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独 活
概 说
独活首载于《本经》,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以条粗壮、油润、香气浓郁者为佳。多生用。
性能特点
独活香气浓郁,是辛味之特征;其燥湿之力强而具有苦温之特点。本品苦燥之性明显,对于阴伤者,须慎用。因本品善祛太阳经之风,故归膀胱经。言其归肾经者,与临床关系并不密切。
功效应用
独活辛苦性温,能够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擅长治疗风寒湿痹,若治疗风湿热痹,亦多首选配用,故笔者称之为“祛风除湿第一药”,《名医别录》盛赞独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与羌活相比,独活性善下行,故善治下部之风寒湿痹。药理研究发现,独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治疗游走性关节疼痛之行痹,可配伍乌头、防风等;治疗关节痛有定处、遇冷加剧之寒痹,可配伍乌头、肉桂等;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者,多配伍桑寄生、人参、杜仲等,如《备急千金要方》之独活寄生汤,这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风湿腰痛最常用方剂之一;若用治外感风寒夹湿之头痛、身重等,常与羌活、藁本、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
此外,独活还具有解表作用,可用于风寒夹湿之感冒,常与羌活、防风、荆芥等同用。与羌活相比,独活发散之力稍逊。
独活与羌活,均辛苦温燥,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均治风寒湿痹、风寒湿表证等。但独活药力较缓,以散在里之伏风及寒湿为主,主治腰以下风寒湿痹;而羌活作用强烈,以散肌表之游风及寒湿为主,主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及太阳经头痛。
可以这么认为,羌活与独活在功效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功效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本经》记载了独活,还说独活又名羌活,或许在《本经》时代,人们已经注意到独活与羌活的不同,但由于二者的功效难以区分,故在那时不区分应用。直至现代,虽然人们将二者区分开来,但在实际应用时,无论治疗何病,基本上可以相须为用。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煎服,3~30g。治疗风寒湿感冒时用量不宜大,3~15g即可;若治疗风湿痹痛,大剂量应用时方能发挥其镇痛之功。
使用注意:独活性能燥烈,易于伤津,故对于阴津不足者当慎用。
临床经验
痹痛中的风痹,其疼痛多呈游走状,走注无定,因“风者善行数变”之故。祛风通络以治其痛,是为正治。在辨治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名医别录》谓其“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本草正义》称“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0~30g为佳,唯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血之品,始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祛游走性之疼痛。[朱良春.从痹病三个主证谈用药经验.北京中医杂志,,(5):5]
拓展阅读:(*宫绣《本草求真》)
独活一百十二山草[批]搜足少阴肾伏风头痛,并两足湿痹独活专入肾。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痛在脑齿。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胜湿,故二活兼胜湿。风*齿痛,肾主骨,齿者骨之余。头眩目晕,非此莫攻。《肘后方》用独活煮酒,热漱之。缘此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故名独摇草。摇者动活之意,故名独活。因其所胜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也。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独有助表之力。表之里。羌行上焦而上理,上属气,故云羌活入气。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下属血,故云独活入血。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去皮焙用,蠡实为使。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临证本草》
作者/宋永刚;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