泻加葛根、*芩、*连、苍术
小儿推拿处方:
4、时邪感冒---起病急骤,肺系症状轻,全身症状重,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舌红胎*脉数为特征。有流行病学史。
时邪袭表,正邪交争故起病急骤,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肌肉酸痛;疫邪化火上攻则头痛心烦目赤咽红舌红苔*;疫邪犯脾则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表证重者高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身痛;里证重者目赤腹痛或有恶心呕吐泄泻。
治法---清热解*。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饮加减。高热加柴胡葛根;呕吐加竹茹*连;泄泻加苍术、*连、辣蓼。
小儿推拿处方:
5、感冒夹痰---咳嗽加剧、痰多喉间痰鸣。肺不布津、津凝成痰或热邪灼津炼液成痰,痰阻于肺,肺失宣肃。风寒夹痰者见外感风寒表证兼痰白清稀;风热夹痰者见风热表证兼痰稠色白或*。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方药---在疏风解表基础上,风寒夹痰加用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加桑菊饮加减。
小儿推拿处方:
6、感冒夹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小便短*,苔厚腻脉滑。乳食停
滞中焦,胃失和降,脾失运化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或见泄泻;食积化腐,浊气上升则口气秽浊,大便酸臭。
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大便秘结小便短*、壮热口渴加大*、玄明粉。
小儿推拿处方:
7、感冒夹惊---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搐、神昏。热灼筋脉、热扰肝经、热盛动风所致。感冒夹惊抽风一般只发生一次,极少再作。心肝热重者舌红脉(浮)弦。
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可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小儿推拿处方:
1、常用中成药--午时茶颗粒(风寒感冒夹滞证)、小儿感冒颗粒(风热感冒)、小儿金丹片(风热感冒夹惊)、清宣止咳颗粒(风热感冒夹痰证)、清热化滞颗粒(风热感冒夹滞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风热感冒、感冒夹滞)、藿香正气口服液(暑邪感冒)、清开灵颗粒(时疫感冒、感冒夹惊)、
2、药浴疗法---(风寒、风热、暑邪)
3、针疗---(风热)
4、灸疗---(风寒)
5、拔罐---(风寒)
6、灌肠疗法---风热、尤其小儿服药困难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