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诊断学一问诊 [复制链接]

1#

中医诊断学--问诊(二)

问汗概述

1.概念

“汗”阳气蒸化津液从汗孔排出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

问汗的内容及意义

(一)意义

诊察津液的盈亏,阴阳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二)内容

1.辨汗出有无。

2.辨汗出时间。

3.辨汗出部位。

表证辨汗

(一)表证无汗

恶寒发热,肌肤无汗出,脉浮紧。

外感寒邪引起的感冒。

寒主收引,毛孔郁闭故无汗。

(二)表证有汗

1.恶风发热伴有汗出,脉浮缓。

2.外感风邪为主引起的感冒。

3.风性开泄,毛孔疏松故有汗。

里证辨汗

1.里热汗出

为外邪入里化热证或里热炽盛证。

2.里证无汗

见于久病患者,为津血亏虚、生化乏源之里虚证。

特殊汗出

1.自汗:日间汗出,动则甚,主气虚、阳虚证。

2.盗汗:入睡汗出,醒后自止,主阴虚内热。

3.大汗:病情危重时出现大汗不止,为亡阴或亡阳之脱汗。

中医诊断学--问诊(三)

疼痛的病机

1.问疼痛的内容——性质、部位、程度、时间和喜恶。

头身痛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头身痛问诊的内容:自觉症状,症状休作时间,症状发生部位,症状性质和其他兼症情况。

(一)头痛

1.临床表现

头痛可表现于不同部位,其发作时间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2.临床意义

(1)根据疼痛部位

前额部连眉按骨痛,属阳明经头痛。

后头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

巅顶痛,属阙阴经头痛。

头侧痛,属少阳经头痛。

(2)根据头痛性质不同,辨识外感内伤和病性的寒热虚实:

外感头痛,发病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病无休止,系感受风、寒、暑、湿等邪所引起,属实证。

内伤头痛,发病慢,病程长,头痛较缓,时痛时止,系气血精髓亏少,不能上荣于头,使脑海空虚所致,属虚证。

(二)头晕

1.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头部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视物旋转,不能站立,常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晕倒。

2.临床意义

根据头晕的不同情况,可以鉴别疾病的不同性质:

(1)病人头晕胀痛,为肝阳上亢。

(2)头晕昏沉,属痰湿内阻所致。

(3)头晕眼花,为气血两亏。

(4)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为肾精亏虚所致。

(三)身痛

1.临床表现

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发病新久不一。

2.临床意义

新病身痛多由感受外邪所致者,常见于风寒、风湿表证,或感受署湿疫*,称“阳*”。久病身痛,卧床不起,多属营气不足,气血不和。

(四)身重

1.临床表现

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

2.临床意义

头身困重,兼见脘闷纳呆、便溏、苔腻为感受湿邪所致。身重嗜卧,少气懒言,倦怠乏力为脾气亏虚所致。

(五)四肢痛

1.临床表现

四肢关节肌肉疼痛,或为游走不定,或为重着不移,或局部红肿结节。

2.临床意义

关节游走性疼痛,由感受风邪所致行痹证。

疼痛剧烈不移,属感受寒邪的痛痹。

四肢疼痛重着,是湿邪引起的著痹。

四肢关节红肿疼痛,或小腿部兼见结节红斑,为湿郁化热的热痹。

(六)腰痛

1.临床表现

腰痛绵绵酸软,或冷痛重着,或刺痛不移。

2.临床意义

肾虚腰痛,腰部绵绵作痛,酸软无力。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

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活动受限。

胸痛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疼痛,如憋闷、绞痛、窜痛、刺痛等。同时还会有痰浊或其他各种兼症出现。

2.临床意义

胸部疼痛,多属心肺病证的反映

胸痹:胸痛憋闷,痛引肩臂。

真心痛: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因心脉急骤闭塞不通所致。

肺痈:胸痛而咳吐脓血腥臭痰。

气滞疼痛:胸胀痛走窜,太息易怒。

血瘀疼痛: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肺实热证: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

