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复制链接]

1#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疸*,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大*栀子入,阴*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加草柏皮栀子汤。

又:

茵陈蒿汤大*栀,瘀热阳*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去皮,二两(6g)

清热利湿退*。

*疸阳*。一身面目俱*,*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柏皮加甘草,热疸治疗要及时。

组成:栀子十五枚(10g) 甘草炙,一两(3g) *柏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疸,热重于湿证。症见身热,发*,心烦懊,口渴,苔*。

茵陈四逆汤(《伤寒微旨论》)

四逆汤内茵陈入,*疸阴证法在兹。

组成:甘草 茵陈各二两(各6g) 干姜一两半(4.5g) 附子破八片,一个(6g)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

主治:阴*。症见*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紧细或沉细无力。

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均主治湿热内蕴所致之阳*。其中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清热利湿并重,宜于湿热俱盛之*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配伍*柏,以清热为主,宜于湿热*疸属热重于湿者。茵陈四逆汤以茵陈与干姜、附子配伍,故有温阳利湿退*之功,宜于寒湿内阻之阴*。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汤煎。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9g)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热淋。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腻,脉滑数。

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淋散治血热淋,归草栀芍赤茯苓;

脐腹急痛小便涩,研末煎服水道清。

组成:赤茯苓六两(18g) 当归去芦 甘草生用,各五两(各15g) 赤芍药去芦,锉 山栀子仁各二十两(各15g)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血淋。症见尿如豆汁,溺时涩痛,或溲如砂石,脐腹急痛。

石韦散(《外台秘要》引《集验方》)

组成:石韦去毛,二两(6g) 瞿麦一两(3g) 滑石五两(15g) 车前子三两(9g) 葵子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主治:热淋、石淋。症见小便淋沥涩痛,少腹拘急,尿中或见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

八正散与导赤散均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用于治疗热淋。八正散集滑石、木通、萹蓄、瞿麦、车前子等大队清热利湿之品,利尿通淋之效颇著,且配入大*之降泄,令诸药直达下焦,故为临床治疗热淋之主方;导赤散仅以木通、竹叶清热通淋,药简力薄,但有清心之功,并伍以生地,故既可上清心火,又能下利小肠,且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心经热盛或心火下移小肠之口糜口疮、小便赤涩热痛或热淋轻证,若兼阴津不足者尤宜。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亦同具清热通淋之效,均可治疗淋证。八正散专于清热利尿通淋,主治热淋;小蓟饮子则以小蓟、生地、藕节、蒲*等凉血止血药与利水通淋之品为伍,故宜于膀胱有热,灼伤血络之血淋。

五淋散、石韦散与八正散均有利水通淋之功,可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淋证。五淋散重用栀子、赤芍,故具清热凉血之功,尤宜于治疗血淋;石韦散重用石韦、滑石、葵子等,除清热利湿外,擅长排石,常用治石淋;八正散集大队利水通淋之品于一方,清热通淋之效著,故为治疗热淋主方。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

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

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g)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引《医原》)

藿朴夏苓有三仁,泽猪豆豉亦与伦;

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舌腻宜煎烹。

组成:杏仁二钱至三钱(6~9g) 蔻仁八分冲(2.5g) 半夏二钱至三钱(6~9g) 厚朴八分至一钱(2.5~3g) 藿梗一钱半至二钱(4.5~6g) 苡仁四钱至六钱(12~18g) 通草三钱至五钱(9~15g) 茯苓三钱至四钱(9~12g) 猪苓一钱半至两钱(4.5~6g) 泽泻一钱半至两钱(4.5~6g) 先用通草煎汤代水,煎上药服。

功用:化湿解表。

主治:湿温初起。症见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芩滑石蔻通草,苓皮腹皮猪苓饶;

暑温湿温热势重,湿热肾炎亦可疗。

组成:*芩三钱(9g) 滑石三钱(9g) 茯苓皮三钱(9g) 大腹皮二钱(6g) 白蔻仁一钱(3g) 通草一钱(3g) 猪苓三钱(9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蕴结中焦之湿温病。症见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舌苔淡*而滑,脉缓。

藿朴夏苓汤与三仁汤组成中均有三仁、半夏、厚朴、通草,皆可宣上、畅中、渗下以除湿热,宜于湿温初起,邪遏卫气,表里合邪,湿重热轻之证。前者配入藿香、二苓、泽泻,故芳香宣散与渗利湿邪之功较著;后方伍以滑石、竹叶,清热之力胜之。

*芩滑石汤与三仁汤组成中均有白蔻仁、通草、滑石等药,皆有清热祛湿之功。前方尚有*芩、茯苓皮、猪苓、大腹皮,清热与祛湿之效略胜,宜于湿温病湿热并重证;后方用杏仁、厚朴、薏苡仁、竹叶、半夏,功擅畅达三焦气机,清热之功逊之,宜于湿温病湿重于热证。

