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
一入冬季,很多朋友就深受关节炎之苦,在中医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都被归于“痹症”当中。“痹”有闭阻不通之义,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上,风邪盛者,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称为行痹;寒邪盛者,表现为疼痛明显,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称为痛痹;湿邪盛者,表现为酸痛重着,关节漫肿,称为着痹;热邪盛者或邪从热化,表现为关节肿胀,肌肤灼热疼痛,称为风湿热痹。假使日久痰瘀互结,缠绵难愈,则是痰瘀痹阻。
日常当中应根据发病特点即全身症状来辩证治疗。痹症治疗以祛邪通络、宣痹止痛为基本原则,除内服中药治疗外,还可以通过膏药外敷、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期主要介绍其中的中药治疗和推拿方法。
痹症得内服中药治疗
风寒湿痹
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多见于腕、肘、踝、膝等处关节,屈伸不利,初期常伴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防风、当归、茯苓、杏仁、*岑、秦艽、葛根、麻*、肉桂、生姜、甘草、大枣)加减治疗。若疼痛以肩、肘、腕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加羌活、姜*、威灵仙等;疼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等;而疼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
痛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得热则痛解,遇寒则疼痛加重,关节屈伸不利,痛处皮色不红并有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麻*、白芍、*芪、制川乌、甘草、蜂蜜)加减治疗。如寒邪盛者,可加附子、细辛、桂枝等。
着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肉酸楚,痛有定处,四肢沉重,甚则关节肿胀散漫,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薏苡仁、瓜蒌仁、川芎、当归、麻*、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制川乌、甘草、苍术、生姜)加减治疗。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萆薢、木通、五加皮;若肌肤麻木不仁,可加豨莶草、海桐皮。
若风寒湿偏盛不明显,可选用蠲痹汤(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风湿热痹
证候: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反痛减,屈伸不利,常伴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舌苔*燥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宣痹汤(防己、杏仁、滑石、连翘、栀子、薏苡仁、半夏、蚕砂、赤小豆)加减治疗。若发热汗出明显,伴恶风、咽痛者,可加金银花、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若热盛伤阴,症见口渴喜饮,舌红苔少者,可加玄参、麦冬、生地*;若皮肤有红斑者,可加牡丹皮、赤芍、紫草等。
痰瘀痹阻
证候:各种痹症日久迁延不愈,肢体关节肌肉刺痛或重着疼痛,痛有定处,夜间痛甚,或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治法:化痰行瘀,搜风通络。双合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白芥子、甘草)加减治疗。若出现肝肾虚损症状明显者,可选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加减治疗。
痹症得推拿按摩
根据不同部位,可以尝试按揉以下穴位。
上肢: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肩贞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躯干:水沟、身柱、腰阳关
水沟穴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身柱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阳关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下肢:环跳、居髎、悬钟、秩边、承扶、阳陵泉、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环跳穴,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当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
居髎穴,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秩边穴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承扶穴位于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犊鼻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梁丘穴,在髌底上2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膝阳关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昆仑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行痹者,加隔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足三里、商丘。热痹者,加大椎,曲池。
吕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