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1222/4541975.html名词解释
三道两路
三道,即谷道、气道、水道也;两路即龙火二路。三道两路互相化生,协调脏腑功能,预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治疗与愈合等。
谷道,壮医称为“条根埃”,是进入人体的消化吸收通道。主要是指食道和胃肠,生化枢纽为肝胆胰。
水道,壮医称为“条亡林”,是人体排泄水分的通道,主要调节枢纽为肾和膀胱。谷道和水道同源而分流,谷道排粪便,水道排尿液和汗水。
气道,壮医称为“条河卡”,是人体与大自然交换气体的通道。主要是指口鼻和气管,主要调节枢纽为肺。
龙路,壮医称为“条默陆”。壮族先民崇拜短尾龙,认为龙能制水,可驾驭血液循道运行,主宰着人们的生命。因此,龙路就是人体血液的通道,中枢在心脏。
火路,壮医称为“条晕陆”,是人体感应外界的传感通道,中枢在“巧坞”。壮医认为,龙火二路,纵横驰骋,遍布全身。路路通脉管,管管达皮毛,毛毛牵“巧坞”。二路脉管、传杆,如丝如缕,四通八达,星罗棋布,无所不有,无所不达。三道两路,掌管着人的生理、病理,脏腑功能,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三气的协调关系,维系着生命的“常度”。
壮医刺血疗法也是治疗痛风的外治方法之一。
蚂蚁治痛风性关节炎验方
经验方:秦皮、蚂蚁各克,虎杖、萆薜各50克,六轴子、川芎、赤芍各30克,桂枝20克,甘草1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时加薄荷油2,5毫升,凡士林适量,同调成膏,摊于棉纸上,敷患处,固定。2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5例,显效(症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35例,好转6例,无效4例。
痛风的中医分型辨治
临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痛风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用。
一、湿热蕴结型:下肢关节突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舌红、苔*腻脉滑数。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桂枝汤加二妙散:生石膏40克,桂枝6克,*柏12克,苍术、防己、秦艽、知母、粳米、桑枝、芍药各10克,甘草4克。
二、瘀热阻滞型: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肌肤干燥,皮色暗黑,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细涩或沉弦。治则: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方用桃红饮加味:桃仁20克,红花、川芎、苍术、薏苡仁、白芥子、僵蚕、威灵仙各10克,丹参、当归尾各15克,全蝎3克,乌梢蛇5克。
三、痰浊阻滞型: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发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治则:健脾除湿,祛湿通络。方用苡仁汤加味:薏苡仁20克,桂枝、麻*各6克,川芎、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各10克,当归15克,甘草4克。
四、肝肾亏虚型:病久屡发、关节疼痛、局部关节变形、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治则: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熟地、杜仲、牛膝、寄生、茯苓各15克,*参30克,白芍、独活、防风、秦艽各10克,细辛3克,桂枝、甘草各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治疗35例,治愈21例(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12例(关节肿胀痛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2例(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
病案举例:李某,51岁,男。3天前因食海鲜、饮酒右足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疼痛,肿痛夜间尤甚、烦躁,屈伸不利,小便*少,大便干燥,舌苔*腻,查T:38.3t,跛行,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轻触剧痛,不能着地,脉洪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血尿酸lLmoULo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风湿热痹。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汤加二妙散:生石膏40克,知母、苍术、麦冬、防己、秦艽、桑枝、粳米各10克,*柏12克,桂枝、金银花各6克,甘草4克。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3天后复诊。发热已退。肿痛明显减轻,再守上方服5剂。7天后就诊,肿痛消失,能行走,复查白细胞、血尿酸正常,继以健脾除湿之法调理10天,嘱忌食海鲜类饮食、不酗酒,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方用石膏甘寒清热为主;知母清热养阴、降肺气;桂枝芍药疏风通络、酸寒养阴、以防过躁;甘草粳米调合营卫、养胃和中、使清热而不伤正气;苍术、*柏防己清化湿热健脾、泻火解*;秦艽、桑枝祛湿通络,关节拘挛;忍冬藤泻火解*止痛效果较显;芍药甘草既可酸甘化阴,又可缓急止痛;甘草桂枝平甘化阳.通经温络。本病在治疗上注意急性期、缓解期的区别,以及积极预防,避免血尿酸升高,痛风发病与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密切相关,健康教育应大力宣传,合理营养搭配是十分重要的,防止病从口人。郭谷平
治风湿热痹痛风急性发作方
组成炒苍术20克,川*柏15克,土茯苓90克,川萆薢30克,威灵仙30克,防己15克,虎杖15克,忍冬藤30克,川牛膝15克。
功能清热利湿,化瘀降浊,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热痹,痛风急性发作,症见跖趾关节或踝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用法日1剂,水煎服。
方解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古人谓之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者。现代所指的痛风,是属于代谢疾病范围,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常伴有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病机不外“湿热、浊*、痰瘀、虚损”八个字。
