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治行痹以散风为法,驱寒利湿为辅,方用防风汤;治痛痹以散寒为法,疏风燥湿为辅,方用乌头汤、蠲痹汤;治着痹者,以利湿为法,祛风解寒为辅,方用薏苡仁汤;而治湿热痹者,法当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方用加减木防己汤。
”
加减木防己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他说:“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暑”,即为“热”,所以“暑湿痹”即是“湿热痹”。
加减木防己汤是治疗湿热的主方,外感热,与内湿相并,而致湿热合邪为患;或素体阳盛有热,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关节经络,郁而化热,都可以导致湿热痹。
自从《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以来,论治痹证莫不以风寒湿三气为主。
治行痹以散风为法,驱寒利湿为辅,方用防风汤;治痛痹以散寒为法,疏风燥湿为辅,方用乌头汤、蠲痹汤;治着痹者,以利湿为法,祛风解寒为辅,方用薏苡仁汤等等。
而对于“湿热痹”的证治则逐渐湮没不闻。从临床实际情况看,当今人民大众多食厚味又喜服性热温补之品,而使素体阳盛热多,卒然感受风寒湿三邪,则从阳化而为湿热,湿热邪气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通,则形成湿热痹。
如《金匮翼·热痹》说:“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羣痹熻然而闷也。”
湿热痹证,是湿热相因为患,客于关节经络之间,湿聚热蒸,蕴郁不散,久而久之,经脉气血受阻,运行不畅,因而成痹。临床辨证多见肢节对称性红肿疼痛,活动不利,多伴口干而渴,小便*短,或发热,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绛,舌苔*腻,脉滑数或沉滑有力等。
治疗湿热痹证,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为主要治法。加减木防己汤是由《金匮要略》的木防己汤去人参加通草、杏仁、滑石、薏苡仁而组成。
本方的特点是重用石膏,以清热为主,配以滑石、杏仁、苡米清利三焦之湿热;防己、桂枝宣通经脉之气;通草能通利经关节之气血。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宣气通络之功,吴鞠通称之为“治痹之祖方”。
病案一:王某,男,15岁。患右踝、右膝关节红肿疼痛已半年之久,严重影响活动。伴右脚底抽掣,右肩关节疼痛,大便素来干结,小便*赤,口干喜饮。舌质红,苔*腻,脉滑数。血沉测定:50毫米/小时。
木防己15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滑石15克通草10克苍术10克蚕沙10g生石膏30克苡米30克海桐皮12g
上方加减服三十余剂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血沉测定:25毫米/小时。上方又加赤小豆、金银花各12克,再服六十余剂,疼痛消失,活动自如,血沉测定3毫米/小时,从此病愈。
病案二:索某,男,50岁。患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已多年,屡用驱寒散风等方治疗无效。其人小便*赤大便不爽,舌红苔腻,脉滑数。
木防己18克生石膏30克苡米12克滑石12克杏仁10克通草10克桂枝10克片姜*10克海桐皮10克
服二剂则效,四剂肿消,六剂后疼痛消关。
病案三:曹某,男,55岁。患坐骨神经痛。右臀下至大腿后与委中穴处剧痛拘急,不能步履,注射杜冷丁及普鲁卡因穴位封闭法皆不得效。舌绛苔腻,脉弦大,视其白睛带*,询知小便*短。辨为湿热痹,先服芍药甘草汤缓解筋脉拘急,后用:
木防己12克海桐皮12克生石膏30克苡米3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滑石18克木瓜10克通草10克片姜*10克龙胆草10克。
服六剂痛减其半,改用苍术、*柏、木瓜、龙胆草、木通、柴胡、*芩、知母、槟榔、当归、白芍、防己、车前子、泽泻各10克,六剂而痛止。
湿热痹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湿热相因为邪,纠缠不清,难以速去,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守方守法。
(2)湿热内蕴,不得外出,可见巩膜轻度*染但身不*;或影响肺之治节,亦可见咳嗽、咯痰等。
(3)石膏必须用,热甚者配知母、金银花等增其清热之功;痛甚者加片姜*、海桐皮增其化瘀宣络之效。
(4)在治疗过程中,常可根据兼证加味治疗。如热伤营血而见皮下瘀斑者,加紫草、丹皮、生地等凉血之品;湿盛下注者加苍术、*柏、龙胆草、木通等利湿之药;气血瘀滞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行气。
娄绍昆老师在课程中,详细讲到了“木防己汤“中木防己的使用情况。
方子虽然叫做木防己汤,但临床上应该用汉防己。
矢数道明专门有一篇文章介绍这个问题。他有一段时间,大概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他根据《金匮要略》用木防己汤去治疗心源性呼吸困难、喘息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他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非常信任,尽管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跟条文描述的一模一样,但是吃下去就是没效。
后来他问了东京一个药物学博士,这个博士也正在对这种心肺疾病用木防己汤治疗进行实验,他也觉得在道理上这种疾病是《金匮要略》所描述的那样,治疗用方也很有道理,通过药物学的分析也有道理。但是他说自己也失败了,找不出原因。
他们二人当时都是根据原方木防己、桂枝、石膏、人参依法去治,大便闭结加上茯苓芒硝,大便不闭结,去掉石膏。
他们都认为这个方的加减法和石膏的用量、用法非常有道理——水停在上部、中部,要用大剂量石膏才有效;水停在中部、下部,特别是大便闭结者,再加上芒硝、茯苓才有效。但是临床效果就是不好。
后来实验上搞了好几年才发现,假如用汉防己替代木防己,效果就很好。如果用的是木防己,既有*又无效。所以防己的这个问题一定要交代清楚,我现在用的全部都是汉防己。
——《一方一针解伤寒》第67讲
本文转载《经方临证指南》,作者:刘渡舟。版权归作者所有。非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