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又称特应性湿疹,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之为“四弯风”、“奶癣”、“胎疮”、“乳癣”等,常于幼年发病。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症状为四肢屈侧多形性皮损,呈湿疹样改变或苔藓样改变,剧烈瘙痒,缠绵难愈。
(第二届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禤老长期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在难治性皮肤病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那么,咱们一起来看看禤国维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
一、由表及里,抓住病机是关键
中医著作中,皆把特应性皮炎归类为湿疮的一种,对本病的叙述也各不相同。
《外科正宗》中首次出现比较贴近本病的描述,其记载:“奶癣,因母孕时过食五辛,遗热于胎儿,生后头面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瘙痒不断。”指出本病是由先天胎*邪热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述:“奶癣,生于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层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癣;或皮肤起粟,瘙痒无度,*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疮。”首次指出了奶癣中干癣、湿癣在病机上的不同。小儿的生理、病理皆不同于成人,在治疗方面也需有所区别。儿科圣手钱乙在五脏虚实辨证中有“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的理论。《颅囟经》中的纯阳学说提及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旺盛。禤老认为儿童发此病,先天胎*遗热固然重要,但还应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生长力旺盛,所需的水谷精微物质多,脾胃却娇嫩虚弱,加上小儿控制力差,容易饥饱过度,脾胃之气容易紊乱失调。脾胃不足,运化司,湿邪食积停滞,日久化热,再与体内先天胎*相结,于外又合并风邪,溢于皮肤之上则发为疮。若湿邪较甚,则表现为*水浸淫肌肤,红肿痒痛;若热邪较甚,津液消耗,则表现为干疹,厚如糙纸。禤老指出,无论患儿外在症状表现如何,治疗上最根本的都是固护脾胃,脾胃功能恢复,皮肤问题可迎刃而解。同时,由于小儿肺气始发,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特应性皮炎患儿常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肺外主皮毛,肺气不足则皮毛不泽,所以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皮肤常出现干燥龟裂的症状。禤老临床上常肺脾同调,使肺气和畅,以更好发挥助脾上布水谷精微的功能。而且,禤老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5岁以下的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脏腑娇弱,脏腑机能未全,治疗上不可轻言大补大泻,亦不能过寒过热,应用药性平和的中药健脾和胃,补益肺气;5~10岁的儿童,脏腑功能基本稳定,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在固护脾胃的基础上,要侧重于疏肝补肾,使肝肾藏泄功能趋于正常。如若病情迁延,风湿热蕴积,于肌肤腠理之间,则易化生为顽固*邪,易致皮如脱瓦,*水浸淫,严重者则出现红皮症状,体无完肤,此时应先治标后治本,需急攻之,以搜风活血,逐湿解*之法驱逐*邪,后再顾护脾胃之本。在日常诊病中,禤老还强调本病及早诊治的重要性,他常提到:“小儿脏腑清灵,易趋康复。”儿童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机体生机蓬勃,皮肤的修复功能强,只要辨证准确,及早修复皮肤的免疫防御功能,治愈成功率远高于成人。
二、辨证论治,灵活用药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禤老在临床诊病中常发现,绝大多数特应性皮炎患儿脾胃较虚弱,常有食欲不振,饮食偏好,大便稀溏等症状,或兼有疲倦乏力之态,或兼好动急躁。故禤老在治疗时,主要以健脾祛湿为主,且兼顾应性皮炎患儿皮肤干燥症状,还注重养阴润燥。对于病情迁延,年龄较大的儿童,禤老会酌情加补益肾气之品,在用药时兼顾全面,整体协调,注重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禤老临证常用自拟小儿特应性皮炎方,在此方基础上视具体情况加减。基础方:北沙参、太子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生地*、山药、布渣叶、白鲜皮各10g,防风、蝉蜕、紫苏叶、徐长卿、甘草各5g。在治疗5岁以下小儿时,基础方的药量需减半。方中之君药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药性赋》云:“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日华子本草》亦提到:“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本草纲目》云:“清肺火,治久咳肺痿。”