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糠屑状或片状脱皮。
猩红热一般于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触之似砂粒感,类似俗称的“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称为“指压征”。皮疹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密集,并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白色脓性分泌物,易剥离。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均是猩红热的独特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大部分患儿症状较轻,极少数患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等疾病。
治疗方面,猩红热应用*霉素抗感染,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用药不少于7天。
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脏的负担,防止发生并发症,多饮开水,给予丰富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口腔的保洁护理,每次饭后用温盐水漱口,对高热患儿,应给予适量退热药物。
学校如发现有以上症状,立即就诊,如确诊为猩红热者必须隔离治疗,医院感染科诊断证明方能返校。对易感人群中的密切接触者,需密切观察两周,隔离期内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减少飞沫传播病原而造成感染的机会,改善环境卫生,如开窗通风和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多喝水等。
★
信息来源:医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