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困惑,治疗湿疹应选择西医还是中医 [复制链接]

1#

随着现今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南方气候潮湿多变,湿疹成为皮肤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病因复杂,往往反复发作导致病程较长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若遭受湿疹困扰,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又会怎么解决呢?下面我们以西医和中医的角度来了解湿疹及治疗方法。

一、西医对湿疹的认识

湿疹是一种以渗出为主要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皮肤损害以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瘙痒为主,色素沉着、表面粗糙,组织学特征为表皮细胞间水肿,伴有不同程度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病因多,病理过程复杂,一般认为是体内外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临床分三个阶段

急性湿疹—以红斑、水肿、丘疹水渗出和结痂为特征

慢性湿疹—以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改变和表皮脱落为特征

亚急性湿疹—混合具有急性和慢性湿疹的特征

1发病内因

包括遗传因素,为湿疹发病的核心因素,研究显示与聚角蛋白微丝基因(FLG)基因突变有关,致使对致敏花粉、细菌等外来物质的屏蔽功能降低;内分泌因素,更年期妇女容易患手部湿疹;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尿*症等易引发湿疹[1];胃肠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因素如疲劳、紧张忧虑等可加重湿疹病情。

2发病外因

主要与饮食不当及外感风、湿、热相关,如气候条件、生活环境等。外界物化刺激如紫外线、干燥、搔抓以及各种动物皮毛、化学物质甚至某些食品致敏原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二、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现代延续了前人的认识,概括湿疹的病机为体虚为本,风湿热邪为标,认为湿疹的发生总由禀赋不足,外感湿热之邪,郁于腠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致湿热内藴而发病。久病则耗血伤津,致脾虚血燥。根据病圈分湿热型、湿阻型、血虚风燥型。急性者以湿热为主,外感风、湿、热邪或过食辛辣发物而致湿热阻于肌肤。亚急性者以湿阻型居多,与脾虚失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血虚风燥型为害,因久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其濡养而成[2]。

三、治疗方法(建立在湿疹不同阶段上)[4,5]

西医角度

内用药物治疗

1

抗组胺药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现常用的是第二代的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具有抗过敏、抗炎双重作用,嗜睡作用较弱,疗效持续时间长,患者的依从性好,但服药期间有味觉改变的不良反应。

2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硫代硫酸钠

有一定抗过敏作用,适用于湿疹急性发作或红斑、肿胀、瘙痒明显的患者。

3

镇静剂

情绪的紧张可加重湿疹,在紧张所致的反应中,剧痒是最突出的,面神经的不稳定性引起痒感所需的刺激度是较低的。因此镇静剂如盐酸氯丙嗪等对某些患者有效。

4

对于不并发细菌感染的湿疹,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实抗生素治疗有效。对于伴有广泛细菌感染者,比如出现超过体表面积30%的脓性渗出、脓疱及脓痂的患者,建议应用敏感抗生素7—10天。

5

免疫抑制剂

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激素应用禁忌证的重症患者,或激素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量或停用激素时的替代治疗;推荐使用环孢素,无效或有禁忌证者可以选用吗替麦考酚酯,或使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此类药应用中应特别注意骨髓、肝肾不良反应的监测。

6

中药提取物

①复方甘草酸苷,适用于各类湿疹皮炎,有口服片剂、胶囊、静脉等多种制剂,口服剂型中胶囊剂吸收更好;

②雷公藤制剂:临床应用有效,但并非所有产品都有湿疹皮炎适应证。

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强,疗效好,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用。但由于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可能出现“反跳”及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应慎用;适用于严重红肿、泛发性皮疹的患者,以迅速控制症状,疗程1周左右,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并停药;建议与激素替代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联合或交替应用;

外用糖皮质激素分类[5]