禤老指出,肺主皮毛,故取北沙参润泽皮肤之效,在补益脾胃时,也兼顾了津液的耗损,但因本品性柔腻,大便稀溏黏腻者忌用。太子参性平,味甘苦,补脾益气生津,最适合用在小儿气虚脾胃不振的治疗中。茯苓、薏苡仁、白术健脾渗湿。《本草纲目》中描述山药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此取其益肾健脾,养阴生津之功。布渣叶、白鲜皮清热祛湿,白鲜皮亦有祛风解*之效,可治疗热*所致的风疮疥癣。禤老临床上常配伍地肤子及苦参,以加强清热解*之力。生地*凉血清热,防范热邪入里与血相结,亦能生津。防风、蝉蜕、徐长卿祛风止痒。紫苏是禤老治疗风湿热郁结皮肤的常用药物,因紫苏有祛风解表之用,使邪有出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有抗炎、抗过敏之效。特别是禤老在运用虫类药时,常配以紫苏、徐长卿,以缓解虫*。甘草在方中起到调和诸药、缓和药性的作用。禤老常在基础方上随症加减。地肤子,《药性赋》曰其“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若小儿皮肤*水浸淫较甚,瘙痒较甚,加地肤子,配以*柏、苦参等加强清热燥湿;若全身皮肤干燥瘙痒,则加麦冬、玄参、乌梅、五味子,与方中原有之防风形成收散之势,兼以生津润燥之功。若患儿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禤老还会加辛夷,以疏散风寒,宣通鼻窍,现代研究亦表明,辛夷中的辛夷脂素能有效拮抗过敏。若病情日久,已逐渐发育完善的儿童,禤老会加山萸肉、芡实等,旨在加强收敛的同时,亦能补益肝肾。禤老在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时,特别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常言不可为追求短期疗效而激进用药。另外,禤老还指出要考虑到小儿喂药困难,处方时尽量选一些有效且味甘平之药,让汤药服用起来更容易被患儿所接受。。
三、注重日常调护
禤老常常跟患儿家长强调,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一部分在药物上,另外一大部分在于日常的调护。特应性皮炎患儿皮肤生理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所以家长应尽量让患儿避开粉尘、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此外,因为皮肤屏障破损,酸性的汗液也会对患儿的皮肤产生刺激,故特应性皮炎患儿应避免进行一些出汗过多的活动,出汗后要尽快擦拭干净,同3时应避免过度日晒。禤老还强调勿过度沐浴清洁,患儿洗浴时尽量不用沐浴露、香皂等,以免进一步使脆弱的皮肤屏障受损。患儿每日可使用甘油、凡士林等外用润肤,帮助修复皮肤正常生理功能。禤老常说,只有排除了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治疗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良好的外在环境才能促进机体内在环境的修复,才能帮助患儿重新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质,恢复正常的皮肤生理机能,更好更彻底地治愈疾病并防止疾病的复发。。
四、验案举隅
病例1:杨某,女,8岁,年12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全身多处干燥脱屑伴瘙痒2年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儿2年前全身多处见干燥性皮疹,脱屑伴瘙痒,以四肢屈侧尤甚,出汗后加重,于某院确诊为特应性皮炎,先后予抗组胺药、醋酸泼尼松抗炎抗过敏治疗,外用他克莫司、卡泊三醇等外用涂擦,治疗不效。1周前背部见新起红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有糜烂渗出,伴血痂、抓痕,自觉瘙痒加重,严重影响睡眠。患儿平素烦躁好动,家长诉患儿平时易感冒,胃纳差,食欲不佳,眠差,多梦,二便可。舌尖红苔薄*,脉数。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诊断:四弯风,证属心脾积热,风湿热困。治则:健脾清心,祛风清热除湿。方药:用禤氏小儿特应性皮炎方加减。处方:北沙参、茯神、布渣叶、蝉蜕各15g,葛根、百合、薏苡仁、玄参、防风、生地*、白鲜皮、紫苏叶、地骨皮各10g,甘草5g,珍珠母20g。共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煎,分两次服。另予盐酸赛庚啶片1mg,每日两次。外用药:予消炎止痒霜、复方蛇脂软膏、复方尿素软膏(医院院内制剂)混合涂擦患处,每日2~3次。嘱其勿用热水及过度清洁皮肤,建议穿纯棉衣物,忌服辛辣刺激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公鸡、牛羊肉、鹅、鸭、海鱼、菠萝、芒果等。二诊(年12月27日):症状明显好转,后背部糜烂渗出减退,背部红斑丘疹部分消退,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干燥性皮疹,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瘙痒减轻。家长诉近日患儿经常抓挠头皮,头屑增多,纳眠好转,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数。于原方基础上加北沙参至20g,易薏苡仁为制地龙10g,易地骨皮为地肤子10g。外用药加硫*脂溢洗剂(医院院内制剂)洗头,加糠酸莫米松乳膏与原外用膏药混合。辅以依巴斯汀5mg白天服用,仙特明5mg睡前口服。