本方以朱丹溪二妙散加味组成,主治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热痛。方中以*柏、土茯苓、忍冬藤为君,其中*柏清热燥湿,泻火解*;土茯苓清热利湿,泻浊解*,张山雷谓之“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忍冬藤清热解*通络,三药合用,清热燥湿,解*降浊。以炒苍术、威灵仙为臣,苍术燥湿健脾,祛风化浊;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通宣五脏,亦治风痰之疾。朱丹溪曰“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皆宜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亦可横行”。佐以防己、萆薢,防己利湿消肿,祛风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脚气水肿;萆薢利湿降浊,祛风除湿。以川牛膝、虎杖为使,活血通瘀,引药下行。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除湿,引药下行;虎杖集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清热解*于一身。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降浊,通络止痛之效。
加减局部紫红、瘀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疼痛较剧者,加海桐皮、制乳香、制没药、全蝎、蜈蚣;伴有低热或局部灼热较甚者,加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
张杰,男,年9月出生于安徽涡阳县。安徽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擅长使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颇具特色。
防治痛风用药验方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加之年过中年,脏气日衰,脾肾两虚,湿浊停聚,因为饮酒、饥饿、暴食、受寒、劳倦、情志、创伤、锻炼过量等因素诱发,导致痰浊瘀血凝滞,络脉不通,发生痛风。
痛风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起居调理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须禁食含嘌吟丰富的食品,限制蛋白摄入量,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和水分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受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注意保暖和避寒。此外,须定期复查血尿酸及肾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只要能坚持到这些,痛风复发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即使是家庭遗传的痛风患者也同样可以过上健康人的生活。
中医防治痛风现介绍几则常用验方:
1.猪血克,香油15克,胡椒粉10克,醋40毫升,葱20克。将猪血切成厚方块,人锅,加鲜汤、盐、胡椒粉、醋;煮熟人味时,放味精、香油、葱和余下的醋,煮沸后即可食用。
2.土茯苓、元参、薏苡仁各30克,归尾、银花、忍冬藤各15克,延胡索、莱菔子、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3.金钱草20克,车前萆10克,水煎服,能去尿酸及盐结晶。以上为1天的量,连用15—20天有效。
4.橘子克,芦笋60克,胡萝卜克,苹果克,蜂蜜少许。将橘子、芦笋、胡萝卜、苹果分别清洗干净,切成块,放入果汁机内,酌加入冷开水打制成汁,调蜂蜜饮服。
5.大*60克,芒硝克,水煎外洗。具有清热解*、消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急性痛风病症,证属热痹者。
6.车前子30克(布包),加水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煮沸,代茶频服,每日1剂,可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7.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8.根据肢体肿胀范围,取新鲜芦荟叶,用刀从中间剖开,将叶肉面敷贴于6中痛处,24小时更换1次。
尿酸高增加冠心痛风险
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血尿酸高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60%,血尿酸每升高10微摩尔/升,就可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升高1.48倍,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而且突发心梗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高度
案例
戴某,女,76岁。年3月10日初诊。
周身关节痛、肌肉痛1年余,经多方诊治不能明确诊断,治疗也无疗效。刻下症见:手指关节痛,腰、背、髋、膝疼痛,四肢肌肉也时有疼痛,时好时差,影响睡眠。伴见口干、四逆、纳差,时有身颤。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阴病,辨方证属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茯苓、陈皮、狗脊证。处方:麻*6克,桂枝10克,知母10克,白芍10克,苍术15克,制附子12克,茯苓12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狗脊15克,陈皮30克,生姜15克。7剂,水煎服。
年3月17日二诊:诸症同前,大便偏干。辨六经属厥阴、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处方:柴胡12克,*芩10克,天花粉12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苍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
年3月24日三诊:患者自诉第一方无效,而服第二方效果特别好。口干、身痛、身颤、关节痛皆明显减轻。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干姜改为10克,继服7剂。
年3月31日四诊:诸症继续好转,腰背疼痛较显,手足较前温和。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加狗脊15克,7剂,水煎服。
年4月7日五诊:周身感觉舒适、轻松许多,关节疼痛已不明显,四逆无,睡眠也明显改善,纳食好,大小便正常。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去苍术,加生白术15克,泽泻改为15克,狗脊改为12克,7剂,水煎服。
年4月14日六诊:诸症俱已,无不适。嘱上方继服7剂,停药。
体会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中医学术流派不同,理论体系有别,但对于临证者来说,所处方药疗效的有无及高低,取决于处方所治之证与病人所患之证的吻合程度,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用“君、臣、佐、使”破解麻*汤的组成,用“三补三泻”解读六味地*丸的组成,但我们发现,能如此熟练解读和掌握方剂的医生,并不全部是临床疗效高的医生。为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作这么一个比喻:用药如用兵,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包括“战略部署”和“短兵相接”,我们所学的所有中医理论储备都是为战略部署服务的,真正短兵相接是处方纸上的方证对应,而最终成败见分晓的也正是短兵相接。正如本案,初诊辨证似也正确,但方证不合,则无效。转而二诊方证相合,取效明显。个中差别,需临证者勤学苦思,另加“慧然独悟”。