肺阴虚证: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

痰湿犯肺:胸闷咳喘,痰白量多。

胁痛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1.临床表现

胁部以疼痛为主,胀、灼、刺、窜痛等。

2.临床意义

肝胆位于右胁,而两胁均为肝胆二经分布的部位。

询问胁部的异常变化,主要可以了解肝胆及其经脉的病变。

胁胀痛:太息易怒,多为肝气郁结。

胁肋灼痛:面红目赤,多为肝火郁滞。

胁肋胀痛:身目发*,为肝胆湿热。

胁部刺痛:固定不移,为瘀血阻滞。

胃脘痛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1.临床表现

胃脘主要症状是疼痛,如胀、灼、冷、隐、刺痛等,同时常表现与饮食、寒热有密切关系。

2.临床意义

主要可以诊察胃腑病变情况。

胃脘冷痛剧烈,得热痛减,属寒邪犯胃。

胃脘灼热疼痛,口臭便秘,属胃火炽盛。

胃脘胀痛、嗳气,部怒则痛甚,为胃腑气滞。

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呕吐清水,属胃阳虚。

胃脘灼痛嘈杂,饥不欲食,属胃阴虚。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属胃腑血瘀。

腹痛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1.临床表现

腹部以各种性质的疼痛为主与寒热、饮食等因素多相关。

腹部的范围较广,脐以上为大腹。脐以下为小腹,小腹两例为少腹。

2.临床意义

询问腹部变化,可以察知所在脏腑病证的寒热虚实。

大腹隐痛,喜暖喜按,便溏,为脾胃虚寒。

绕脐痛,起包块,按之可移,为虫积。

凡腹痛暴急剧烈,胀痛,拒按,得食痛甚,多属实证。

凡腹痛徐缓,隐痛,喜按,得食痛减多属虚证。

凡腹痛得热痛减,多为寒证。

凡腹痛,痛而喜冷,多属热证。

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为癃闭。

小腹刺痛,小便自利,为蓄血。

少腹冷痛,牵引阴部,是寒凝肝脉。

中医诊断学--问诊(四)

问耳目

耳与目均为身体的感觉器官,又分别与脏腑经络有联系。询问耳目的状况,可考察耳目局部的病变,亦可了解全身病变。

(一)问耳

1.耳鸣

(1)临床表现

耳中有响声如潮水或蝉鸣,妨碍听觉。

(2)临床意义

暴鸣声大,以手按之更甚者,属实证,多由肝胆三焦之火循经上扰所致。

鸣声渐小,以手按之可减轻者,属虚证,多由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而成。

脾湿过盛,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亦可致耳鸣。

2.耳聋

(1)临床表现

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

(2)临床意义

耳聋有虚实之分

①以下属实证,较易治

伤寒耳聋,多系邪在少阳,经气闭塞所致。

温病耳聋,多为邪火蒙蔽清窍,阴精不能上达所致。

外感风温,鼻塞头重也可致耳聋。

②以下属虚证,难治

久病、重病出现耳聋,则为心气虚衰,肾惫精脱所致,病属危侯。老年耳虚精衰。

3.重听

临床表现:听声音不够清楚。

临床意义:多为风邪所致,或属肾经有热。或是下元已亏,上盛下虚。

(二)问目

1.目痛

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疼痛。

临床意义:目剧痛,连及头痛,恶心呕吐,瞳孔散大,如云雾状为青风内障。

2.目眩

(1)临床表现

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

(2)临床意义

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者,目眩兼头晕头胀,面赤耳鸣,腰膝酸软。

痰湿内蕴,清阳不升者,目眩兼头晕、胸闷、体倦、肢麻、恶心、苔腻。

3.目昏

(1)临床表现

两目昏花,干涩,视物不清。

(2)临床意义

可见于久病、虚证及老年人。多由气虚肝血不足,肾精亏耗,目失所养而致。

4.雀目

(1)临床表现

一到*昏视力明显减退,如雀之盲。

(2)临床意义

属肝虚为病。

问睡眠

问诊内容:问睡眠的质量;问睡眠的具体表现;问睡眠的主要兼症。

(一)失眠

1.临床表现

是以经常不易入睡,或唾后易醒不能再睡,或时时惊醒而睡不安稳,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且常伴有多梦。

