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9/5943334.html门诊常有一些患者,平时有关节疼痛,肌肉酸楚等症状,每到天气变阴则加重,他们很关心自己是不是得了风湿病?
面对病人的问题,门诊中医师很难回答是或者不是。首先要明确“风湿”到底是指什么?
西医有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之说。风湿性关节炎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结缔组织炎症,常发于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表现为关节和肌肉游走性红肿疼痛,并可累及心脏。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其病理基础是滑膜炎,常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肿胀、疼痛、畸形等,查血有类风湿因子阳性。
然而,很多关节痛的病人,血液检查并无以上异常,那就不是风湿病了?其实,不管是风湿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都与中医所说的“风湿”之邪有关。
痹者,闭阻不通也。痹证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楚、麻木、重着,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甚至内舍与五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西医所指的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骨关节病,软组织疾病等,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颈椎病、肌腱炎、痛风等,出现类似痹症表现时,都可称之为“痹症”。
痹症不仅和风湿有关,常由“风、寒、湿、热”之邪混杂或者某一邪气偏胜,并常兼有瘀血痰浊,正气不足而致病。痹症的疼痛即是我们常说的“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的表现。患病前期,以风寒湿热瘀血痰浊痹阻为主,表现为“不通”的实证,而后期往往气阴不足或肝肾亏虚,同时伴有痰瘀凝结,甚则形成顽痰死血,发为虚实夹杂,表现为以“不通”、“不荣”共存。
痹症的风寒湿热之邪,常常与我们生存的环境有关。久居高寒潮湿之地,或常处水中、野外潮湿寒冷环境,或气候突变、冷热交错、起居不慎等原因,当人体正气不足时,经脉关节就容易受到风寒湿热之邪的侵犯。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则会导致脾失运化,痰浊内生;情志不畅、跌打损伤等,则易导致气滞血瘀。这些痰浊瘀血气滞都是引发痹症的重要原因。此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劳逸不当等,都容易使人气血虚弱、腠理疏松,从而更易招受外邪的入侵。
因此,当你身体某个部位曾经受过伤,或是过度使用,或者身体虚弱时(比如产后)调养不当,而引起的关节疼痛和酸楚,在天气变化时加重,这也许称不上西医讲的“风湿病”,但从中医的角度,就是和“风寒湿热”有关的痹症。
痹症的预防,应该做到“慎起居,避邪气”。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风寒湿热侵袭。当一时受寒、淋雨后,可以喝些姜汤、川芎茶调散等祛风散寒之品。久居湿地或于潮湿环境工作者,更应时常做预防性的调养。有发现肌肉或关节疼痛者,可用针灸或中药及时调治。
点击看更多文章
痛风发作有多狠?古人形容如“虎啮”!
中风?风从哪里来?历代医家见解不同
如何预防中风,中老年人必看!年轻人也要注意了
陈志勇浦树
感谢支持,传播中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