三诊(年1月17日):患儿10d前外出遇冷后感冒,现感冒已基本痊愈,感冒期间停药数日,现患儿仍有咳嗽,咯吐*痰,痰黏难咯,无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双侧大腿外侧皮疹反复瘙痒,皮疹加重,见红斑伴渗出,余皮疹基本同前。纳欠佳,眠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脉细数。于原方基础上易百合为桔梗10g,去地肤子改为前胡10g,加川贝3g。14剂。四诊(年2月23日):咳嗽咳痰已痊愈,双侧大腿内侧皮疹干燥结痂,皮肤干燥情况明显改善,躯干四肢丘疹斑块大部分消退,余四肢屈侧少许干燥皮疹,患儿近日已无瘙痒,纳眠可,二便可,舌红苔薄白,脉细数。于原方去桔梗、川贝、前胡,加鱼腥草5g,麦冬10g,柴胡5g。14剂。停服抗组胺药物,外用药膏改为仅用复方尿素软膏涂敷四肢屈侧。五诊(年4月4日):现四肢屈侧、躯干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无瘙痒,皮肤干燥情况已明显改善。予原方7剂,嘱家长注意患儿的日常调护,停药随访。病例2:劳某,男,4.5岁,年7月21日初诊。主诉:颈部、四肢、躯干等处皮肤红斑、丘疹2年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儿颈部、四肢、躯干等多处皮肤红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以颈部及四肢屈侧尤甚,伴少许糜烂渗出、抓痕、血痂,全身皮肤较干燥,瘙痒日久。平素汗多,纳可,夜间因瘙痒难以入睡,大便日解1次,质稀烂,舌淡,苔滑腻,脉细滑。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诊断:四弯风,证属脾虚湿困。治则:治以健脾祛湿。用禤氏小儿特应性皮炎方加减。处方:北沙参、白术各10g,麦冬、芡实、布渣叶、百合、薏苡仁、茯苓、防风、徐长卿、白鲜皮、地肤子、浮小麦、糯稻根各5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煎,分两次服。另予盐酸赛庚啶片1mg,每日两次。外用四*消炎洗剂(医院院内制剂)湿敷,复方尿素软膏涂擦患处。嘱其减少外出,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待在阴凉的环境中。二诊:(年8月3日):皮疹逐渐融合,颜色变暗变淡,干燥无渗出,后背部可见少许干燥性丘疹、斑块,全身皮肤干燥情况较前改善,瘙痒减轻,服药后出汗明显减少,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滑。于原方基础上去白鲜皮、地肤子、白术,加量北沙参至15g,另加葛根、生地*5g,太子参10g。共14剂。嘱其停用外用湿敷,只用药膏外涂皮疹处。三诊:(年8月24日):症状明显好转,现见四肢屈侧、颈部遗留少许色素沉着,后背部皮疹大部分消退,全身皮肤干燥状况好转,现自觉瘙痒不明显,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原方去浮小麦,糯稻根。再予7剂,进一步巩固治疗,嘱其停用盐酸赛庚啶。四诊:(年9月6日):患儿症状进一步好转,服药后四肢、躯干处皮疹均已消退,遗留片状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情况消失,近1周未觉瘙痒,纳眠可,二便可,出汗情况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嘱其停止使用外用药,再予原方4剂,嘱其注意日常调护,4剂后停药随访,至今皮疹未再发作。按语:从两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病情发展的全过程中,可见禤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用药作出了不同的调整。当皮损糜烂渗出倾向较严重兼脾胃功能较差时,以健脾祛湿,清热养阴为主,兼予祛风止痒药对症止痒,故病案1中禤老初诊时在禤氏小儿特应性皮炎方的基础上加以葛根解肌清热,玄参、地骨皮养阴清热凉血,予茯神、珍珠母以安神。至中期渗出减少,以瘙痒、亚急性皮损或慢性皮损为主时,用药重心就向收湿祛风,养阴健脾方向倾斜,故常加地肤子、白鲜皮加强祛风止痒利湿之力。到后期渗出完全消失,以皮损完全干燥、增厚为主要表现时,则是以养阴生津,养血活血为主,着重恢复皮肤的润泽,故常予麦冬、百合、玉竹、北沙参加量加强养阴生津,柴胡以疏通全身气机。病案2中患儿初诊时以亚急性皮疹为主,兼有汗多的表现,故在基础方中加益气养阴止汗之浮小麦、糯稻根。患儿病情好转后再加强养阴生津通络之力以收工。患儿脾胃功能好转及出汗等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减少后,病情很快好转。患儿治疗周期约4个月余,期间症状出现反复的情况,许多患儿在好转后极易出现病情反复,禤老在治疗中常指出,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受损、外感、感染等因素是诱导特应性皮炎加重的导火线,特应性皮炎患儿肺脾功能差,正气不足,极易受外邪侵袭。皮肤和黏膜同属皮毛,相互联系,所以病案中患儿治疗期间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诱使病情出现反复。故在患儿感冒后加前胡、川贝、桔梗等宣肺清热化痰,促进咽部黏膜功能修复,后期再加活血养阴生津药物,促进皮肤功能恢复。治疗上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循序渐进,使病情得到控制,并慢慢治愈。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文字整理:医院皮肤科研究生申亚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