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诚信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导读
膏方不是单纯的滋补品,也不是保健品,中医膏方具有中药复方优势,也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剂型之一,有人将膏滋药理解为只有内科疾病患者可以服,也有人以为中老年人可以服膏滋药,青年及儿童不宜服用,还有人将膏滋药作为万能的,取代汤剂、丸剂等。这些看法和认识,是片面和不够准确的。实际上膏滋药适用对象非常广泛,膏方并不完全等于补药,其中,既有以补为主的膏药,也有以治病祛邪为主的膏方。
汗证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汗证包括自汗、盗汗等,多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
若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
寐中汗出,醒来汗止者为盗汗,亦称寝汗。
汗证既有单独为主而成病者,也有其他疾病夹杂而成病者。汗证尚有*汗、战汗等。
汗是人体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心主血,汗为心之液,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
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开阖不利,则汗液外泄。汗出过多容易损伤气血、伤津耗液、损伤脾胃、体质下降、诱发疾病。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风湿热、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可表现本病证的特征。
NO.1
发病原因
1
肺气不足
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动则尤甚,汗出恶风,稍劳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
2
营卫不和
体内阴阳失调,腠理开阖不利,卫阳不固,卫外失司,而致汗出,以自汗为主,微寒怕风,精神疲倦,胃纳不振。
3
心血不足
汗为心液,思虑太过,损伤心脾,血虚失养,血不养心,汗液外泄太过,心悸少眠,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气短神疲,面色不华。
4
阴虚火旺
虚火内生,或邪热耗阴,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盗汗或自汗,虚烦少眠,寐则汗出,形体消瘦,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或有久咳虚喘,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
5
邪热郁蒸
肝火或湿热内盛,或情志不舒,或嗜食辛辣厚味,湿热偏盛,以致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NO.2
表现特点
综合症状:时时汗出,久之疲倦乏力,或睡梦中汗出,醒后汗止,或动则汗出,汗透湿衣。
1
阳虚自汗
因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所致自汗证,表现为倦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大便溏薄,汗出觉冷,小便清长等。
2
气虚自汗
由气虚卫表不固所致自汗出。表现为自汗恶风,汗出常冷,疲乏无力。
3
阴虚盗汗
由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盗汗,因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两者常互相影响。表现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等。
4
其他出汗
①营卫不和汗出: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半身、某局部出汗。
②阳明气分热盛汗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烘热,烦躁不宁,或兼发热,或肢节烦痛,或大便干结。
③阳明腑实濈然汗出:濈然汗出是连绵不断的、一阵接一阵的微汗出。
④漐漐汗出:即汗出之微细连绵。
⑤偏汗:俗称“半身汗”。见于一侧身体,或左侧或右侧,或上半身或下半身。
⑥心汗:是指心窝局部多汗,多因忧思惊恐、损伤心脾所致⑦湿热暑热汗出:表现为阵阵热汗外出,出汗以头面为多,身热不扬,身体困重,口腻作渴,苔*腻,脉濡数或滑数等。
⑧*汗:以汗出沾衣,色如*柏汁,症见口渴发热,胸部满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病因是由于风、水、湿、热交蒸所致。湿热伤及血分时,又可并发疮疡。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所致身肿、发热、汗出色*如柏汁的病症。
⑨瘀热自汗:临床见汗出,局部发热,或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舌有瘀点或瘀斑等症状。
⑩少阳汗出:三阳合病,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战汗:振栗,发热,汗出,是体内邪正相争,正胜邪却的结果。
?绝汗脱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其他:还有肝经湿热,气血亏虚,食积胃热,外感风热等。
NO.3
治疗体会