关于辨方证,胡希恕先生从临床角度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六经和八纲虽然是辨证的基础,并且于此基础上,亦确可制定施治的准则,有如上述,不过若说临证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但发汗的方剂为数很多,是否任何一种发汗药即可用之有效呢?我们的答复是不行、绝对不行,因为中医辨证,不只是辨六经八纲,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通过它们,以辨方证的适应证,太阳病当然须发汗,但发汗必须选用适应整体情况的方药,如更具体地讲,即于太阳病的一般特征外,还要细审患者其他一切情况,来选用全面适应的发汗药,这才可能取得预期的疗效……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见于《伤寒论》“太阳篇”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对于本方证的解读,传统多从脏腑经络角度作解,认为证属少阳而见脾虚、津伤者,或证属少阳而见太阴虚寒者,或证属肝胆郁热而见脾虚、脾寒者,等等。而冯世纶在传承其老师胡希恕先生学说过程中,反复研读《伤寒论》第条和条,结合临证实践,明确提出本方证属厥阴病而非少阳病。冯世纶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诸家认为,本方证病位在半表半里看法是一致的,但历来受以《内经》释《伤寒》的影响,总认为半表半里为少阳,小柴胡汤证为少阳病代表,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来,故认为仍属少阳,其原因是六经的实质不明。当知《伤寒论》的六经不是《内经》的脏腑经络,而是八纲加入半表半里理念形成的六经,在半表半里病位有阳证、阴证,阳证为少阳病,阴证为厥阴病。”“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区别于小柴胡汤的大眼目,同时提示后人,小柴胡汤重在解半表半里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祛半表半里寒。”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冯世纶常用方之一,诸病表现为寒热错杂之厥阴病者,多有用本方的机会。冯世纶临证辨本方证着眼的要点是上有口干(或口苦),下有便干,外有四逆。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如从脏腑、经络角度作解,本方证当有脾虚、脾寒(或太阴虚寒),其用方重要指征之一就是便溏。但冯世纶依八纲释六经,认为本方证当有便干,即条所说“阳微结”。《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中明确指出:“大便微结者,可用本方,大便正常服本方可致微溏。”
对本案辨证论治的梳理
患者高龄,久病,体弱,四逆,纳差,辨为里虚寒之太阴病当属合理,结合痹痛,辨为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但用药1周无效,反证辨方证有误。二诊着眼于口干、便干、四逆,辨为厥阴、太阴合病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合当归芍药散证,方证相对,取得佳效。连续5诊,主证、主方不变,只在用量、用药上微调,终收全功。冯世纶在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时,每每合用当归芍药散,问及原因,冯世纶的答复是:本方证多有血虚水盛。
车前子煎汤服能缓解痛风症状
痛风是因为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痛风患者在常规用药后,症状虽有缓解,但足趾等部位疼痛仍不减。可酌情选用车前子煎煮代茶饮,对缓解痛风症状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治法: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裹,入水中煎30分钟后,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一般连服10天后,双足趾疼痛会明显减轻,30天后诸症悉除,血尿酸也可趋于正常。
车前子主要有清热利湿、渗湿通淋等功效。药理试验证实,车前子有“利尿”作用,可促进尿素、氯化物、尿酸的排泄。同时,车前子含腺嘌呤、琥珀酸,能抑制嘌呤酶,使次*嘌呤及*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因而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结石形成,并促使痛风石溶化。由此也能达到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等。
注:慢性痛风患者.在服用上方时.可酌情停服或减少痛风药物(如秋水仙碱等)的用量。
老年人痛风四种类型
老年人痛风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痛风性关节炎
起病急剧,关节剧烈疼痛,且伴有局部红肿、全身发热、血沉加快等。开始时常侵犯单个末梢关节,最典型的部位是大拇趾关节,很少发生在躯干关节,偶呈游走性。此时极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发病可为外伤、高嘌呤饮食、疲劳、气候变化等诱因。
二、痛风结节肿
尿酸结晶若沉积在关节附近或皮下,就会引起结节肿。最常见于拇趾关节周围,也可发生于耳轮、足趾关节、手指及膝部等。结节溃破时内有豆渣样物质,在显微镜下能找到尿酸结晶,结节肿多见于尿酸浓度高及病程长的患者。
三、肾结石
大约有20%--25%的痛风病人有肾结石。
四、痛风性肾病
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可发生痛风性肾病。此病病程发展缓慢,临床上常有蛋白尿及各种肾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痛风的预防,主要须低嘌呤饮食,体重过重者则以进食低脂肪、低热量食物为好;还要注意不饮酒、不过劳。治疗常用抑制尿酸、合成或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其次是对症治疗。
痛风排酸汤
一、方药组成露蜂房、蚤休各15克,苡仁、生石膏各30克,苍术、*柏各20克,玄参、金银花、土茯苓、车前子(另包)各30克,秦皮、秦艽、络石藤各15克。
二、服用方法每日1剂,煎前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加适量水煎3次,取煎汁混合平分两碗,早晚各服1次,7天1疗程。服用期间多饮水,1日3000~5000毫升;限制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脑、胰、骨髓以及海鲜、贝类、鲤鱼、香肠、火腿、菠菜、豌豆、扁豆、花生、莴笋);多食碱性食物(冬瓜、南瓜、西红柿、茄子、西瓜、苹果、葡萄、鸭梨等)以促进组织尿酸排泄。
三、方药解析方中露蜂房、蚤休清热解*、消肿止痛;苡仁除湿利痹;生石膏不仅是清解气分之要药,而且有明显的凉血消肿作用;苍术、*柏清热燥湿;络石藤祛风通络;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消肿;秦皮、秦艽、车前子、土茯苓具有明显增加尿酸盐的排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通络止痛、促进体内嘌呤代谢正常之效,从而达到清除症状、降低血尿酸的目的。