上述三方,从祛湿之效而言,以藿朴夏苓汤为优,*芩滑石汤次之;以清热之力而论,*芩滑石汤为佳,三仁汤次之;藿朴夏苓汤兼散表湿。

甘露消*丹《医效秘传》

甘露消*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

飞滑石十五两(15g) 淡*芩十两(10g) 绵茵陈十一两(11g) 石菖蒲六两(6g) 川贝母 木通各五两(各5g) 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四两(各4g)

利湿化浊,清热解*。

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颐咽肿痛,或身目发*,小便短赤,或泄泻淋浊,舌苔白腻或*腻或干*,脉濡数或滑数。

甘露消*丹与三仁汤均有清热利湿之功,治疗湿温邪留气分之证。三仁汤以滑石为君,配伍“三仁”、通草、竹叶清利湿热,故重在化湿理气,兼以清热,适用于湿多热少之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甘露消*丹重用滑石、茵陈、*芩为君,配伍连翘、射干、贝母散结消肿,故利湿化浊与清热解*并重,适用于湿热疫*充斥气分之证。

连朴饮《霍乱论》

连朴饮内用豆豉,菖蒲半夏芦根栀;

胸脘痞闷兼吐泻,湿热为病皆可医。

制厚朴二钱(6g) 川连姜汁炒 石菖蒲 制半夏各一钱(各3g) 香豉炒 焦栀各三钱(各9g) 芦根二两(60g)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湿热霍乱。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渴不欲多饮,心烦溺赤,泄泻,或霍乱吐泻,舌苔*腻,脉濡数。

蚕矢汤(《霍乱论》)

蚕矢汤用苡木瓜,芩连栀通吴萸夏;

加入豆卷清湿热,霍乱转筋甚相恰。

组成:晚蚕砂五钱(15g) 生苡仁 大豆*卷各四钱(12g) 陈木瓜三钱(9g) 川连姜汁炒,三钱(9g) 制半夏 *芩酒炒 通草各一钱(各3g) 焦栀一钱五分(4.5g) 陈吴萸泡淡,三分(1g)

功用: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主治:湿热霍乱。症见吐泻,腹痛转筋,口渴烦躁,舌苔*厚而干,脉濡数。

连朴饮与蚕矢汤皆有*连、栀子、半夏,均有清热利湿,升清降浊之功,主治湿热霍乱吐泻。但连朴饮中伍以厚朴、芦根、菖蒲、豆豉,偏于行气和胃以止呕;蚕矢汤中配入苡仁、木瓜、大豆*

卷、通草等,偏于利湿舒筋而止泻。

当归拈痛汤(又名拈痛汤)

《医学启源》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羌活半两(15g) 防风三钱(9g) 升麻一钱(3g) 葛根二钱(6g) 白术一钱(3g) 苍术三钱(9g) 当归身三钱(9g) 人参二钱(6g) 甘草五钱(15g) 苦参酒浸,二钱(6g) *芩炒,一钱(3g) 知母酒洗,三钱(9g) 茵陈酒炒,五钱(15g) 猪苓三钱(9g) 泽泻三钱(9g)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或微*,脉濡数。

宣痹汤(《温病条辨》)

组成:防己五钱(15g) 杏仁五钱(15g) 滑石五钱(15g) 连翘三钱(9g) 山栀三钱(9g) 薏苡五钱(15g) 半夏醋炒,三钱(9g) 晚蚕沙三钱(9g) 赤小豆皮三钱(9g),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痛甚者,加片子姜*二钱(6g),海桐皮三钱(9g)。

功用: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热痹证。症见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萎*,舌色灰滞。

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有清热利湿,通痹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风湿热痹。当归拈痛汤在清热利湿药中伍以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等大队辛散祛风胜湿之品,故适宜于痹证之风湿热邪俱甚者;宣痹汤中仅伍防己等少量祛风之药,故重在清利湿热,适用于痹证之湿热偏甚者。

二妙散《丹溪心法》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再加苡仁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柏炒 苍术米泔水浸,炒(各15g)(原著本方无用量)

清热燥湿。

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腻。

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柏切片,酒拌,略炒,四两(12g) 苍术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六两(18g) 川牛膝去芦,二两(6g)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症见两脚麻木或肿痛,或如火烙之热,痿软无力。

四妙丸(《成方便读》)

组成:*柏 苍术 牛膝 薏苡仁各八两(各g)

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痿证。症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

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故专治下焦湿热之两脚麻木、痿软无力;四妙丸乃三妙丸再加薏苡仁以渗湿健脾,舒筋缓急,故适用于湿热下注之痿证。

木丹园

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