超强效

0.05%氯倍他索、0.05%氟轻松、0.1%糠酸莫米松软膏

强效

0.05%二丙酸倍他米松、0.%丙酸氟替卡松、0.1%戊酸倍他米松

中效

0.1%糠酸莫米松乳膏、0.%氟轻松软膏、0.1%曲安奈德乳膏

弱强效

0.1%丁酸氢化可的松、0.%氟轻松

最弱效

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氢化可的松

应用原则

一般而言,根据皮肤疾病的严重程度,轻度皮炎选用弱效或中效激素;中到重度皮炎选用强效激素。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软性激素,可广泛应用于轻度至中重度的皮肤疾病。局部用药:初发无渗出液时,涂敷炉甘石洗剂;急性期有出液或出现糜烂时,可选用3%硼酸溶液、0.5%醋酸铅溶液;亚急性期可选氧化锌糊剂;慢性湿疹可选用皮炎宁酊,同时配合尿素乳膏,外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作皮内注射。

中医角度

中医治疗该病的核心在调理脾胃,病理因素多为“湿、热”,基本的治疗思路分为祛湿解*、健脾利湿、调和脾胃、养血、润肤。通过对过去临床上治疗湿疹的纯中药组方统计,苦参和*柏是最为常用的中药,其次有白鲜皮、甘草、当归、生地*、防风等,当中清热药的种类最多,利水渗湿和补虚药紧随其后[6]。

辩证论治是本病治疗的基本原则,目前,临床上治疗湿疹多采用中药内服或中药外治法,如龙胆泻肝汤,四物汤,外洗方,中成药有湿*清胶囊,祛风止痒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等。但是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治,都不再局限于某个证型用某个常规的处方,而是涌现出了大批的自拟处方,临床观察显示效果都较好,但是由于临床上个人辨证思路不同,用药习惯不同,故这些处方随意性较大。

四、“西医”“中医”如何选

在西医学说上把湿疹认为是身体代谢混乱,病*性侵染,抗体降低,从而导致皮肤的过敏和感染,在使用西医治疗时会使用抗过敏药物、抗生素治疗和外用抗炎药膏涂抹以去除病灶。

中医治疗湿疹是从调理出发,通过中药的作用保持体内经络畅通,增强机体的抗过敏能力。中医更侧重于全身调理,且大多数中药来源于自然;副作用较小,弥补了西医治疗湿疹病情容易反弹、副作用大、医疗费用高的弊端。在中医药的使用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制中药制剂、洗剂、软膏等,使患者使用更方便快捷,但是有效的口服中成药研发数量相对欠缺,不适宜慢性湿疹患者长期口服药物的治疗。

因此,治疗湿疹首先要明确具体类型以便选择用药,了解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应取长补短,不能单一用西药或中药长期医治,而是更多的结合患者本身的实际病情合理使用中西药方内服外敷治疗。随着对中西医治疗上相结合的更好的实践与探索,其优越性也得到更多的临床验证,相信会给湿疹患者提供更有效确切的治疗方案。

治疗湿疹药物的应用原则

对所有类型的湿疹均勿过度水洗,尤其严禁用肥皂或热水烫洗,婴儿睡前宜将两手加以适当束缚以防抓伤,同时衣着应宽大、轻软和清洁,婴儿尿布应勤换洗。饮食上尽量少食牛奶、鱼虾、禽蛋等异性蛋白食物,尽量隔离致敏源,忌食辛辣发物,避免皮肤刺激,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降低湿疹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刘瓦利,杨蓓蓓.湿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39(2):16-18

[2]毕艳武.湿疹的病机及防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30(2)/p>

[3]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湿疹皮疹类皮肤病专家共识(版),中华皮肤科杂志,,48(3)

[4]中华皮肤科分会,湿疹诊治指南[J].中华皮肤科杂志.,44(1)

[5]郑志忠.外用糖皮质激素效能分级的临床意义[J].中华皮肤科杂志.,40(9)/p>

[6]徐公国.湿疹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31(3)/p>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作者和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何颖

审核:伍俊妍

编辑:陈勇辉

院本部:广州市沿江西路号

南院区: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

增城院区:广州市增城区光明东路1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