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经验方:木瓜15克,薏苡仁、丹参各30克,牛膝、赤芍各20克,苍术、威灵仙、丹皮、地龙、防已各12克,*柏10克。关节灼热疼痛加忍冬藤、连翘各12克,肿胀明显加丝瓜络15克,疼痛剧烈加没药、三七各10克。
用法:每.6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期间禁食高嘌呤食物,忌油腻,多饮开水。
疗效:本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7例,治愈“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
痛风防治手册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与“白虎历节风”相似。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痛风如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一样,呈现增加趋势。西医认为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治疗大多缺乏病因治疗,无根治办法。笔者临床采用发作期治表、缓解期治本的中医辨证方法,配合针刺、穴位注射、饮食调理五步平衡疗法,治愈率高,不易复发,无后遗症,效果理想。
痛风多见于肥胖中年男性,主要侵犯周围单一关节。首次发作多为第一跖趾关节,呈游走性,起病突然,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一天内达到高峰,日轻夜重。反复发作引起关节肥厚、畸形、僵硬。常在耳廓、关节附近骨骼中、腱鞘软骨内,皮下组织、肾脏内等处形成痛风结节,也称“痛风石”,晚期肾功能明显减退,出现尿*症,危及生命。
目前西医治疗痛风的药物很多,但都为对症治疗,存在易复发且副作用多等缺点。主要用药有以下几种:
秋水仙碱:为痛风急性发作首选药物,主要作用机理为调控化学因子,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但副作用很大。如胃肠道刺激,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肌肉、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致畸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如阿司匹林、芬必得、双氯芬酸钠、泼尼松等,仅有良好的对症作用,但都有轻重不等的胃肠、肾脏等不良反应。其他如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及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等都处以临床试验阶段,疗效均不确切。
中医认为,痛风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外邪痹阻于肢体、经络,使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与遗传、体质、饮食、外感、环境、劳倦等因素有关。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络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初期表现在肢体、关节经络,继则侵蚀筋骨,内损脏腑。肾为先天之本,藏无阴而寓无阳,司气化而主水液代谢。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本。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络失养,二便功能失调,湿浊内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若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及劳倦、七情、酗酒、食伤或关节外伤等,则致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关节、肌肉红肿热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形成本病。由于感邪性质不同,或有偏性,临床表现也不同,风邪偏胜者为痛痹,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呈关节疼痛有定处。湿气胜者为着痹,湿性重者黏腻,故肌肤关节麻木肿胀。热偏胜者为热痹,经络蓄热,故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近。痹证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痹阻经络,出现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屈伸不利等症。病久气血耗伤,内损脏腑,呈现肝肾亏损,并发有关脏腑病证,此时病情复杂而严重。邪气闭阻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痰浊、血瘀凝聚经络,内及脏腑;浊湿温热,煎熬尿液,雍塞三焦,以至“关格”尿闭,险恶之象环生。
我院痛风攻关小组对该病进行认真研究分型,经辨证论治总结出以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穴位注射、饮食调整的五步平衡疗法。此疗法急性期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主,慢性期祛风除湿、涤痰化瘀、调补肝肾、通络止痛,达到治愈的目的。经过临床87例治疗,有32例(占36.9%)一年内未发作,46例(56.3%)发作次数减少,发作间期延长,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5例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但发作次数减少,另外4例由于本人原因未坚持服药和正规治疗,临床症状无改变。
五步平衡疗法治疗痛风,总有效率95.40%,显效36.78%,无效4.60%。该疗法为中医药治法,无*副作用,无痛苦,病人易接受。大多服药治疗1周即见效,表现为症状减轻,疼痛缓解,血尿酸下降。但部分病人(18例,占20.7%)在治疗1周左右,表现为原患肢的症状减轻,对侧或其他肢体出现疼痛。分析原因为药物抑制了尿酸的生成,当血尿酸降低时,沉积在骨及关节的尿酸结晶开始溶解进入血液,尿酸析出过快,又沉积到其它关节,引发白细胞对其吞噬产生炎症。患者坚持治疗3个月后,大多数病情稳定,饮食恢复正常,偶尔暴饮暴食未见症状发作。血尿酸监测常维持在~umol/L。有36.9%的患者一年内未发作,恢复正常生活,认为已临床治愈。
中医升降理论治痛风
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中医认为,人体气机应有升有降,只有升降正常,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否则就会出现功能失常。如《素问》中云“非升降,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出入,无以生长化收藏,是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提出人体气机运动形式和自然界一样,离不开升降出入。国医大师路志正在多年临证中,习惯运用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有一位复诊的病人,男,45岁,患痛风多年,经常足大趾肿痛,伴有牙齿松动、口腔溃疡、眼睛干燥、阴囊部湿疹、瘙痒等。服药1月余,痛风仅轻微发作一次,牙齿松动有好转,阴囊仍有瘙痒,但程度减轻,大便黏滞,小便*,诊时见其面色少华,舌质暗、有齿痕,苔薄*腻,脉沉细。路老看过病人,对我们说“病人牙齿松动,有牙龈和牙齿两方面的问题,中医讲,牙龈属胃,牙齿属肾,应脾胃和肾同治方能解决问题”。于是在病历上写道:疏风祛湿,清泻胃热,滋肾固齿。