2.临床意义

病人不易入睡,兼心烦,潮热,腰膝酸软,属心肾不交。

睡后易醒,兼心悸,纳少乏力,属心脾两虚。

失眠而时时惊醒,兼眩晕胸闷,胆怯,心烦,口苦恶心,属胆郁痰扰。

失眠而夜卧不安,兼脘闷暖气,舌苔厚腻,食停胃脘之征。

(二)嗜睡

1.临床表现

神疲困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为其临床特点。

2.临床意义

困倦易睡,兼见头目昏沉,属痰湿困脾。

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兼见形体衰弱,属脾气虚弱。

病人极度衰惫,神识朦胧,困倦易睡,肢冷脉微,属心肾阳衰。

病人昏睡谵语,身热夜甚,或发斑疹,舌绛脉数者,属温病热入营血。邪陷心包,蒙蔽心神,热盛神昏而致昏睡。

问饮食与口味

问诊内容:问饮食喜恶与多少。问口渴情况及水入情况。问口味异常情况。

(一)问饮食

1.口不渴

(1)临床表现:虽病而不渴。

(2)临床意义:标志着津液末伤,多见于寒证或是没有明显的热邪。

2.口干

(1)临床表现:口虽干渴,但水入口而嗽水不欲咽。

(2)临床意义:属内有瘀血。

3.口渴多饮

(1)临床表现:病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

(2)临床意义:是津液大伤的表现。

临床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

口大渴喜冷饮,属实热证。是里热亢盛,津液大伤,饮水自救的表现。

大渴引饮,小便量多,兼见能食消瘦为消渴病。

汗、吐、下利后,因津液耗伤,亦可出现口渴多饮。

4.渴不多饮

(1)临床表现:病人虽有口干或口渴感觉,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

(2)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口干但不欲饮,属阴虚证。

口渴饮水不多,属湿热证。

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属痰饮内停。

5.食欲减退

(1)临床表现:病人不思进食或甚则厌食。

(2)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有以下四种:

食少纳呆,兼见消瘦乏力,属脾胃气虚。

脘闷纳呆,兼见头身困重,属湿邪困脾。

纳少厌油食,兼见*疸胁痛,属肝胆湿热。

厌食,兼见嗳气酸腐,属食滞内停。

此外,妊娠厌食呕吐为妊娠恶阻。是因妊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不严重者属生理现象。

6.多食易饥

(1)临床表现:病人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身体反见消瘦。

(2)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有以下两种:

多食易饥,兼见口渴心烦,口臭便秘,舌红苔*,属胃火亢盛,腐熟太过所致。

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泻,属胃强脾虚。

7.饥不欲食

(1)临床表现:病人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

(2)临床意义

可见于胃阴不足的病人。症见饥不欲食,胃中有嘈杂,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是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8.偏嗜食物

(1)临床表现:病人嗜食某种食物或异物。

(2)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的有以下面两种:

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多见于小儿,往往是虫积的征象。

妇女妊娠期间,偏食某种食物,一般不属病态。

此外,询问病人在疾病过程中食欲和食量的变化,亦可以了解疾病的转归。病人食欲好转,食量渐增,表示胃气渐复,预后较好。病人食欲减退,食量渐减,表示胃气衰退,预后较差。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称为“除中”,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属病危。

(二)问口味

口淡乏味,属脾胃气虚。

口甜或粘腻,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属伤食。

口苦,属热证。可见于火邪为病和胆热之证。

口咸,多属肾病及寒证。

中医诊断学--问诊(五)