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一般健康之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汗腺的分泌都会增加,这是为了让上升的体温下降的生理作用。因此,肥胖者往往较瘦者汗量多,体温容易上升,为了降低过高的体温,必须以多排汗来调节。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鼻尖、前额、阴部等,常伴有皮肤湿冷,易生冻疮。
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若肺卫不固者益气固卫止汗,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止汗,心血不足者补血养心止汗,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止汗,邪热郁蒸者清热化湿止汗。若汗证日久,可加固涩之品,并宜根据虚实夹杂而用药。笔者根据出汗尤以气虚为多见,结合多年临床体会,拟一通用方治疗汗证:
1.方名*芪止汗汤。
2.组成*芪30g,白术15g,防风10g,麻*根10g,浮小麦30g,五味子10g,桂枝6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5g,生晒参15g,麦冬10g,山茱萸15g,红景天30g,绞股蓝30g,酸枣仁30g,甘草6g。
3.方歌*芪止汗桂枝汤,景天生脉绞股蓝,枣皮枣仁玉屏风,麻根浮麦又敛汗。
4.功效培补正气,固表止汗。
5.主治多种汗证,包括自汗、盗汗。
6.用法以上述药物煎汤或熬成膏剂服用。
7.加减若出汗甚者可以选加收敛固涩之品,如龙骨、牡蛎。笔者个人体会,若遇到患有颈椎病者,虽出汗多也不宜选用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因收敛之品会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导致诸如头昏头痛,颈部酸胀;盗汗甚者加地骨皮10g。
8.使用注意使用收涩止汗之品时,不能收涩太过,尤其是夹有湿热者,不可单纯使用收敛之品以防恋邪。
9.体会汗证虽有多种,但以自汗、盗汗为常见,多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对伴见于其他疾病的汗证,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以中医药论治,亦可明显改善症状。一般来说,汗证以虚者为多,所谓自汗者阳虚、盗汗者阴虚。
此方*芪止汗汤将具有固表止汗的玉屏风散(*芪、白术、防风)同用,达到扶正固表,提高正气作用,方中所含桂枝汤(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甘草)调和营卫,红景天、绞股蓝补虚强身,生脉饮(生晒参、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益气敛汗,酸枣仁、山茱萸收敛止汗。全方并有强壮作用,当汗证病人服用以后会感觉精神状况逐渐好转,出汗慢慢减轻直至痊愈。
个人比较习用酸枣仁、山茱萸、玉屏风散、麻*根、浮小麦等止汗,笔者认为山茱萸、酸枣仁配伍应用,止汗作用增强。对于收涩药物,笔者临床比较慎用,因为其容易恋邪,当然也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辨证用药。
NO.4
预防调摄
1
适当辅以食疗
平时可以多吃糯米食品,因糯米能健脾益气敛汗,适用于表虚不固性的汗证。平时要合理搭配膳食,避免油腻,多吃青菜和水果。汗液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和钙,出汗后应补充食盐。
2
注意饮食禁忌
汗出过多之人,勿食辛辣、煎炒、炙烤、肥甘厚味,以免刺激汗腺导致出汗。
3
保证足量饮水
要养成平时多饮水的习惯,出汗后更要及时补充水分,在空调房间里久坐,即使不出汗也要比平时多喝水,因为体内水分会因空气干燥而蒸发。
4
不要汗出当风
容易出汗之人,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年轻人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不要紧,但老年人就不要剧烈运动了,因为体质较差的人大量出汗会引起虚脱。最舒适的出汗量是微微出汗。
5
及时更衣防病
衣着要透气凉爽,汗出之后,应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擦干。出汗多者,需经常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持衣服、卧具干燥清洁。
6
配合外用药物
①五倍子粉适量,以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脐中。
②龙骨、牡蛎粉适量,每晚睡前外扑。
NO.5
病案举例
沈某,女,72岁。自述出汗10多年,时时汗出,身体瘦弱,气短,尤其怕风,头部为甚,需戴帽外出,否则即头痛,曾服中药但未坚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处方:*芪40g,附片15g,白术15g,防风10g,浮小麦40g,仙鹤草15g,桂枝10g,白芍20g,柴胡6g,生晒参15g,炒二芽各15g,甘草6g,枣仁30g,枣皮15g,麻*根10g。7剂。
服药后感身体轻松,恶风有所好转,为服用方便,要求用膏滋调理。乃投以*芪止汗汤加味。
处方:*芪30g,白术15g,防风10,麻*根10g,浮小麦30g,五味子10g,桂枝6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5g,生晒参15g,麦冬10g,山茱萸15g,红景天30g,绞股蓝30g,酸枣仁30g,甘草6g,阿胶15g,山药20g。10剂,收膏。
膏滋服完后,多年的出汗症消失,头上无恶风感。
猜你还想看:
祛体湿,用几颗红枣就管用,6天治好湿气,方法教你
湿气统统消失!把花椒和桂圆打碎放在肚脐里,好处万万没想到!寒性体质尤其需要
治疗肺肾两虚引起的久咳虚喘,神疲乏力、自汗盗汗中成药与中药材
头脚出汗,手心出汗,出汗过多身体遭不住,这样做止汗补津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