处方:金雀根30克,五爪龙20克,藿香12克,生石膏30克,炒苍术15克,*连10克,当归12克,升麻12克,丹皮12克,炒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山慈菇20克,醋莪术12克,坤草15克,川牛膝15克,14剂。
我们都知道,痛风属于中医热痹范畴,湿热痹阻,浊阴不降是其主要病机,所以清热利湿,降浊活血是其治疗大法。这个方子显然是以此为主要方向,方中金雀根活血通络疗痛风,五爪龙、炒薏苡仁、萆薢、土茯苓、山慈菇清热利湿解*,藿香、炒苍术和胃化湿,石膏、*连泻胃热,当归、丹皮、醋莪术、坤草活血。
牛膝在此作用有二:一是活血利水,引血、水下行;二是滋补肝肾固齿。关键是升麻一味,颇为费解。细细思考后,方恍然有悟。原来路老用升麻作用是调节升降,在前面诸多药中多为利湿、降火、降浊之品,其性以降为主,方中升麻则为升阳之品,配合上述降药以调节中焦气机,使升降相依,湿浊自去,朱丹溪谓“气升则水自降”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张景岳在“济川煎”中用升麻通便亦是此意。路老常说,“中医每一个方子都包含许多文化和故事”,通过这个方子分析来看,可略见一斑。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45例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本组用四妙散加味:*柏、苍术各10克,薏苡仁、忍冬藤各20克,牛膝15克,秦艽12克。关节红肿痛甚加乳香、没药;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湿甚加茯苓、泽泻;热甚加金银花、夏枯草。日1剂水煎服。
与对照组30例,均用秋水仙碱2片(每片0.25毫克),1小时后用1片,日2次;1—2日症状缓解后,日1—2片;用1周。别嘌吟醇0.1克/日3次。均口服。均4周为1疗程。用1个疗程,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结果:两组分别痊愈8、2例,好转31、20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86.7%、73.3%。
痛风中医内食方+外治法治疗
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早期发现痛风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血尿酸浓度。
蔬菜水果大多数是碱性。苦瓜、*瓜、藕和藕粉有清热、解*、利水的作用,营养丰富,对痛风适宜,白菜、萝卜、蕃茄、土豆、山药、茄子等都好,水果更可随意食用。一些能生吃的蔬菜就生吃,与水果一样,具有“清洁剂”的功效。
现介绍两个痛风食疗方:
1.慈姑:慈姑,有人称之为白荸荠,用以烧肉作菜,味道鲜美,是降尿酸的良药,可适量煮食。
2.苡仁米:苡仁米又名回回米,中医用以清热、利湿、健脾,对痛风适合,我常加入一半的大米煮粥或加入红枣煮粥加蜂蜜食用。
此外,痛风也可外治。痛风外治一向被忽视,内病外治是中医的特色,
这里介绍几种痛风的外治法:
1.大*粉用蜂蜜调敷患处。
2.太乙紫金丹(紫金锭)用醋调敷患处。
3.如意金*散,在红肿热痛未成脓时,用茶水和蜂蜜调敷,将欲化脓者用葱汁同蜂蜜调敷患处(上列药品在中药房购买)。
气功、运动也能治痛风。气功有调节人体内分泌的功效,对痛风有辅助治疗作用。非急性期,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功能,不应忽视。
俗话说“三分医治七分调养”,对痛风患者尤为重要,应避免饮食和情绪等的刺激。如:烟、酒、茶、咖啡和辛辣食物都应禁忌。勿受“七情”的伤害,性生活要节制,尤其是肾功能受损者更应注意。
治疗痛风,多食碱性食物,使体液呈碱性,尿酸便在碱性体液中溶解。水是强体剂、新陈代谢促进剂,多饮水,体内水分充足,利于尿酸排泄,避免结石形成,达到保健的目的。
几招让你搞定痛风
痛风,吃出来的“富贵病”。这病永远不来,那是最好,但假如来了,也不用怕。它既然是吃来的,我们就再用吃来搞定它。无论是有痛风症状的,还是没病预防的,这九招都好使。
治疗方:当归片20克、生地*15克、白芍片20克、川芎片15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20克、宽筋藤20克、络石藤20克、独活片10克、桑寄生20克、*参15克、威灵仙15克。
做法:
1、准备瓦煲煎药;2、药材料洗净;3、所有材料加清水5碗,慢火煎剩1碗;4、饭后饮服,每周三次。
活血养血、驱风祛湿、舒筋活络、消炎止痛。
中国人有句老话儿叫做“病从口入”,这对于痛风来说最是恰当不过了。痛风,就是吃出来的“富贵病”。
现代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无论是主动的还是无奈的,总是要常年累月地应对那些三高(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尤其是对于那些忙于各种应酬的社会精英分子来说,更是容易将那谁都不愿意要的痛风拉到自己身边来。
痛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由于人体内的尿酸在血液中呈现出过度饱和的状态时,就会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人的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从而引起了这些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造成剧烈疼痛。这些疼痛的原因很简单,来得可能也很简单,但要把它赶走,恐怕就会很麻烦了。
痛风,差不多就和糖尿病一样,总是要与你“相依为命”的。
一般说来,由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所以,差不多95%的痛风患者都是男性公民。那些经常要喝酒应酬的男性公民一定更要多注意,不要把痛风这个麻烦招惹来。
这个麻烦永远不来,那是最好,但假如来了,也不用怕。这麻烦既然是吃来的,我们就再用吃来搞定它。
痛风可用药膳调
痛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临床常见湿热痰瘀证、肝肾亏虚证。饮食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本病起到缓解病情、延长发作间期、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用。
1.灵仙木瓜饮 威灵仙15克,木瓜12克,白糖适量。将威灵仙、木瓜放入沙锅中加水煎汤约毫升并加白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完。有通利关节,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四肢多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的痛风患者。
2.马齿苋米仁粥 马齿苋、生米仁各30克,大米1O0克,白糖适量。马齿苋、生米仁与米同煮粥,熟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分2次,1日服完。经常服用。有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的急性期痛风的辅助治疗。
