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要考点“脏腑辨证”来啦!
心病辨证
1)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共同点: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为辨证要点。
心阳虚证:以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为辨证要点。
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共同点: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
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兼见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心阴虚的表现,除上述症状外,兼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3)心血瘀阻证与心火亢盛证
心血瘀阻证:以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为辨证要点。
心火亢盛证:以心及舌脉等有关组织出现实火内炽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肺病辨证
1、肺气虚证:以喘咳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和全身功能活动减弱为辨证要点。
2、肺阴虚证:在肺病常见症状的基础上伴见阴虚内热为辨证要点。
3、风寒犯肺证:以咳嗽兼见风寒表证为辨证要点。
4、风热犯肺证:以咳嗽与风热表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5、燥热犯肺证:以肺系症状表现干燥少津为辨证要点。
6、痰浊阻肺证:以咳嗽痰多质黏、色白易咯为辨证要点。
脾病辨证
1)脾气虚证
(1)脾失健运证: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2)脾虚下陷证:以脾气虚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
(3)脾不统血证:以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
2)脾阳虚证
以脾运失健的基础上伴有寒象为辨证要点。
3)寒湿困脾证、脾胃湿热证
(1)寒湿困脾证:以脾的运化功能障碍为基础,同时又有寒湿中遏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2)脾胃湿热证:以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和湿热内阻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肝病辨证
1、肝气郁结证: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在妇女则有月经不调等作为辨证要点。
2、肝火上炎证:以肝脉循行所过的头、目、耳、胁部位见到实火炽盛症状作为辨证要点。
3、肝阴虚证:以肝病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4、肝阳上亢证:以肝阳亢于上而肾阴亏于下的症状表现为辨证要点。
5、肝血虚证: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去血的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6、肝风内动
(1)肝阳化风证:根据患者平素具有肝阳上亢的现象结合突然出现肝风内动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2)热极生风证:以高热与肝风共见为辨证要点。
(3)血虚生风证:有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去血的濡养的症状,以及全身血虚为辨证要点。
7、肝胆湿热证:以胁肋胀痛,身目发*或阴部瘙痒,带下*臭,舌红苔*腻为辨证要点。
8、寒滞肝脉证:以少腹牵引阴部坠胀冷痛为辨证要点。
肾病辨证
1、肾阳虚证:以全身功能低下伴见寒象为辨证要点。
2、肾阴虚证:以肾病的主要症状和阴虚内热症状同见为辨证要点。
3、肾精不足证: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生殖功能减退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4、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
(1)肾气不固证:以肾及膀胱不能固摄表现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2)肾不纳气证: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加重为主,伴见肺肾气虚表现为辨证要点。
六腑辨证
1、胃寒证:以胃脘疼痛和寒象同见为辨证要点。
2、胃热(火)证:以胃病常见症状和热象共见为辨证要点。
3、食滞胃脘证:以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为辨证要点。
4、胃阴虚证:以胃病常见症状伴见阴虚为辨证要点。
5、大肠湿热证:以腹痛,排便次数增多,或下痢脓血,或下*色稀水为辨证要点。
6、大肠津亏证:以大便干燥难于排出为辨证要点。
7、膀胱湿热证:以尿频、尿急、尿痛、尿*为辨证要点。
脏腑兼病辨证
1、心肺两虚证:以心悸咳喘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2、心脾两虚证:以心悸失眠,面色萎*,神疲食少,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
3、心肾不交证:以失眠,伴见心火亢而肾水虚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4、肺脾两虚证:以咳喘,纳少,腹胀便溏为主,伴见气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5、肝火犯肺证:以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咳嗽为辨证要点。
6、肺肾阴虚证:以久咳痰血、腰膝酸软、遗精等症与阴虚症状同见为辨证要点。
7、肝脾不调证:以胸胁胀满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
8、肝胃不和证:以脘胁胀痛,吞酸嘈杂为辨证要点。
9、脾肾阳虚证:以腰膝、下腹冷痛、久泻不止、浮肿等与寒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10、肝肾阴虚证:以胁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与阴虚内热症状同见为辨证要点。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