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总第13期 [复制链接]

1#

本次介绍痒疹医案两则。临床所见之成人痒疹、单纯性痒疹、结节性痒疹等均归属于本病辨证。刘爱民主任认为痒疹之辨证应首先看皮损,丘疱疹者属于湿热或风湿热蕴肤,结节者属于湿热瘀抟结,也即赵炳南先生所说之“顽湿聚结”。皮损辨证后再整体辨证,查找皮损之成因,最终形成辨证结论。

本病病机复杂,常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湿”与“虚”的参与,往往导致病程延长,注意补虚抑亢,疏风除湿,通络散结。

案例一

李某,女,39岁,护士。

病史:自2月前回老家后,四肢出丘疱疹,渐形成小结节,曾服中西药无效。现四肢见较多散在丘疱疹和结节,痒甚。面白无华,稍浮。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诊断:痒疹。

辨证分析:

本例病程2月,但服用中西药无效,可知病机并非单一。患者四肢散在多数丘疱疹和结节,瘙痒,皮损辨证多属风湿热蕴肤,外不得散,内不得泄,日久阻隔经络,可形成结节;面白无华,稍浮,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提示正气不足。辨证结论:风湿热蕴肤兼气虚。治法:益气祛风,清热利湿。方药:生*芪20g防风20g苍术15g茯苓20g桂枝6g*柏10g益母草20g赤芍12g白鲜皮30g地肤子20g陈皮9g雷公藤20g7付,水煎服。

二诊:药后未见新皮损出现,老皮损基本消退,痒基本消失。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中药原方去赤芍,加当归15g,大枣5枚,14付,水煎服。

三诊:皮损大部消退,留色沉和淡红斑。舌淡红,苔薄稍腻,脉弱。中药初诊方加生薏苡仁30g,14付,水煎服。

四诊:结节较前缩小,舌淡红,苔薄腻,脉弱。生*芪20g桂枝10g生薏苡仁30g徐长卿15g栀子10g益母草18g防风15g蜈蚣2条雷公藤2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15付,水煎服。上方服完后,皮损完全消失,未见新疹的皮出现。随访之年5月4日,无复发。

本例风湿热蕴肤表现比较典型,但曾用药(估计是清热利湿之品)无效,因此辨证论治之时应格外注意。皮损出现结节,为风湿热邪阻滞经络,气血瘀滞,故在祛风清热利湿的同时加入赤芍、雷公藤活血化瘀通络;舌脉一派正虚不足之象,故伍用*芪、桂枝益气温通。如此照顾全面,7剂而痒止,皮损明显消退,效若桴鼓,依法续进,终得痊愈。

案例二

刘某,男,43岁,家住南阳镇平。

病史:自幼即躯干、四肢出暗红色丘疱疹、结节,已30余年。医院中西医药治疗,效差。现皮损为密集*豆大小暗红色结节,抓痕,结痂,痒剧,冬重夏轻,纳可,大便可。舌偏淡,苔*腻满布,脉右细弱,左沉。诊断:结节性痒疹。

辨证分析:

患者自幼患病,冬重夏轻,舌偏淡,脉右细弱,左沉,为素体阳虚不足;皮损以结节为主,伴抓痕结痂,痒剧,舌苔*腻满布,乃湿热内蕴之征;病程长达30年,疗效一直不佳,“久病多瘀,久病入络”,阳虚而水湿不化,酿生湿热,湿热日久蕴结不散,瘀阻经络,气血循行不畅,每易致气滞血瘀痰凝或痰血阻滞,发为暗红色结节。辨证结论:阳气虚郁,湿热瘀阻。治法:益气通阳,除湿清热,通络散结。方药:生*芪20g桂枝9g防风12g苍术15g生薏苡仁30g栀子12g*柏10g益母草15g白鲜皮30g蜈蚣2条通草9g生桑皮12g,30付,水煎服。苏迪片(依巴斯汀)10mg,日1次,睡前服。地酮洗Ⅱ、尿囊素乳膏配合外用,日2次。

二诊:药后上肢、躯干皮损基本消退,小腿皮损亦明显减轻,痒亦减,舌淡红,苔淡*稍腻,脉右弱,左可。中药原方去生桑皮,加川朴7g,30付,水煎服。

本例素体阳虚,在表卫外不固,在里水湿运化失职,湿热之邪或自外来,或由内生。既往治疗效差,阳虚之体阴霾不散,故病情冬重夏轻;湿热蕴阻日久,气血不畅,经络瘀滞,皮损多为暗红色结节。以*芪、桂枝益气通阳,如旭日当空,外固卫表,内化水湿,铲除湿热之源;大队清热除湿之品以散既成湿热;借助蜈蚣走行攻窜之力通络散结,以除络脉瘀阻。诸药补清兼施,寒热并用,切中病机,故皮损很快消退,效若桴鼓。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加用西药抗阻胺及外用药,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

近期精彩文章选读

第五届全国皮肤病中医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学习班成功举办

医院皮肤科宣传片

从一则湿疹案体会中医精细辨证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12)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11)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10)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9)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8)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7)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6)

青年医生︱张步鑫:一位优秀青年中医的成长之路

注:以上病案均节选自刘爱民主任新书《皮肤病中医诊疗思路与病例分析》。略有删减改动。

长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