3.茯苓杜仲腰子汁 茯苓20克,杜仲10克,松节6克,核桃3个,猪腰子1对。将茯苓切成薄片,杜仲微炒,核桃去壳,猪腰子去掉筋膜,再将茯苓片装入猪腰子内,以白棉线缠固,余药覆盖在外面,放入蒸罐蒸汁,饮时加食盐少许,临睡前服用。有补肾除湿的功效。主治痛风日久,肾虚而湿邪不去,关节疼痛,腰膝酸软,神疲倦怠。
4.寄生桑枝茶 桑寄生5克,冬桑枝3克。将桑寄生、冬桑枝洗净后切成碎片。加沸水冲泡后加盖闷10分钟即成,代茶频饮。一般可连续冲泡多次,每日1剂。具有祛风除湿,通络补益的功效。可用于老年体虚,正气不足而见病痛迁延的痛风患者。
痛风(秘方数:3)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或慢性关节炎并反复发作、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和尿酸结石、痛风结石形成等。本病好发年龄在中年以上,男性约占95%。临床表现分为:(1)无症状期。病人仅有血尿酸持续增高或波动性增高,而无临床表现。从血尿酸增高至出现症状的时间可长达数年,十多年,有些甚至终生不出现症状。(2)急性关节炎期。病人常在半夜突然起病,因关节疼痛而惊醒。初为单侧关节炎,偶有双侧或先后发作,以第一拇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他关节,病情反复,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大关节腔亦可有渗出,显有发热、疲倦、厌食、头痛、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经1一2周后症状缓解。间歇期数月或数年,亦有不再发作,多数在一年内复发。受寒、劳累、感染、关节创伤、手术、饮酒、食物过敏或进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精神刺激等为诱发因素。(3)慢性关节炎期。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发作较频,缓解缩短,疼痛加剧,可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4)肾结石。大约有10-20%原发性痛风的病人合并肾结石。可有肾绞痛、血尿。(5)肾痛变。出现肾间质性炎症和肾血管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可有高血压间歇蛋白尿,尿比重降低、血尿素清及肌酸升高等。本病根据血尿马增高的不同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及继发性痛风两类。原发性痛事原因,过去认为与进食高嘌呤类食物有关,现认为进食高嘌吟类食物只能在有痛风素质的人才会引起本病,故一般认为原发性痛风系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继发性病风常继发于肾脏、血液、心血管等疾病所引起的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所致。本病诊断依据血尿酸大于5毫克,急性期有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慢性期有关节畸形、痛风石、肾功能损害等。本病目前尚无彻底治疗办法,对症处理控制症状,可使病情缓解,延长生命.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风湿痹病”范畴。由于人体的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使气、血、经络被病邪闭阻而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畸形等症。急性期有风、寒、湿,热、寒热错杂等型;慢性期有痰、瘀、气血两虚,肝肾两亏等型。(顾选文孙珏)
方名:地*萸苓方
功能补肾益气,活血利尿。主治原发性通风肾变期气血两虚型。生地15支、山茱萸10克、茯苓10充、泽泻10克、*芪15克、丹参15克、益母革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20克,水煎服。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脾气虚、腰胀便溏者加*参10克、炒白术10克;热甚者口干、尿*、脉数加*芩10克、*柏10克,或山栀10克;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者加钩藤10克、菊花10克、明天麻10克。治疗6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血肌酸下降至1.8毫克%,血尿素氦下降至20毫克%、血尿酸降至6毫克%以下)2例,好转(症状体征显著减轻,血压降至/90毫米汞柱以下,血尿酸降至7毫克%以下)4例。浙医院洪用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孙珏)
方名:痛风方
功能清利湿热,行气豁痰。主治痛风。苍术15克、*柏15克、蚕砂12克、木瓜10克、牛膝6克、丹参15克、白芍12克、桑枝12克、灵脂9克、延胡索15克、路路通15克、槟榔10克、云苓15克,升麻3克、甘草3克,水煎服。另局部外敷金*散、活血散。热甚加银花、蒲公英、丹皮等;肿甚加泽泻、防已、瞿麦等;后期补肝肾加龟版、枸杞、淫羊藿、锁阳等;豁痰散结加南星、法半夏、夏枯草、浙贝等;体虚加*芪、人参等。治疗痛风患者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四川省成都中医学院附院骨科张瑞仪。本方用苍术、*柏、蚕砂祛风除湿;路路通、灵脂、桑枝、丹参去瘀通络;槟榔祛热燥湿;云苓、泽泻利水除湿,使浊邪从小便而去。在牛膝与升麻的用量上,使牛膝倍升麻,一升一降,活动气机,调整气机升降平衡,共奏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朱钢)
方名:张氏痛风方
(1)方功能补益脾肾,软坚化痰;主治原发性痛风肾结石期脾肾两虚型。(2)方功能温补肾阳,清利湿热,祛风通络;主治原发性痛风肾变期肾阳不足型。(1)太子参15克、丹皮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淮山药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海藻10克、海带10克、贝母10克、车前子(包)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花龙骨(先煎)15克,水煎服。(2)车前子(包)30克、丹参30克、仙灵脾30克、仙茅10克、知母10克、*柏10克、山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草邂10克、木瓜5克,水煎服。稀签丸每日2次,每次1粒。无治疗2例,l例服(l)方辨证加减90余剂后,尿素氮从57毫克%降为33.5毫克%,肌酥以5毫克%降为2.8毫克%,服药后尿酸为9.2毫克%,另1例服(2)方加减,服药7个月后病情稳定,肌酐从3毫克降为1.5毫克%,二氧化碳结合率从44.8容积/%降为26.9容积/%,尿素氮从48.5毫克%降为17毫克%。上海医院张天痛风患者在慢性肾变期都有面*肌瘦,头目昏晕,腰酸纳差等肝、脾、肾病征,故治疗宜在病情缓解时予补益肝、脾、肾,鉴于病程中正邪之争变化无穷,当急性发作时,以清热化湿浊为主。因风寒湿邪夹杂,郁久化热者,又宜在治疗中寒热并图。本病风邪常贯穿在疾病过程的始终,故常并用祛风药及理气活血药。脾虚生湿,湿久郁成痰浊,故见痛风结节,因此又宜用软坚化痰药。痛风证与代谢有关,故除治疗外,尚应注意起居饮食。避劳伤房事,尤其忌吃含嘌呤高的动物内脏,以免引起嘌呤过多而致血尿酸过高使病情加重。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孙珏)