问二便

二便的临床表现可反映饮食物的消化情况及水液代谢情况。

问诊项目:排便次数及时间,二便量、色、质及气味,排便时伴随症状。

(一)问大便

健康人一般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内无脓血、粘液和未消化食物等。

排便异常主要有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

1.便次异常

(1)便秘

①临床表现: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

②临床意义

病人高热便秘,腹满胀痛,属实热证。

病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喜热饮,属冷秘。

病人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属阴虚。

久病,老年或产后便秘,多属气液两亏。

(2)泄泻

①临床表现: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②临床意义

病人纳少腹胀,腹部隐痛,大便溏泄,属脾虚。

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则腰膝酸冷,属肾阳虚。

病人脘闷嗳腐,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属伤食。

病人情志抑郁,腹痛外泻,泻后腹痛减,属肝郁乘脾。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

临床表现:大便质稀,含存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临床意义:多见于脾虚或肾虚泄泻。

(2)溏结不调

临床表现:大便时干时稀。

临床意义:见于肝郁乘脾。若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脾虚。

(3)脓血便

临床表现:大便中央有脓血粘液。

临床意义:痢疾。

(4)黑便与血便

临床表现:便黑如油是远血,便血鲜红是近血。

临床意义:远血主脾胃虚寒或湿*,近血主大肠湿热或为风热。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

临床表现: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

临床意义:属大肠湿热,见于暑泻。

(2)排便不爽

临床表现:腹痛而排便不畅。

临床意义:多属肝郁乘脾,便溏如*糜揭下不爽,是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机传导不畅。

(3)里急后重

临床表现: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

临床意义:见于痢疾,是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4)滑泻失禁:久泻不愈,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

临床意义:属脾肾阳虚,肛门失约。

(5)肛门气坠: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肛。

临床意义:属脾虚中气下陷。

(二)问小便

健康成人在一般情况下,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昼夜排尿量约~毫升。小便的尿量,尿次和排尿感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尿量异常,尿次异常和排尿感异常。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临床表现:病人小便清长量多,畏寒喜暖,口渴,多饮,消瘦。

临床意义:多属虚寒证,亦见于消渴病。

(2)尿量减少

临床表现:小便短赤量少,尿少浮肿。

临床意义:多属实热证,或汗、吐、下后伤津所致。亦可见水肿病,由肺脾肾脏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小便短赤,频数急迫,小便澄清,频数失禁,夜尿增多,小便清长。

临床意义:可见于下焦湿热,腑脏气化不利所致的淋证,或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亦多见于老年人及肾病后期,因肾阳亏虚,膀胱失约所致。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临床意义:癃闭,因湿热蕴结,或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因年老气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者,多属虚证。

3.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排尿不畅,且伴有急迫,疼痛,灼热感。

临床意义:见于淋证,多由湿热蕴结膀胱,使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2)余沥不尽:排尿后小便点滴不禁。

临床意义:见于老年人,属肾气不固。

(3)小便失禁:病人神志清醒时,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遗。

临床意义:多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若病人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遗,则病属危重。

(4)遗尿:睡时不自主排尿。

临床意义:属肾气不足,膀胱虚衰。

问妇女

问诊内容:月经,带下,妊娠和产育。

(一)问月经

月经:初期年龄为13~15岁,周期为28天左右,持续时间为3~5天。经色正红无块,经质不稀不稠。绝经期年龄约在49岁左右,问诊须询问末次月经日期。

月经异常包括: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经闭和崩漏。

1.月经不调

(1)临床表现

①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上。

②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8~9天以上。

③月经前后不定期:月经前后不定,差错在8~9天以上者,又称为月经衍期。

(2)临床意义

①月经先期,多因邪热迫血妄行所致。或因气虚不能摄血而成。

②月经后期,属血虚,是血少经血不能按时满溢所致。属寒经,是由感寒经血凝滞,不能按时而下所致。

③月经前后不定期,属气郁,是因情志郁结,肝失调达,气机逆乱所致。属脾肾虚损,因脾肾虚衰,冲任失调所致。

2.行经腹痛

(1)临床表现

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阵发性下腹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伴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

