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国安
编者按: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真皮浅层水肿),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
病因
1
食物:
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类、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植物性食品,如蕈类、草莓、番茄和大蒜等;某些食物调味品和添加剂。
2
药物:
引起机体变态反应的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品、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和多黏菌素B。
3
感染:
病*感染,如病*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等;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等;真菌感染,包括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蛲虫等。
4
物理因素:
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等。
5
动物及植物因素:
动物及植物因素包括动物皮毛、昆虫*素、蛇*、海蜇*素、荨麻及花粉等。
6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7
内脏及全身性疾病:
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内分泌紊乱等。
荨麻疹的治疗
患者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寻找可疑的致敏原,在皮肤科变态反应专业门诊请有经验的医生帮助分析或进行致敏原检测,以明确是何种物质致敏。这有利于找到病因。
在临床中,治疗荨麻疹以内服药治疗为主,一般可选用扑尔敏、赛庚啶、酮替芬等第一代抗组胺药;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者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维生素C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对伴腹痛者给予解痉药物;对脓*血症者应使用抗生素。
抗组胺药物通常指H1受体拮抗剂,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类内服药。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的辅助治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可用于病*性皮肤病的治疗。
发病机制
1
变态反应性
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由IgE(免疫球蛋白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效应细胞以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经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Ⅱ型变态反应多见于输血反应,为细胞*性反应。Ⅲ型变态反应见于血清病和荨麻疹性血管炎,主要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IgG(免疫球蛋白G)或IgM(免疫球蛋白M)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并产生过敏*素,导致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等化学介质释放,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水肿而产生荨麻疹。
根据过敏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Ⅰ型变态反应分为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两种类型。
速发相反应在接触变应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化学介质是组胺。迟发相反应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可持续数天。
2
非变态反应性
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是由下列物质进人体内使补体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引起的:药物,如阿托品、吗啡、奎宁、阿司匹林、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可待因、可卡因等;*素,如蛇*、细菌*素、海蜇*素、昆虫*素等;食物,如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蘑菇、草莓等;某些简单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等。
临床表现
1
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自觉皮肤瘙痒,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橘皮样皮损: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时,压迫管壁,风团可呈苍白色,皮肤凹凸不平。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表现。胃肠黏膜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
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全身症状较急性荨麻疹轻。风疹块常在数小时或一两日内自然消失,其他部位又有新的皮损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24小时内不再发生新的损害。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上。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时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摄氏度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
3
特殊类型荨麻疹
特殊类型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此类型又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划痕处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寒冷性荨麻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呈家族性,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皮损反复出现,女性多见,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或休克,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
胆碱能性荨麻疹:此类型多见于青年,主要由运动、受热、情绪紧张以及喝热饮或乙醇饮料而引起,好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风团,直径为两三毫米,周围红晕为一两厘米,互不融合。胆碱能性荨麻疹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在0.5~1小时内消退。
压力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皮肤划痕症相似,常见于足底和长期卧床患者的臀部,表现为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肿胀,可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一般持续8~12小时消退。
日光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由中波、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引起,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肤,自觉瘙痒和刺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分为获得性及遗传性两种,后者罕见。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发病年龄小于20岁,发病部位为面、手、臂、腿、生殖器等,缺乏炎症表现,可伴发风团、多形红斑、移行性红斑样损害,诱发因素为外伤、焦虑、紧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获得性遗传性水肿: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临床表现相似,发病年龄大于40岁,无家族史。
过敏性休克的救治
1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呼吸道阻塞症状、循环衰竭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其他过敏反应。特点是危险性大、一般呈闪电样发生,5%患者于给药后5分钟内出现症状,10%出现于半小时以后,既会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会发生于初次注射时,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2
过敏性休克的3个重要临床标志:
血压急剧下降致休克水平、意识障碍,出现各种各样过敏症状。
3
过敏性休克的预防:
问三史,做过敏试验,准确配置试验溶液,严格掌握操作方法,正确判断试验结果,现用现配药液,每次注射后观察半小时,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
4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处理:
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密切观察病情,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按危重病人转运制度做好转诊;若过敏性休克抢救开始时只有一个施救者,应立即请求团队其他成员到达;抢救者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