方名:当归拈痛汤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并有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本病病程漫长,后期常并发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辅助检查血规及血沉,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白细胞可增多,血沉增速;病程较长病人的尿常规,可有蛋白尿、血尿及脓尿,偶见有管型尿。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一般超过mg/ml才有诊断价值,有时也可正常。尤其在使用排尿酸的药物如水杨酸钠、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糖类激素时,尿酸未必增高,缓解期可正常。也可增高。X线检查,早期X线表现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肿胀。当病变逐渐进展至多关节性病风性关节炎期时,其手、足、小关节的关节面可以出现直径为数毫米至2厘米、边缘锐利、分界清晰的囊状穿凿状或虫蚀状骨质缺损,骨质缺损区周围骨质结构和密度一般无改变。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由于有大量尿酸盐沉淀于骨端,软骨被破坏,软骨下关节骨皮质中出现囊性病变,可变成边缘锐利的圆形、半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缺损区,甚至可出现蜂窝状改变。有时围绕痛风结节的软组织,可有结节状肿胀,且可变性和钙化,而呈密度不匀的致密阴影。关节被破坏后,最终可产生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关节脱位或关节强直。本病中医称为“痰火*”,因其发作时局部有红、肿、热、痛而故名。其寒邪是病因,病位在经脉,*邪入犯与寒邪相结化热,蕴热成痰,故而致血运失常,聚于肌肤腠理而成*,猝然红、肿、热、痛而发病。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因其走注关节,痛势甚剧,故又名“白虎历节”。治法初起多宜疏散寒湿、开发腠理,但久痛入血,化热伤阴,又当养血活血,清泄而不伤阴津。(施杞)
功能祛风通络,清热利湿。主治痛风发作期。羌活9克、独活9克、防风9克、防已9克、油松节9克、赤芍9克、炒苍术9克、猪苓9克、粉葛根15克、绵茵陈15克、虎杖根15兑、宣木瓜12克、全当归12克、忍冬藤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直至症状消失后2周。或再服二妙丸2-4周。治疗期间禁食高嘌吟食物(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肉汤及扁豆、花生仁等植物豆类),禁酒,注意卧床休息,多饮开水。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在下肢者加川牛膝;病程长、关节变形者加海风藤、天仙藤、威灵仙。治疗发作期痛风患者40例,年龄36-72岁,病程1-6年以上。结果治愈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服药20-98天,一般服药2-10日症状开始缓解。服药2周-3月余,血尿酸恢复正常者33例。上海医院夏涵等。痛风一症多由平素过食膏梁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以致局部灼热红肿,功能障碍,甚则气滞血瘀,络道阻塞,而致关节畸形。本方加减治疗本病,乃针对以上病机,临床证明疗效较好。(徐荣禧)
近年来,痛风患病率不断上升,且趋向年轻化。痛风病因复杂,中医对其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其不同于普通的风湿痹症,而是与浊瘀胶结密切相关。对此病,中医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是关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也应运而生,痛风病就是其中之一,古代将痛风称为“宫廷贵族病”,究其发病原因与暴饮暴食、肥甘酒醇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病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本病多见于30~45岁的男性患者,起病急骤,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惊醒,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明朝虞抟所著《医学正传·卷四》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本病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且有结节形成,甚或溃流脂液。患者常因疼痛难忍来就医,急性缓解后,即转为慢性期,虽关节红肿消失,但仍疼痛或剧痛。
本病病因复杂多样,如脾失健运、肾失气化等原因造成体内水湿积聚,浊*内蕴,流于关节,阻于筋脉;或过食肥甘酒醇,滋生湿热痰浊,流注关节筋骨,痰阻脉络;或过度劳累或风邪诱触,致使浊*凝聚,气血瘀滞,运行不畅,以致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证。国医大师朱良春将其命名为“浊瘀痹”。若病情日久或反复发作,多有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亏虚的表现,若正虚邪实,痰瘀交阻,深入筋骨,病情加重,则见关节僵硬变形;若痰浊凝结局部,则有痛风石形成。
山东省名老中医刘启廷教授认为,本病好发于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人,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故治宜益气温阳、泄化浊瘀为大法,审证加减,待气血调和、气化正常、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自拟利湿泄浊散瘀汤加减治疗痛风病,短期效果明显,长期疗效巩固。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生活指导。
方药组成:茯苓30克,桂枝15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己15克,*柏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生姜3片为引。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温浴患处。
功用:健脾益气,温阳化湿,泄浊散瘀。
组方依据:痛风以其疼痛阵作、来去如风的临床特点而得名,病理基础为脾胃虚弱,湿浊瘀阻。急性期多因外寒内湿相搏,闭阻关节经络肌肤而发病;寒湿闭阻关节经络则见关节剧烈疼痛;午夜阴寒最盛,故疼痛多于午夜突然发生或加重;湿浊之邪侵入关节肌肤则关节肿胀;湿性重着下行,故受累关节以下肢跖踝为多见。方用茯苓益脾培土、淡渗利湿,桂枝甘温助阳,化气行水,茯苓得桂枝通阳除湿,桂枝得茯苓不发表而专注化气行水;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渗湿除痹;土茯苓、萆薢解*除湿,疏利关节,分清泌浊;羌活、独活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防己、*柏清利湿热,消肿止痛;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化瘀散结;半夏、陈皮、生姜燥湿,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利湿祛浊、解*散瘀、通络除痹之功。药渣再煎外敷熏洗,以内服与外浴治疗相结合,3~5剂即可缓解疼痛。