(2)临床意义

经前小应胀痛,行经后痛减,属实证,多因气滞血瘀所致。

经后小腹隐痛,属虚证,多因气血不足或肾虚,胞络失养所致。

行经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属寒证,是因寒凝经脉,胞络收引拘急所致。

3.经闭

(1)临床表现

女子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来不来,或曾来而中断,闭止在三个月以上。

(2)临床意义

多由血瘀,肝气郁结,虚劳等病引起。

4.崩漏

(1)临床表现

月经忽然大下不止谓之“经崩”,长期淋漓不断为“经漏”,“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

(2)临床意义

多属热证,或冲任损伤,或中气下陷,脾虚不能统血所致。

(二)问带下

在正常情况下,妇女可有少量白带分泌,若带下量多,淋漓不断,或带质改变,或有臭味,即为带下病。白带可呈以下几种颜色的异常:白带,*带和赤带。

1.临床表现

(1)白带,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无臭味。

(2)*带,带下色*,量多,质粘稠,味臭秽。

(3)赤带:带下色红粘稠,或赤白相间,微有臭味。

2.临床意义

(1)白带,同寒湿,是脾虚不运寒湿下注所致。

(2)*带,属湿热,是由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所致。

(3)赤带,多因情志不好,肝郁化热,损伤胞络所致。

若绝经期后仍见赤带淋漓不断,可能由癌变引起,应及早诊治,以防延误病情。

(三)问妊娠

1.临床表现

(1)妊娠恶阻:妊娠妇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甚则反复呕吐不能进食。

(2)胎动不安:妊娠后小腹部下坠疼痛,腰部酸痛,或兼见漏红。

2.临床意义

(1)妊娠恶阻是因胃气素虚,妊娠后冲脉气盛上冲,胃失和降所致。或因肝部化火,肝火犯胃所致。亦可因痰浊上逆,胃失和降引起。

(2)胎动不安为堕胎或小产先兆,多为肾虚不能顾护冲任所致,或为气血亏虚不能养胎所致,亦可因外伤,损伤冲任所致。

(四)问产后

1.临床表现

(1)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淋漓不断,持续二十天以上。

(2)产后发热:产后发热持续不退,甚则壮热。

2.临床意义

(1)产后恶露不绝,可由气虚、血热、血瘀等原因引起。

(2)产后发热,可由感受外邪,火邪内盛,阴虚生热等因引起。

中医诊断学--脉诊(一)

脉诊的部位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脉搏,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病方法。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医生用自己食、中及无名指指腹触按病人的掌后桡动脉浅表部位。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个别人脉不见寸口部而见于关后(腕部背侧),称“反关脉”;或脉由尺部斜向腕后虎口,称为“斜飞脉”。两者均属桡动脉位置异常的生理现象,不作病脉论。

常用的脏腑分配方法是:左寸候心,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

切脉的方法

切脉前,应让病人稍事休息,使气血比较平静。切脉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平伸与心位齐高,手掌向上,以使血流通畅。然后医生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高骨处定关部,然后用食指按关前的寸部,无名指按在关后的尺部。一般三指靠拢,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布指的疏密,可视病人身材的高矮而定。切脉时,需用不同指力以体察脉象。轻按皮肤为浮取;稍加指力为中取;用力重按为沉取。

寸、关、尺三部,每部均有浮、中、沉三候,故称为“三部九候”。切脉时,医护人员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要集中注意力,细心体察脉象,每次切脉的时间应在一分钟以上,不能草率从事。

正常脉象

正常脉,称“平脉”或“常脉”。平脉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随年龄、性别、体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改变。

小儿脉象较软而数,女性脉象较为细弱;瘦人脉多稍浮,胖人脉多稍沉;运动员脉象较迟;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除此之外,喝酒、运动、劳动及情绪波动等因素,能引起脉象暂时性的变化,均属正常脉象的范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