加减运用:形体肥胖者,加泽泻、槟榔以增加利水渗湿、行气化滞之功;形体虚胖浮肿者,加*芪、冬瓜皮、生姜皮以益气补虚、利湿消肿;大便干结者,加大*以通腑泄浊,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中的大*素对*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大*可影响尿酸形成,而且大*的泻下和利尿作用,能帮助尿酸的排泄,因此,痛风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下肢膝关节肿痛者,加木瓜、紫苏叶以化湿通络,宣畅气机;关节红肿者,加生石膏、知母、虎杖以清热通络,利湿消肿;关节漫肿痛甚者,加白芥子以温化寒湿,涤痰利气,通络止痛;关节剧痛者,加全蝎、蜈蚣以开瘀定痛;关节腔及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以化石通淋;伴见头晕昏沉者,加石菖蒲、荷叶、薄荷以疏肝解郁,开窍醒神。
典型病案
王某某,男,33岁。年7月29日初诊。
患者主诉左足踝、足跖趾肿胀疼痛三天,因连续三天在下半夜患处剧烈疼痛、坐卧不宁而来诊,刻诊见患者形体丰满,痛苦面容,走路坡行,左足踝及足跖趾关节处明显肿胀,微红不热,因连续夜间疼痛影响睡眠而心烦,伴有脘腹痞满、大便干结,查舌质暗红,苔白稍厚,脉弦滑。血液检查提示,血脂偏高,血尿酸umol/L。结合患者形体丰满,工作应酬多,生活无规律,偏食肥厚重味,嗜饮啤酒及可乐饮品,当属痰湿体质。依据舌脉症状,辨证为脾肾失调,湿浊内生,肾不分清泌浊则湿浊内阻,流注于关节而发病。方用利湿泄浊散瘀汤化裁。
处方:茯苓30克,桂枝15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独活15克,防己10克,*柏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大*10克,姜半夏15克,陈皮15克,生姜3片为引。每日1剂,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趁热装布袋内外敷患足踝跖趾部20分钟,每晚再用药渣煎汤温浴足,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另嘱其禁食油腻重味、啤酒饮料、辛辣刺激及富含嘌呤核酸的食物,多喝水以利尿酸的排泄,适当户外运动,鼓舞体内阳气,以利于减肥,按时起居,规律饮食。
年8月5日二诊:按医嘱服用1剂疼痛即有减轻,3剂后肿胀基本消失,唯疼痛时作,尤其是久立行走后明显,再服3剂痛渐向愈。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服药效显不更方,继续维持原治疗。
年12月18日再诊:上方连续服用24剂,疼痛肿胀均已消失。一周前因出差多次进食海鲜产品,当晚即被脚痛扰醒,来诊时复现左足踝及足跖趾关节处明显肿胀,微红触之灼热,余未述明显不适,予上方倍防己、*柏以增加清利湿热、消肿止痛之功,取药10剂。
链接痛风患者要重视饮食禁忌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西医多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但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刘启廷在治疗痛风时,多次强调需要注意痛风的预防和康复,重视饮食禁忌,如节制饮食,禁食富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少吃脂肪、海鲜、啤酒等食物,多饮水,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累。有一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未再现剧烈疼痛,但过食肥甘厚味,尤其是进食肉汤、鸡汤时,又出现关节疼痛,夜间加重,故患者在饮食起居方面要非常注意。
另外,刘启廷常嘱病家以薏苡仁作为食疗必备。薏苡仁,俗称六谷米,可食可药,具有利湿除痹的作用,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痹之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具有解热、消炎、镇痛、抗骨质疏松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久痹之人,可将薏苡仁与粳米、赤小豆、百合、大枣等煮粥常服。
痛风平汤[处方]土茯苓、紫花地丁、萆解、车前子、青风藤各20克,酒大*、秦艽各15克,土鳖虫、*柏各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痛风宁颗粒[处方]革薜、苍术、丹参、肿节风、金钱草各克。[用法]上药碾粉装袋,每袋20克。每次1袋,每日3次,餐前冲服。30日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高嘌呤饮食。痛风宁口服液[处方]吴茱萸1份,淫羊藿、木瓜、白芷、苍术各2份,土茯苓3份。每份50克。[用法]每份中药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加味五痹汤[处方]麻*16~25克,桂枝10克,*芪、石膏各30克,葛根24克,白芷、红花、防己、防风、知母、羌活、牡丹皮、赤芍、茜草、川乌、土鳖虫、乌梢蛇各10克,羚羊角粉(冲)0.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取汁毫升,混合后分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白虎桂枝汤加减[处方]生石膏、虎杖、忍冬藤各30克,牡丹皮20克,桂枝、知母、赤芍、防己、苍术各10克,甘草5克。(加减)发热甚者,生石膏增量,加柴胡12克;痛剧者,加延胡索15克;高血压头痛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各12克;口干咽燥者,加生地*、玄参各10克;便秘者,加大*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取汁毫升,混合后分3次口服,7日为1个疗程。痛风汤Ⅲ号[处方]薏苡仁30克,土茯苓、革薜、独活各20克,蚕沙、川牛膝、防己各15克。[加减]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取汁毫升,混合后分3次口服,7日为1个疗程。健脾利尿凉血汤[处方]生薏苡仁、青风藤各30克,土茯苓、萆解、焦山楂各20克,猪苓、瞿麦、篇蓄、车前子、玄参、*柏各15克,白术;牡丹皮各10克。[加减]急性期,加生石膏30克,苍术、知母各12克;慢性期,加全当归、泽泻、皂角刺各15克;尿结石者,去玄参,加石韦12克,金钱草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取汁毫升,混合后分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痛风煎加减[处方]防己、石膏、蒲公英各15克,萆解、知母、苍术、连翘、秦艽、川芎各10克,金钱草、薏苡仁各30克,生甘草6克。[加减]关节红肿热痛者,加炒*芩2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上肢关节痛者,加桑枝20克,羌活12克;下肢关节痛甚者,加川牛膝18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取汁毫升,混合后分3次口服。治疗期间多饮水。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